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彬  霍速 《新闻传播》2009,(10):59-59,61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的媒介生态状况表现出供需失衡的倾向.这其中有农民媒介素养问题.更主要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农”传播能力问题。追溯其根源.高等院校传媒人才培养的终端是影响媒体服务“三农”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依托农业院校的“近农”资源优势.以实践为中心.建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传媒教育观念,是农业院校传媒办学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
张小磨 《今传媒》2008,(4):9-10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民工的人数已经接近1.5亿人,由此而造成的“流动儿童”(跟随父母至外地工作者,居所环境不佳,且颠沛流离)和“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儿童或独居或与无力照养的祖父母生活于原居住地)总和将近5000万人。“流动儿童”教育、生存、保护、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编辑》2006,(3):F0002-F0002
红星《农家乐》农业音像宝库(VCD2.0)是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与中国科协、农业部、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莱阳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推出的我国第一套服务“三农”的大型系列光盘,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旨在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倡导农村文明生活新方式,开启农民致富新门路。自1998年推出以来,历经数年努力,目前已出版近四百个品种,涵盖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职业培训、农村文化生活三大系列,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发行六十余万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延吉市档案局注重农业农村档案“一网三站”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步伐。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提了出来,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以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促进农村各项工作。新农村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群策群力,广开思路拓展渠道,积极探索适合实际的建设路子。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参与新农村、融入新农村、服务新农村,其方式和途径就是深化“三农”档案丁作,及时调整丁作思路,创新服务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三农”档案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7.
王应伟 《大观周刊》2010,(46):29-3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余庆县创造性的提出了“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推广实施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意识与凝聚力、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通过对创建活动的分析.我们认为其活动的创建应该要注意几点:一是规划要彰显地方特色,二是要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行政效率.三是拓宽资金来源,四是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贵州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成功探索.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完善,使之成为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模式得到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湖北档案》2008,(12):8-8
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宜都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了突出报道。 近年来,湖北省宜都市委、市政府将农村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部署、同步建设、同步检查验收,每年一次高规格的档案工作会,先后投入400万元,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扬中市档案局派出业务骨干与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责任单位密切沟通,指导收集“千户兴业、千元增收”材料,建创业富民档案;收集“千河疏浚、千埭整治、万木增绿、万家洁净”材料,建环境档案;收集“万人保障”材料,建保障档案;收集“万户文明”材料,建和谐档案。市档案馆对新农村建设档案优先接收,及时发挥新农村建设档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农家书屋”的建设背景,讲述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义意以及促进农村文明新风的形成,提出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举出了几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县级电视台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惠及全国7.2亿农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这样的现代化健全社会体系来说,作为社会公共品的广电传媒事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不论是社会间的各种信息流通,农村社会落后认知观念的改变、更新,还是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农民政务信息知晓权的实现,从现实条件来说,电视都是最好、最有效的媒介。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就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顺应胡锦涛同志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的必然趋势。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期,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播出了大量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春节前后推出的“建设新农村”系列报道。综观新时期的这些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报道,应该说,绝大多数都真实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最新进展。但是,也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把“建设新农村”的概念和标准简单化、公式化,导致新闻报道存在“失真”现象。这样不仅不能正确实施新农村报道的舆论导向,反而在农民心中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那么,广播电视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4.
于冲 《新闻世界》2011,(6):9-10
“十二五”期间,实现“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备受亿万农民关注。县市(区域)报离农村最近,对农业最了解,与农民感情最深,对农村的变化感受最深。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县市(区域)报要在报道中更加倾注“人文关怀”,反映农民需求,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共同建设好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5.
浅析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嵘 《图书馆论坛》2007,27(3):163-165
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对中国农村信息资源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明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析“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农家书屋”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农家书屋”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朝 《西安档案》2007,(3):10-12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直是档案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以后,各级档案部门更是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雁塔区紧紧围绕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不玩虚幌子,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机制,不断作大作强为“三农”工作服务这块蛋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层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笔者从一个边疆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者的角度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服务入手:1.发挥公共图书馆职能为新农村服务;2.对地方民族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利用;3、调整服务职能,为农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服务;4.送科技资料下乡,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广东《江门日报》刊登了《大学生情侣落户“麻风村”》一文,该报道立即引起各方关注,省内外以及中央部分媒体对此进行了转载。,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还亲临开平玲珑医院,对董淑猛、徐娜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人物》杂志更是将两人的事迹大篇幅刊发。董淑猛、徐娜的事迹发生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需要转变就业观念的环境下,也产生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一方面有知识的人到农村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需要知识和人才,.这正是这个典型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0.
元宵节前,湘潭市委、市政府对湘乡市东郊乡新塘村等新农村建设“领跑村”,给予重奖。这标志着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个“百村规划”开始启动。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湘潭市委、市政府制订了“百个示范村”、“百个特色村”和“百个整治村”3个“百村建设规划”。按照这个规划,该市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好100个新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