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此次肇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具有一系列新特点,这是由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决定的。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近30来年的运作中,逐步呈现出经济加速金融化、金融虚拟化与泡沫化、金融资本流动与金融运作自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在"效率优先"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导下美国劳动大众贫困化、美国经济乃至国家运行的基础债务化等六大基本特征。这一切表明,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日益加深;美国当前爆发近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很快席卷全球,绝非偶然,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国外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美国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本次危机的观点的综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问题上的主要差别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持续性的生产过剩;第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资本主义克服自身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矛盾出发,讨论金融化的趋势和危机传导机制;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金融危机具有全球视野,并以此分析金融危机通过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对全球资本积累体系造成的影响;第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金融危机批判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分析新自由主义否定自身的趋势.总之,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金融危机问题上完整和充分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优势.  相似文献   

3.
金融垄断资本为控制全球化生产链而推动跨境资本流动,导致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结构特征。银行业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载体,对其国际业务的集中度和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分布的分析验证了中心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的支配性作用。支撑此结构的关键在于不同地位国家资产组合的配置差异。美国基于其货币的特殊地位提供安全资产并持有非中心国家的风险资产,得以在经济增长时期享受风险资产的超额收益。美国金融霸权主导下体系的不对称性难以提供高效公平的跨境资本流动争端调节和监管机制。为了摆脱现有不平等的国际金融体系并捍卫金融安全,非中心国家首先需要进行金融体系改革,破除对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迷信并重拾金融主权,其次需要强化金融监管。中国需要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新型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设,同时在国内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金融安全治理水平,从而统筹国内外金融安全治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自由主义霸权的资本化的具体表现已经转变为金融霸权.金融霸权依靠金融资本流动,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生成两种持续扩张模式.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席卷全球,正是金融霸权主义为应对潜在的危机风险所预先设计的常态转嫁机制产生的总体效应.“量化宽松”作为一种高强度的凯恩斯式反危机政策的长期化,只不过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合谋”变相地实施财政性货币发行,其实质则是美国垄断资本操纵美元,藉由新自由主义化的流动性秩序框架,通过治理模式助长内部危机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转嫁,旨在维系衰落时期的金融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5.
刘慧  武海宝 《教学与研究》2021,(11):100-1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也遭遇了危机.为了解决新自由主义危机,超越新自由主义秩序,西方左翼学者迪梅尼尔和莱维提出了一种"新管理资本主义"方案,主张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依靠所谓的管理者阶级,来管制和镇压金融寄生者阶级,以遏制资本主义的金融化趋势,推动金融资本主义重返产业资本主义.这种方案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进步性,但缺乏对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关系以及金融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和趋势的深刻理解,缺乏对管理者阶级本质的深刻洞察,同时也绕开了对金融资本国有化改造这个社会主义的核心主题,其本质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6.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由理论、学术而国家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和范式化后,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标志性事件的“华盛顿共识”与美欧市场经济地位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在产生时间、具体内容和根本目的上的吻合,使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具有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痕迹。而且,这也使得中国自加入WTO后,一直受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困扰。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最大障碍依然在于美国和欧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在劳资关系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对派遣制度的管制放松,非正规雇佣劳动者的人数增加,并由此导致了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本文基于法国调节学派的制度理论对日本劳资关系变化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进行了考察。首先,为了凸显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资关系新变化的特征,从制度的阶层性和制度的互补性理论出发,对传统的日本型劳资关系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其次,从国际国内背景两个方面,对新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其国际背景是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学说和资本主义收敛理论的盛行,国内背景的宏观方面是日本政府进行了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微观方面是日本企业的雇佣战略发生了转变,最终导致日本削足适履地引进和模仿了美国型劳资关系模式;最后,对日本劳资关系新变化及其影响进行理论上的批判,认为日本劳资关系的新变化是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和长期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期为中国劳动人事制度的调整及其政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缘起金融技术创新.文章审视美国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背景,从而把研究视角延伸到与经济自由主义互为因果的政治结构--"企业化政府".首先,美国金融危机是企业政治战略与企业化政府相互作用的政治过程,它基于特定的经济利益、并借助于公共权力,把自由主义理念扩大至公共领域;其次,伴随着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政治上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从规制政府到企业化政府,金融机构被引入非规则的"私"的领域;第三,"企业化政府"构筑了金融资本主义的政治结构,它表现为"公"权力的弱化,以及投机、掠夺的财富积累过程;最后,文章从方法论层面对企业化政府的表述提出疑义,进而指出走出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路径,即"效率、公正与自由".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场金融危机,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美国所谓"金融创新",违背了以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一原则,埋下了搅乱金融秩序、制造金融危机的祸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绝不是什么"失衡"、"不平衡"的问题,而是不平等、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次贷"出笼,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次贷"危机,也是新自由主义酿成的苦果.  相似文献   

10.
