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则因为工业发展与城市改造,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转移到城市,但是一部分农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离开农村,这部分人就被称为留守农民.对于中部六省而言,农村人口高达2.44亿,留守农民达1.9亿,而在农村变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媒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这一部分留守人口的媒介使用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中部农村媒介的状况,为媒论制定农村发展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因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多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个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是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而就业的不充分必然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迅猛增长,并大量涌向城市.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在迁移模型中指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城乡实际工资水平的差异,二是城市提供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4.
田江 《大观周刊》2013,(2):231-231
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早已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抛家弃子”大量涌人城市,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其子女则变成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学生总数在880万左右。我校是西南地区边远山区的一所城镇完全中学.“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2%还多.他们受监护的状况及表现状况令人担忧。从担任班主任了解的“留守学生”情况看.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总体呈现为:  相似文献   

5.
谭皓 《大观周刊》2011,(31):198-198
改革三十多年,在农村服务城市的格局下,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当2亿多农民工挥洒着汗水建设服务城市时,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和对问题的现实性对策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曾若平 《大观周刊》2011,(28):220-220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由此衍生出特殊的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家庭结构,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低,安全无保障。心理健康程度低,等等问题愈来愈凸显,逐渐引发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尤其在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本文拟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现状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希望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周祎  张晓娟 《大观周刊》2013,(1):111-112,118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非常明显的地区,石漠化情况严重,靠发展农业致富举步维艰,所以贵州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是一条维持生计、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也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加快贵州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随着这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队伍也呈进一步扩大之势,将子女寄宿在学校,是家长安心打工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解决好贵州农村簖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美爱好寄宿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建设贵州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贵州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重要问题,也是贵州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应尽之责。贵州仍然是一个农业大省,大部分人口依然住在农村,关注贵州的发展,必然关注贵州的未来。农村儿童是未来四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作好贵州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事关贵州未来发展大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外出务工农民近1.2亿,由此形成了14岁以下的留守少年,估计一其将有4000万农村留守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9.
张廷斌 《大观周刊》2012,(21):49-4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三产业的蓬勃兴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业不再是一些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对士地的依存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避免农村土地的闲置抛荒。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传统农业本身分流出去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而农民就业的不充分必然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迅猛增长,并大量涌向  相似文献   

11.
田应富 《大观周刊》2011,(14):51-51,18
由于农村产业化的发展,不断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者越来越多。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从事二、三产业。推进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但是随着大部分外出务工的条件较差,不能把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把他们留在家里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人监护抚养,甚至有小部分就子女在家无人监护。靠学校的老师教育,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2.
崔建红 《大观周刊》2011,(44):13-13,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这在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打工族行列。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或是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加入城市建设者的行列:或是奔波于城乡之间,成为乡镇经济建设的领头人。农村生活的变化,对于语言交流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4.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  相似文献   

15.
张廷斌 《大观周刊》2012,(22):49-5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沿海地区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大量吸引内地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刺激了内地的经济增长.内地用工需求迅速提升.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就近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16.
杨继仁  王菊花 《大观周刊》2012,(18):202-203
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给农村留下了很多很多的留守儿童,根据本县统计部门去年公布的数据.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占整个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78%.其中长期外出务工者占35%.短期外出务工者占65%。  相似文献   

17.
社科     
《全国新书目》2008,(17):12-13
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其中大量的农村已婚男性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现象随之开始出现。本书研究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以大量的定量统计数据和丰富详实的定性资料,从家庭经济、家庭生产、家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就图书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与服务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与实际不符。若承认它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我国农民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者,一种是非劳动者。非劳动者怎能算是“搞饭吃”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8,(4):35-35
近日.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向四川贫困农村留守学生赠送“亲情爱心”电话卡300万元.确保15万名四川农村留守学生在2008年中每周能与父母通一次电话。这是继今年捐赠20万元资助川内1D0名贫困大学生之后.该公司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号召.切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十大惠民行动”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