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则栋曾说过,步法是乒乓运动之母。有关步法的重要性无需反复强调。问题是,广大球友知道步法很重要,也知道要"动"着打球,但往往不知如何去"动"。  相似文献   

2.
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拳谚也说“步不稳则拳乱”,这些都充分说明,走步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步法动,全身才能动;步不动,其他无从动。否则,定会被动失势。  相似文献   

3.
读完《谈预动式起动步法》一文(见《体育科技资料》一九七九年四月第8期)可看出作者的观点:如果不采取“预动式起动步法”,不说没有弹性,起码也缺乏弹性。此点,可在文章的“不采用预动的步法是否可以”一节中得到证实。作者明确指出:无预动必缺乏弹性。这不由得使人立即想到,体育运动中有不少项目,都非常需要富有弹性的起动,如短跑比赛的起跑,游泳比赛的出发,篮球比赛中的跳球等等。这些体育项目中的起动动作,有些是强调两膝弯屈的,其目的是为了增长作用力的时间以获得最大的初速。这两膝的弯屈,是起动动作的组成部份,而决非作者所说的“预动”动作。对短跑比赛中的起跑、游泳比赛中的出发等等来说,如果采用“预动式起动”的话,预动时机的掌握比起乒乓球技术中的步法来,不知要简单多少。“预动式起动”足否“富有弹性”,觉得很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在打搓攻的时候总是解决不好侧身的步法问题,总是感觉自己在搓完一板后,进攻起来不那么流畅。不知道是不是步法的细节没有处理好?”  相似文献   

5.
3.动作形态对美的体现 武术运动兼有艺术之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艺术两个组成部分。武术很讲究手型、眼神、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和功力的变化和统一。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以及各种不同的身法变化和一系列的步型变换都属于身体的动态艺术造型。如“燕子抄水”“鲤鱼打挺”等都是动造型,而瞬间静止不动的定式如“仆步亮掌”“金鸡独立”“望月平衡”等则属于静造型。特别是武术套路中的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这五种主要步型是武术造型艺术的核心,而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是否做得恰到好处,不同的身法以及步法的变  相似文献   

6.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8):94-95
步法还有一种分类方式:主动步法与被动步法。主动步法又可分两种:左右横动为主的步法(一般包括单步、跨步、并步、交叉步)和左右横动与前后移动相结合的步法(一般包括单步、跳步)。不管使用哪种步法,高水平选手在比赛中的每一板击球,几乎都不是只用一种步法就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训练方法1——步法训练 步法移动的速度以及身体平衡能力的优劣是衡量运动员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世界冠军张怡宁在平日的训练中通常采用两种训练方式来练习步法:“全台走动”和“侧身位2/3台不定点正手攻”。熟练掌握乒乓球的步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乒乓步法的米字练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倩 《体育师友》2004,(4):24-24
步法是乒乓球技术之母,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在瞬间完成判断、移动、击球、还原等环节.对专项能力特别是步法要求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与训练中,我们往往偏重于手法的练习,而对步法的练习没有足够的重视,练习方法单调。为了加强步法练习,在训练实践中我采用“米”字练习步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武术小常识     
《精武》2003,(1):42-42
拳谚常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因此,有不少读者来信或电话问各种步法的运用。可是,咱们武术各门各派中有关步法的运用实在是数不胜数,今辑18种步法以解惑。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篮球技术中的精髓呢?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一【变速和变向!】 知道这一点后,我们再来拆分篮球中的技术动作就非常清楚和明了。篮球技术中所有的动作都是依靠“脚步的移动”来完成的,我们常常在观看比赛时听见播音员说:“某某的脚步动作很灵活。”要成为篮球高手、灵活的脚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先要把腿的步法练好,那就进可玫、退可守了!步法练习:  相似文献   

11.
赵晖 《乒乓世界》2006,(2):74-79
接发球的重要性毋须多言,但许多人在练习接发球时往往更重视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脚下的调整。看看下面这组王皓接发球时的侧面连续动作图,你就会发现,接发球时没有“一步到位”的捷径可走,其步法大致需要完成三个环节:预动、到位、还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朱保荣 《精武》2005,(6):42-43
拳谚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由此可见步法在格斗中的地位。李小龙曾说过:“我的全部武功精粹就是两点——近身和发力。如果有人学到它们,则不管面对任何类型和等级的对手,都能象闪电一样地贴近对手,并以霹雳般重击将对手击倒。”近身就要依靠步法。李小龙把步法训练作为截拳道的重要训练内容。只有真正掌握了截拳道的步法,才能更好地运用截拳道这一搏击武器。下面笔者将截拳道的步法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主动、技术全面、步法灵活、特点突出、战术多变是当今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主流。步法作为乒乓球击球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称“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生命”,它是及时、准确地使用并衔接各项技术动作的枢纽,亦是执行各项战术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松绪金 《武当》2008,(12):19-20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  相似文献   

15.
于永海 《武当》2013,(2):60-60
猫步也称台步,是时装模特儿的一种职业步法,据说是模仿猫走路的样子并加以改良后产生的。在走“猫步”的时候,左右脚轮番踩到两脚间中线的位置,或把左脚踩在中线偏右一点,右脚则踩在中线偏左一点,从而产生一种极具韵律的美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走猫步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而且在健身上也有着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美光 《乒乓世界》2009,(10):113-113
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灵魂,任何技术都建立在步法的基础上。如果脚下不会跑动,或者跑动不够合理,就无法将各项技术有效地衔接起来。在少儿启蒙阶段,由于运动员年龄小、身体素质较差,教练员的主要精力往往集中在培养技术动作方面,而忽略了步法训练。这种“先手后脚”的训练方案必然会影响少儿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赵晖 《乒乓世界》2006,(3):74-82
上期我们为大家分步解析了接发球移动的“三步曲”——预动,到位和还原。这期让我们来看一些最常见的实战运用,看看顶尖高手们在接发球上步搓(摆),挑或直接抢拉时是如何移动的。 虽然业余选手实战中相持机会并不多,但四、六板的衔接还是很重要的,假如缺乏后续手段,再漂亮的接发球也枉然。所以,我们在部分实例中连带了接发球之后的某些步法,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将接发球与四、六板在脚下“一气呵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式太极拳“云手”动作教学钻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手”可说是初学者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时感到最难学会的动作。如果教师能够从云手动作步法按需分配规格和要点、动作结构、攻防意识、常见错误及其更正方法,以及教学辅助练习上着手,那么学生很快便可以掌握云手动作的要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云手”的步法规格及特点 二十四式太极拳中“云手”的步法是侧行步,是两脚依次侧向移动的下肢动作。其动作特点为: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侧向开步,以前脚掌先着地,随着身体重心的横移,逐渐全脚掌着地并过度为支撑腿,随即将另一腿提起,收至支撑腿内侧形成并步,…  相似文献   

19.
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不少球迷都能在练习时打得有模有样,光看手法还真以为是科班出身呢,可再一看脚下,恐哐许多人就要“露馅”了。有人说,手法是乒乓球技术之父,步法是乒乓球技术之母一今天就开始练好你的步法,向业余高手的目标迈讲吧!  相似文献   

20.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0,(9):105-113
步法是乒乓球的灵魂。既然有“法”。就要讲究跑动的合理性。从步法的分类来看,无非就是单跨步、并步、交叉步,在这三种基本步法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小碎步、垫步、跳步等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