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千里 《精武》2007,(4):22-22
一、缠丝劲的真意太极拳爱好者对“缠丝劲”并不陌生,尤其是陈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可是,细细研究起来,我们又难以讲清楚什么是缠丝劲?它的典型形式是什么?训练的要点步骤是什么?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诸如此类问题,困扰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杂谈     
李迎 《精武》2008,(11):7-7
我们爱好太极拳,热爱太极拳,又从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受益。那么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是什么?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不适之处,请各位拳友指正。  相似文献   

3.
朱江  刘甲林 《武当》2012,(9):48-49
【核心提示】"天下太极出武当"。"太极"当然指的是"太极拳"。那么,武当太极拳究竟诞生在哪里呢?是哪座山峰,岩庙?又是哪座宫观,哪座洞府?通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昨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研究馆员李征康揭秘认为,武当太极拳就诞生在武当山脚下的丹江口市官山镇孤山村杉沟太极洞、太极观。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的修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波 《健身科学》2006,(6):33-34
太极拳以其出神入化的健身和技击效果著称于世。但是又因其难于练成,而使世人迷惑不解, 甚至怀疑它是否是一门高深的武术学问。为挖掘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现根据吴氏太极拳的传统修炼方法,向世人披露太极拳的修炼法门。古人说无法不成道。那么,什么是太极拳修炼的方法呢?简单说,就是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普修课教学效果的诊断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津体院本、专科普修课学习太极拳的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对比实验。认为太极拳教学应重视太极拳的精髓“意气”,在教学中通过加强攻防含意的教学,加强太极拳内在“意识”的培养,不仅能保证太极拳内外兼修的运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的静     
唱京剧要求有韵味,否则就是京剧歌,而不是京剧;打太极拳同样要有韵味,否则就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韵味?怎样体现它呢?那就是老前辈们总结出来的慢、圆、匀、静、柔、活等表现。这里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钻研、去探索。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学习太极拳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对与比实验。结果得出在刚学习太极拳套路过程中加强套路攻防含义练习,复习提高阶段重视太极拳的精髓"意气"练习,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为学生今后继续练习太极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攻防意识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攻防意识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太极拳教学,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去诠释这个项目,更加自主地去了解太极拳,攻防意识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循规蹈矩、枯燥乏味;现代教学手段让太极拳教学走出课堂,给了更多人主动学习的平台,解决了课下无人指导的问题,大大提高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了全民健身,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氏太极拳蕴涵着生命的精髓,并以一种无可比拟的方式使人类与大自然相联。它浩瀚无垠,仅用语言怎么能解释什么是太极拳呢?你必须象品尝精美的食物和千年佳酿那样去感觉它、观察它。一旦你真正接受了它,你就再也放不下它了。它会永远属于你,因为你可以安全地把它深深存入丹田之中。 陈氏太极拳的技巧与理论象宇宙一样深奥,但我们可以在大师的指导下,逐步耐心而有方法地去学会和理解它。太极拳会很快和我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武式太极拳名家吴文翰,形意拳名家邸国勇山东王春雷发来E-mail:1.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五脏六腑"这个词,请问指哪些部位? 2.长拳中做亮掌时,要求"抖腕",这个动作如何做?3.什么是"过分的体能透支"?有什么现象?应如何来避免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教学中融入攻防技击进行了探讨,认为太极拳攻防技击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太极拳及其拳理,还能更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施安龙 《中华武术》2002,(12):32-32
一年多以前我来到中国,朋友和同事经常问我:“你怎么会学习太极拳?”他们大多认为太极拳是属于老年人的一种健身方式。到底为什么我这样一个年轻人会热衷于它呢?我想我的经历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太极拳攻防转化的研究,深入剖析太极拳内在攻防规律其遵循的力学原理及在攻防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揭示太极拳的精妙和动作精要,为太极拳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并结合阴阳学说,对二者在实战中的攻防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太极拳动静特点及阴阳变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祝大彤 《精武》2003,(3):17-17
2003年是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5周年。我们要隆重纪念这一光辉的题词,拿什么纪念老人家对太极拳的关爱呢?笔者认为,深研太极拳是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5.
何为着法呢?即在特定环境和范围内的太极技击方法。包括有打法、拳法、拳势。也是攻防技击术概括的统称。 为什么要学练着法呢?拳论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前辈拳师经验强调了量质变规律。两句话概括了练太极拳求功的三部曲。首曲“着熟”是练太极拳的基础之功,是“懂劲”、“神明”的前提条件。“着熟”是两个含义组成。“着”是着法,“熟”是指求着法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太极拳的门道是什么? 我们看太极拳演练,一些功底深厚的老拳师,练拳出神人化、韵味十足,而一般人练拳,虽然打的是太极拳的套路,外形也很漂亮,但总是使人感到平淡无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李师融 《武当》2007,(2):29-32
“太极拳”这一名称,何时开始命名,由谁命名?太极拳名和《太极拳论》有什么关系?太极拳和“十三势”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在当前的太极拳源流研究中,人们很希望彻底弄清。笔者据十余年的源流研究所知,书之于世,供同好拳友参考,也望指正。  相似文献   

18.
袁康就 《武当》2013,(5):21-22
结合各方面的研究,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脏血管及呼吸系统都有正面的影响。较为具体的讲法是,它可以降血压、降胆固醇、提升体内物质代谢、延缓关节退化及改善骨质疏松的现象等等。但是这些优点其他运动都能达致,非太极拳所独有。从生理角度看,人有四肢和关节,自然就有活动四肢和关节的需要。所以,当我们说太极拳具备"流水不腐,户枢不朽"的养生效应时,其实我们并没有针对性地说明太极拳养生的玄机。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太极拳养生的元素呢?那就让我们从"柔"的概念来看看太极拳的养生效应吧。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与牛郎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习太极拳者中想练或已练牛郎棍者日益增多,本人就是其中一个。太极拳和牛郎棍有什么关联呢?师父曾一语道破天机:"以拳为本,以棍见长。"很简单,就是拳与器械的关系。拳种繁多,为何唯独太极拳与其较近呢?因为牛郎棍有的特点中"讲阴阳、重意念、走螺旋、发寸劲、练腰劲、气自然"等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打手歌曰: “掤扭(?)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这“人难进”的功夫,在太极界里是人人企求的。 “人难进”的功夫,是由“上下相随”来达到的,那么“上下相随”的内涵是什么呢?为此,需做一番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