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之所以为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物质层面争学术层面.“物质之大”是大学生存的基础,“学术之大”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成为大学之大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大学学术氛围及影响因素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大学的生命和灵魂,是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对“大学”、“学术”、“氛围”的阐释,认为大学学术氛围是大学中以追求比较专门的、系统的学问为目标的相关人与物的群体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人造气候。并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探析了影响大学学术氛围的因素,以期对今后研究大学学术氛围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理念视域中的大学之“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何以为“大”,从理念的视域加以总结和探求,是一个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概括起来真正体现大学之“大”的理念中应包含: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享有学术自由,保有学术自治的权利,培养全人,有大师级教师等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4.
以“育人文化”为主导 提升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头脑和灵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被内化为大学人的学术良心和道德自律后,就会产生激励人们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欲望,为大学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构成大学的核心软实力。但我们往往更多重视的是大学物质层面“硬件”的建设,却忽略了其精神层面“软件”的建设,造成大学陷  相似文献   

5.
苏曼 《成长》2005,(12):10-11
“大学城”是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其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教育的当务之急应是提升学校的内涵.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华丽外表上,更不应该把宝贵的经费“疯子扬土”般撒向钢筋水泥等物,否则.教育关注的重心不是人,我们的大学也只能停留在“看上去挺大挺漂亮”的意淫层面.  相似文献   

6.
子敏 《甘肃教育》2014,(18):18-18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经典名言。大师是大学的中流砥柱,是大学之魂,无论何时何地,有大师在者。皆可引领一时风气,形成学术发展高地。大师不仅是大学问、大智慧者.其真知灼见,能够泽备后世。  相似文献   

7.
以广义文化的视角审视今日中国之大学,也许是一种新的尝试。从总体上看,大学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政治化的影子,中国的大学是政治主导型的。物质文化层面根本上是产权问题,“而产权的背后是国家和政治制度”;行为文化的政治化、世俗化、随意化表现的非常突出;制度文化层面,一个是制度的过多过滥,另一个是干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机械性、片面性问题;精神文化的政治化、世俗化对文化的其它层面有着重要影响。大学文化追求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文化的最高形态。大学文化将在国家、社会、大学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走向和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支柱是大学教师的威望,以及大学研究机构的名声。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许多国际著名大学纷纷以拥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学校有着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学术声誉的一种标志,在我国则表现为时院士等学术精英的争夺。然而,在当下的高等教育界,大学教师的学术声誉难掩日渐下滑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展了以学术规范为核心的学术大讨论,试图重建良好的学术声誉。良好学术声誉的重建不仅需要观念层面的反思,更需要制度层面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大学"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去行政化"层面。作为国家层面,主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大学以办学自主权;对于大学管理层面,主要是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建立符合学术主导的治理结构、将学术事务管理交还学术权力。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要旨。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可概述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理想的价值取向;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民主、自由是大学理想的氛围;大学以“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培养“健全之人格”的大学生。蔡元培大学理念给当前大学的学术管理以启示:学术管理是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在学术管理活动中必须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权力运行机制;必须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从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移植、适应、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在内外交困和举步雏艰的发展中.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但这只是停留在“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中国大学要想获得对现实的根本性的超越.即达到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演变的核心所在.更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单位,如高职院校,其内涵的建设和发展,一般要经历物质层面的建设、制度层面的建设和文化层面的建设。物质层面的建设是基本建设,是为学校提供一个适宜的办学空间和平台,由其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定。一般的说,对办学质量没有决定性影响。正所谓大学之大,乃是有大师,而非大楼之谓也。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本科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大学文化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文化又有“体”和“形”两个层面。本科大学精神文化的“体”是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特色等内容,制度文化的“体”是体制架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内容,物质文化的“体”是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内容,这三种文化的“形”是形成这三种文化的“体”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针对理论上对大学行政权力范畴的认知差异,本文对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进行了解构.研究认为,大学行政权力的价值逻辑在于学术人员(或教师)对“学术本位”回归的诉求.与国外相比,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行政权力不但包含了与职位相联系的制度化了的“行政管理权力”,还将政治权力、政府权力以及部分学术权力内化其中,几种权力在大学内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行政权力生态.大学行政权力的纵向治理边界可界定为学校层面的行政权力制度设计,横向治理边界可表述为学校层面上的相对于学术权力的行政权力的范围.大学治理要秉承“一切基于学术、一切为了学术、一切由学术引导”的动态整体的“学术性行政”的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学教学没有被上升到“学术”的层面加以理解,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淡化。对此,博耶将“教学学术”纳人大学学术内涵之中,把大学教学也看作是一种学术活动。通过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指导教师以合理的归因方式理解教学责任等途径可帮助教师树立教学责任意识,提高教学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课程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从课程的“生成”与“实施”两大系统着手考虑,其中,课程的“生成系统”保障包括坚持面向未来的人才观和动态发展的课程观,坚持正确的课程理论和科学的课程编制原则方法等;对于课程的“实施系统”,则可分别从主体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加以保障。章还指出,要真正形成一个优化的大学课程体系,还需要来自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17.
学术自由.一般是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真理的自由.它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活力所在.是“大学生命的真谛”。学术自由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即研究的自由:二是指教学自由.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学术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各种关于学术自由的界定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技能开发》2008,(8):52-52
学术自由.一般是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真理的自由.它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活力所在.是“大学生命的真谛”。学术自由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即研究的自由:二是指教学自由.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学术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各种关于学术自由的界定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从组织形式与内涵上已经成为“学术共同体”与“科层制”复合共生体。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以各自不同的逻辑影响着现代大学内的组织决策。虽然中国大学的内部决策机制长期以来被诟病为强党政弱学术,但是对其校内院系与大学层面真实的组织决策互动缺乏细致而贴切的实证研究。由于衣科专业在中国的大学中是知识、学术和教育的实体性分类.是否设置某新专业背后既牵涉学科知识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等学术考虑,也涉及校内具体的经费、空间、人力、设备仪器等实际资源的分配决定.因此校内有关本科新专业的校内决策可以充分体现现代大学逻辑中的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和谐与;中突的复杂互动关系,本研冤以两所案例大学于2004年至2006年年间的本科新专业设置为例,归纳了六类院系与大学层级间的互动粪型,并以具体的专业设置案例展现了不同类型下所产生的“顺利”与“难产”的专业设置决定。  相似文献   

20.
论点选辑     
大学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杨福家在《文汇报》6月18日撰文强调,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1)校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真理”;“光明与真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