齐兰 《教学与研究》2003,23(8):42-47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本的全球化,而资本全球化的本质是垄断资本全球化。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为依据,同时借鉴西方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当今垄断资本主义的现实情况,围绕垄断资本全球化这种新现象、新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对垄断资本的概念、垄断资本全球化的含义、垄断资本全球化形成的阶段性及其特点、垄断资本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垄断资本全球化的实质、垄断资本全球化的作用和影响、垄断资本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帝国主义是全球化金融化条件下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发展形态.从时间跨度看,新帝国主义孕育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90年代初初步成型,世纪之交达到巅峰,2008年后开始走向衰落.新帝国主义既是全球性垄断、高度金融化虚拟化、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也是“一超独霸、多强拱卫”的美国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循环建立在高负债、虚拟经济和透支消费的基础上,而这些又高度依赖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金融体系,因而维系其资本循环的纽带,必定会随着美国综合实力的衰退及其国家信用的过度损耗而变得异常脆弱.2020年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再次暴露了资本主义治理体系的系统性缺陷,疫情过后人们必定会对新自由主义和现行全球治理秩序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反思.随着美国霸权秩序的加速衰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大,百年大变局的历史进程将会加快.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26日美国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格里格·葛兰汀题为《弗里德曼和帝国经济学》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弗里德曼、哈耶克以及他们和美国政府、美国垄断资本策划培养的"芝加哥小子"在智利和拉美实践新自由主义的过程.皮诺切特在弗里德曼等人的帮助下,在智利进行了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第一次系统实践,它的法西斯主义性质说明了新自由主义的所谓自由的本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美国长时期以来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为新危机的爆发和问题的出现埋下了极大的隐患。金融机构推出的较大风险产品和违规操作形成了不合理的金融秩序,带来金融风险。居民的借贷消费方式使家庭负债超出可支配收入,虚假的消费繁荣终会破灭而导致经济的衰退。经济的金融化使生产领域资本增长乏力甚至下降,各种情况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最终引爆了金融危机和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本文试用中学知识来探究美国近几年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席卷全球,在一定程度上危机的产生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密切。本文通过透视金融危机产生来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自由主义走向衰弱的原因及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改头换面的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5.
张帆教授长期从事美国经济和金融的教学和研究.他在现代金融资本研究领域,揭示了美国现代私人工商业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新发展和新特征;在资本国际化研究中,正确地解释了过剩资本主要流向有过剩资本的国家这种看似悖理的现象,用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公式概括了现代产业资本运动的新特点,批判了关于跨国公司产生的"内部化"理论;开拓性地研究了美国跨国银行,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正确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些热点问题,进一步揭明了"华盛顿共识"的巨大破坏作用,强调了民族经济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洋 《天中学刊》2012,(1):32-34
马来西亚曾经是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忠实信徒,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马哈蒂尔逐渐意识到"全球化是一场骗局"。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马哈蒂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实质是剥削奴役广大发展中国家,他不但提出了"新全球化"的替代方案,而且指明了实现这种全球化所需的各项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自由主义学说中 ,影响最大的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和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具有多种原因。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对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 ,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由古典自由主义发展而来,并且随着“华盛顿共识”的出台,逐渐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思想武器。文中以梳理为主,主要介绍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发展脉络,通过梳理,对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做出客观、全面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起了促进作用.这场金融海啸,将重创美国霸权,对美国金融行业、美式资本主义制度、美元的霸权地位将产生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发酵,究其原因是,美国公共政策推动了金融机构把款贷给了不该贷的人,美国政府对利益诱导下的金融机构不断推出金融创新又缺乏监督,使各种有毒的金融衍生品散布到各国的各行各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导致了各主要经济体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深刻认识其特征和产生的原目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