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网络上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今天,你“晒”了吗?“晒客”,是继博客、播客之后网络上最流行的称呼。所谓“晒客”,是指比较热衷于把自己的私人物件、照片以及文字等通过网络公开曝光的网友,取自英文share。这种曝光,是为了分享生活的喜悦、分担生活的悲伤。“晒客”正在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并且日渐壮大。  相似文献   

2.
说说“晒”     
王秀芳 《现代语文》2007,(3):111-111
“晒客”可谓是眼下网络中最新潮时尚的“身份”了。2006年12月1日,“晒客中国”诞生了,这将是继博客、播客、换客、彩客后又一新兴部落。“晒客”,译自英文share,“晒”古有晒书,现在引申为“显摆”,现在意指在网络上与网友分享自己的资源,包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方式等等,这群人被成为晒客。  相似文献   

3.
在去年北大阿忆先生网上"晒工资"的带动下,"晒"点什么似乎已成为眼下网民的流行行为,人们把以前秘不示人的个人收支、个人生活等私密性信息挂在网络上公之于众,供别人比较、点评。词汇是反映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最敏感的神经",目前网络上风行一时的"晒×"无疑已进入2006、2007这两年的大众流行语的行列。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可辉 《教师》2008,(24):29-30
手机短信是一项电信增值服务,是一种新型信息交互平台。我国自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以来,其已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影响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大学校园,一种独特新颖的“短信文化”现象已逐渐形成并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5.
《学生电脑》2010,2(9):4-4
照片、个人藏品、私密信件……新栏目“猪齿家的晒台”,让猪齿发挥大无畏的精神,抛出几块砖,要引出你排山倒海的玉,邀请你来晒晒你的宝贝!“晒”也是一种精神——只有想不到,没有晒不到!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向生活世界回归,把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统计表明,在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中,与学生“个人生活”紧密相关的背景材料由原来的0.9%增加到14.44%。数学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那么.  相似文献   

7.
晒客     
《初中生》2011,(12):19-19
译自英文share,指把自己的淘宝收获、心爱之物或所有生活中的收藏,甚至往日的素颜照都拿出来“晒太阳”的人。这里的“晒”指的是将这些统统放在网络收藏夹上,与人分享(网络收藏夹是收藏类网站为网民提供的可以收藏已发布信息的空间)。常用的收藏分享类网站在这方面都有很强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微博上知道了于莺辞职前后工作、生活中的磕磕绊绊、点点滴滴,她的“体制外生存”和“自由执业”梦想引起了网络上的大探讨,问题宏大繁复。而作为个人的于莺已甩开膀子走在自己的路上了……  相似文献   

9.
“不玩网游.怎么在’朋友圈’混?”这是一位小学生在网上的”吐槽“。现在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他们有了自己的手机、iPad.会发微信“朋友圈“、打“怪兽”、聊QQ、听音乐、网购.甚至还会用”作业宝”帮助自己做作业。这些是不是让您刮目相看7中小学生正因为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受益。《201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显示: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小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本期策划,我们关注中小学生的网络生活。首先.三个典型案例从一个“特长生”个体.到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整体.再到以“作业宝”为代表的学生网络生态环境.勾勒出当前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同时,学生网络生活现状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数字时代.学校如何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网络生活?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郑小军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小学唐晓勇副校长等教育工作者就“如何为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学习生态”进行争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680名大学生完成“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以期探讨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预测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与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关系;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1.
徐海 《考试周刊》2012,(80):126-126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已进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与网络已密不可分。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应用,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已发生了悄然变化。网上学习、网络教学、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流已越来越普遍,很多学校.网络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也深深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特网上的资源不仅仅丰富多彩,而且很多都是最新的资料,例如:很多时事新闻,在电视、广播上还没播出,报刊上还没报道,在因特网上就已经发布了信息,  相似文献   

12.
Trinity 《新高考》2013,(3):7-7
近日,多家饭店启动“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活动,通过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晒空盘有奖等,鼓励顾客“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与此同时,餐后晒空盘在网络上也悄然流行,不少人表示以身为“光盘族”骄傲。  相似文献   

13.
把握21世纪     
21世纪的经济是信息和知识经济。进入21世纪.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尤其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正成为了“地球村”。如果说.过去我们得到遥远地区信息时,在时间上它已成为历史,那么现在。因为互联网.我们可以生活在同一个时区.生活在“现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同时感受到同一件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韩国初中德育开设“道德”课,内容分四个领域: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每一个年级在每一领域中的内容均有所不同。例如:“个人生活”领域主要是加强对人生和道德意义的认识;“家庭、邻里、学校生活”领域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在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中的礼节和道德问题,并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社会生活”领域主要是使学生深入到社会范畴,  相似文献   

15.
“御宅文化”已发展成一种有关网络生活的全球性文化景观。在中国,从“御宅族”上网目的的角度,可以将“御宅”式网络生活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依凭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御宅经济”创造出新的产业链,赢得了蔚为壮观的网络消费者族群。“御宅文化”也得以形成和发展,追求一种宁静致远的、元人打扰的、原始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向大学校园的迅速渗透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的不断更新与完善,网络上出现了一种令大学生流连忘返的“精神家园”——虚拟社区,他们在这些“社区”中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彼此交流,充分享受网络世界的“自由”魅力,并逐步结成了各种“虚拟群体”。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上网”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网络论坛(BBS)正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之外最重要的交流互动平台,它的交互性与“大语文观”所倡导的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探究不谋而合。我认为,从本质而言,网络论坛(BBS)是可以作为中学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3W”网络的运用,它不仅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一个“村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零距离交流与对话。这就是“3W”的魔力。这里说校长的“3W”则指的是“What,Why,How”,即校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提出此话题似乎有幼稚之感,其实不然。就目前看,确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长并不了解“3W”,更缺乏真正理解和很好的践行。因此.笔摁就此谈一点个人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36):3-4
为了解高职学生网络生活状况,本文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已渗透学生生活各方面,并且对成绩、生活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网络生活、网络学习以及团学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中的作用,以期引导学生合理上网。  相似文献   

20.
璺辑 《师道》2008,(4):60-60
今年“两会”期间,从教师在网上晒自己的工资待遇的结果来看,目前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生活现状令人扼腕叹息,心酸落泪。 .就此,作者笃行侠在《南方网》发文认为,不管是法律上还是国家或一些地方的政策上,教师的权益都有明文或文件规定必须达到的保障要求,但时至今日,相关措施的落实却异常困难,许多农村教师不得不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教鞭才能维持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