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面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并且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2.
百鸟图     
《家教世界》2011,(5):49-49
宋代文学家苏轼画的《百鸟归巢图》,你知道吗?传说有一位广东的状元,名叫伦文叙,曾为这幅图题了一首奇怪的诗:  相似文献   

3.
2004年福州市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数学试题:相传明代状元伦叙为苏轼的《百鸟归巢图》所题的一首诗为:“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在这首诗中隐藏着一个“百鸟”的算式是__。  相似文献   

4.
趣味数字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不仅善诗,而且还喜欢画画。一次,他画了一幅题为《百鸟归巢图》的酒后,他的诗友文伦叙为此画题了这样一首“数学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分析此诗,不难看出下列的“数学含义”,即首句含有“1+1=2”的算式;而第二句则包含着“3×4+5×6+7×8=98”的算式。这两道算式所得之数的和是“100”,正好同画题之中的“百鸟”的“百”相吻合。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但富有文学韵味,而且还蕴含数学情趣,再加上题写在画上,“三味”合一,有谁能说这不是一首好诗?  相似文献   

5.
李庆社 《初中生》2006,(6):25-25
宋朝学家苏东坡不仅章写得好,而且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他画过一幅《百鸟归巢图》,明朝时,为一胡姓员外购得.因画上没有题款,胡员外便请当时颇有名气的小才子伦叙为这幅画题诗。伦叙十分喜爱苏东坡的这幅面,诗兴大发,当即题诗一首:  相似文献   

6.
福建莆田民间有两位奇女子名闻遐迩,广为流传.一位是宋时林默娘,后人尊称为"妈祖",海上女神,海上圣母,知名度很高,全世界有上亿信众,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另一位叫江采苹,唐代人,人称"江东妃"或"梅妃",知名度虽比林默娘低了点,但凡熟悉或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对她并不陌生,尤其是她的诗<楼东赋>、<一斛珠>,更是为后人所传诵.  相似文献   

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汪伦》的诗,可谓脍炙人口。历代一些注家把汪伦说为“村民”,是一位普通的劳动人民,也有人以此诗为例,来说明李白与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其实,汪伦不是“村民”,而是唐代的一位名士,并且还当过“县令”。  相似文献   

8.
顾炎武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诗着重描写了明末清初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事,堪当"诗史"之称.同时,他的诗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且善于提炼语言,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值得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说宋代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给文学家苏东坡画的《百鸟归巢图》题了首诗:  相似文献   

10.
韦庄是唐末、五代文坛上一位诗、词兼擅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诗、词的创作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提出了自己明确的文学思想——清丽。韦庄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他的诗也具有清丽之美。他以清词丽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境界,在唐末诗坛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丽句清词”是他所追求的审美风格,也可用来概括他的诗的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笔调清新、色彩明丽、语句晓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汪美玲 《湖南教育》2004,(15):32-33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读、书写6~9这4个数字,了解这些数字所表示的一些简单意义。2.渗透数字中的相关文化的内容,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字与文化的联系,培养他们喜欢数学的情感。二、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出示一幅美丽的诗配画的图,图上的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相似文献   

13.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典故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韦庄诗中的典故根据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思乡之情等五大类。这些典故通俗易懂、浅显明了,而“新奇可爱”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但他的诗界革命的综合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诗界",然而,这一点却又往往是被人们所忽略.黄遵宪的大使参赞工作便于他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别国变法成功之经验,唤起民众变革现实的欲望,以"诗界革命"为突破口进行思想革命成为黄遵宪人生的主要内容.从本质上说,黄遵宪既是一位觉悟很早,自觉程度很高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师夷长以制夷"积极尝试者,还是一位兴教育、开民智的主动实施者.他的"诗界革命"几乎包涵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有的进步因子,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次预演."诗界革命"以及围绕诗界革命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渠道和措施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江雪》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柳宗元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描写雪景,此为整幅画的背景。后两句刻画了一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此为整幅  相似文献   

16.
傅玄是一位由魏入晋的重要作家,其妇女诗创作成就颇大。若能从其“少孤贫”的童年遭遇、婚姻状况及其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妇女诗创作动因,将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妇女诗创作的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8.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化价值又有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辉 《华章》2011,(27)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因为能把诗和画溶为一体.苏轼在《书摩诘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这一评价,高度地概括了王维把诗画结合的艺术特色.王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从而成为把诗歌和绘画高度结合的开创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但他的界革命的综合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诗界”,然而,这一点却又往往是被人们所忽略,黄遵宪的大使参赞工作便于他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别国变法成功之经验,起民众变革现实的欲望,以“诗界革命”为突破口进行思想革命成为黄遵宪人生的主要内容,从本质上说,黄遵宪即是一位觉悟很早,自觉程度很高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师夷长以制夷”积极尝试者,还是一位兴教育、开民智的主动实施者。他的“诗界革命”几乎包涵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有的进步因子,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化 一次预演。“诗界革命”以及围绕诗界革命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渠道和措施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