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形式上看,成语基本上是“四字格”,惯用语大多是“三字格”。这不只是一种音节的选择,也是文化上的一种选择。“四字格”是最具汉语和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文化中的“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而“三字格”则比较通俗,易在口头传诵。《三字经》等之所以选择了“三字格”这种形式,就是因为它短小、通俗、易于传诵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大同方言中有许多惯用语性的四字格,这些四字格惯用语与四字格的成语有相同的平仄搭配形式,把两者对比可以看到四字格(包括惯用语和成语)平仄搭配的一些规律:平平仄仄是一种主要的搭配形式;声调搭配拗者占少数;变式更符合自然语言的习惯。大同方言四字格惯用语平仄搭配与四字格成语搭配的不同又可以看到"×平×仄"是四字格一中主要的形式,这种格式更符合汉语实际运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北京密云师范学校季宝金1、从构成的语素来看,成语四个语素居多,也叫“四字格”。例如,星罗棋布、胸有成竹、前车之鉴、锦上添花等。也有少数非“四字格”,如,百闻不如一见等,而惯用语三个语素居多,也叫“三字格”。例如,泼冷水、开小差、抱粗...  相似文献   

4.
三字惯用语与四字成语一样,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常用的三字惯用语中,有很多与身体部位有关。可以说,“浑身”都是惯用语。一、与头部相关的惯用语冤大头(指枉费钱财的人)  相似文献   

5.
张鑫 《邢台学院学报》2012,(4):112-113,119
通常我们认为成语仅仅局限于四字格,但四言并不是成语的本质特征,成语中不乏三字的例子,并且三字格成语有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等优点,因而应重视三字格成语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在搜集、整理三字格成语的基础上,简要说明界限不清的三字格成语、词和惯用语在区分时应注意的问题,并选取收录标准较为严格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作为取材对象,对其中的73个三字格成语从来源、形式、意义、内部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惯用语是熟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本从惯用语的本身特点出发,把它与成语,谚语和歇后语进行比较,分析了惯用语的结构特点,即以三字格为主要形式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社会习用性的固定词组。本进而又分析了惯用语在语义上的特征,即具有意义上的完整性与时代性。最后对惯用语的修辞特色从语言简洁,口语风格,讥讽色彩三方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例说熟语     
何为熟语?熟语是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它大多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口头语言的结晶,它约定俗成,只能整个运用,不可随意变动其结构。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里不再说。D一、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二、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萝…  相似文献   

8.
一、写人,一般都是写正面写外貌,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偏偏要写“背影”呢? 二、先写出下列作者诗句的出处,后从这几句诗中拣出四个字,组成一个四字格的成语。  相似文献   

9.
汉语“四字格”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形成的,一般都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汉语中“四字格”所占的比例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四字格”成语在英汉翻译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成语的缩略形式.亦称“简缩”或“省作”.一般是非四字格成语简缩成四字格成语。如“翻手为云覆手雨”→“翻云覆雨”.“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千金”。但“四字”不是成语的终极缩略形式.四字成语还有缩略成二字的。不过,二字的成语缩略式一般不把它看作成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析了源于《老子》成语的特点。主要特点有四个:一是从产生方式来看,以原文直取为主;二是从表现形式来看,以四字格为主;三是从内部结构来看,反义词居多;四是从意义变化来看,稳定性极强。  相似文献   

12.
张菁  隽永 《天津教育》2008,(6):51-52
成语(含四字格惯用语,下同)绝非一成不变之语。在长期的语用实践中,有些成语其语素、语序或语义发生变异,但其特质仍是约定俗成的。原生式和再生式成语可归纳为:(1)语素未变,语义改变,如“明目张胆”(由褒义变贬义)。  相似文献   

13.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很有特色的熟语,它广泛地流传于人们的口说言谈中。其构造大多以三字格为常态,并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形成语义的变异,在运用上比成语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惯用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到动物的,这些动物惯用语是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相处中产生、发展,并逐渐流传下来的。本文以包含十二生肖的动物惯用语为例,分析动物惯用语中所包含的汉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思维等多种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教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短语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它们  相似文献   

15.
《左传》成语类型多样,有以四字格为主至今仍一字未变的成语,有后代流传过程中文字形式稍有变化的成语,也有由名句凝练而成的成语,更有在《左传》故事基础上凝固而来的成语等。《左传》成语主要以四字格为主,其结构则有并列、主谓、动宾、偏正等形式。类型的多样与结构的复杂,反映了《左传》语言的精粹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种语言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四字格成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因而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文章分析了汉语四字格成语与俄英成语之阅在地理环境及宗教信仰差异、动植物、数字和颜色意义方面的文化差异,并在“信”、“顺”和“功能对等”为翻译标准的基础上,讨论了汉语四字格成语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之”使用频率高,位置灵活,词性多样,用法复杂。其主要用法首先是连词,其次是代词,动词只占一小部分。其复杂性是先秦汉语特征的体现,大量使用含“之”四字格或四音节复音词是孟、庄、荀、韩所代表的先秦政论散文的显著特征,也为后世留下许多成语和惯用语。  相似文献   

18.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形式。成语具有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一,并列结构。常见的有四部分并列和两部分并列,以两部分并列为主。四部分并列的如。青红皂白、喜怒哀乐”等。两部分并列的绝大多数前后两部分的语法结构都基本相同。例: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使语言精练,使语言形象生动,还可以丰富充实口语词汇。”(王力《中国成语大辞典》序言,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就成语的形式而言,多为四字格,有些成语的省写形式却是二字格。二字格成语是由四字格成语简化而成的,如“砖引、抛砖、引玉”是“抛砖引玉”的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 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 运用的定型短语。汉语语汇中,相 当于词的“预制构件”除了成语之 外,还有惯用语、歇后语,以及谚 语、简称等。人们一般统称为熟语,而成语是熟语的主要部分。那么,如何确定成语的范围呢?这就需要找出成语与其他熟语的区别。成语与谚语(群众中间流传的简单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与简称(较复杂的事物名称或固定短语简化了的称谓,如“政协”、“四呼”、“旅游”、“安理会”)的不同较为明显。本文着重探讨成语同惯用语、歇后语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