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以睿智的目光指出并实践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最早提出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即生活。他的教育生活理念对我国的教育影响很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原理是"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永贵 《辅导员》2010,(14):69-70
身为一所百年老校,新疆昌吉市第一小学成立于1907年,迄今已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创新教育示范单位""全国首届百佳特色学校""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基础教育名校""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全国课题实验先进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国示范基地"等荣誉,然而,百年的文化积淀给学校办学提供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能会束缚现今办学者的思想。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呢?昌吉市第一小学校长李永贵给出了他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湖南教育》2011,(7):48-48
陶行知(1891~1946),徽州歙县人。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促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相似文献   

6.
郭志强 《生活教育》2012,(19):31-3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把脱离生活的学校教育称为"鸟笼子式的教育",他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把鸟儿放到天空中去。校本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我国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我校地处京郊重要蔬菜种植基地,这里的"绿色蔬菜"远销到国内外,学校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菜农家庭。而学校所开设的现有课程却无法满足本,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地处黄海之滨,灌河之畔。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孕育了灌南实小人博纳雅容的性情。学校受灌河入海、海河成潮的自然景观启发,在学校的"和谐教育""新教育实验""开放教育""全优课堂"等基础上提炼出"悦纳教育"主张,这种教育智慧与勇气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8.
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宝贵遗产。在21世纪民族复兴、教育振兴的中国,它仍熠熠生辉。对于工作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切实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即研究与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张军 《成才之路》2011,(20):57-57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模式都是建立在"增强体质"这个论点上。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也是用"最根本的是看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为标准。有人提议"体育,即身体教育""身体教育即体质教育",经过这一系列推演,大中小学体育课变成了一种纯生物属性的改造过程,于是衡定体育教育的标准大多是那些生物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平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仇凤勤 《学子》2012,(9):36-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论,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新的课程改革潮流中,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融,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了艺术课堂。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来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吕宝芬 《生活教育》2014,(22):87-8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独创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其中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形成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笔者从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践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理论的实践中寻找到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真谛,充分体现了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精神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如何实现?小学里如何把它实现出来?假使诸位以为是行得通的,最好是每一个人拟好一个方案来交给我,那一部分可以实现,我们就拿那个地方当一个社会实现出来。"并且例举了一个"吃水问题的教学做"来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相联的。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应当"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目标是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它提出教学活动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所有教都是为了学;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理论显示出与时俱进的品质,主要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体现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统一与协调,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7.
魏燕 《班主任》2003,(11):10-10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安徽歙县人。他一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教育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927年3月,为了推行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改革理论,他在南京城郊和平门外的一个名叫“小庄”的村子里创建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学校——晓庄师范。开学之初,学校没有校舍,陶行知带领师生们共同  相似文献   

18.
吴太明 《考试周刊》2010,(31):165-166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一语道出了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在各种情景中都能适应的教条,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并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被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9.
<正>办学热情——陶行知与他的新安学校1929年6月6日,陶行知委派他的三个学生李友梅(中共地下党员)、蓝九盛、吴仁辅到苏北淮安创办晓庄师范苏北特约实验学校——新安学校(即现在的淮安市新安小学),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当时新安学校的建制分小学、初中和幼稚园,是我国较早的幼、小、中相衔接的实验学校。办学宗旨是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主张。培养对象是当地的农民子女和孤儿,以及党的干部子女。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凤亚琪 《成才之路》2011,(34):30-30
一、合作学习的思想与现状 合作学习的思想古已有之,《学记》中说:"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国现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小先生制",他认为小孩子们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小孩子能做先生,做先生不限定师范毕业,"小先生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即知及传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我国,自从施行课程改革以来,就合作学习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