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的验证郑州铁四中(450053)赵明志初中化学第五章《常见的碱、碱的通性》讲到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但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是无色的,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于水,溶液也是无色的,从实验现象上难以确认。此节内容我们已...  相似文献   

2.
朱月芳 《时代教育》2009,(7):131-13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针对这个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实验设计.一是证明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二是证明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被吸收;三是通过压强变化来设计不同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3.
金属铝这节的教学难点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了直观地说明铝即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本人结合教材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1实验装置图1图21、1′玻璃尖嘴;2、2′为开关;3、3′为铝片;4、4′带孔隔板;5、5′为反应装置;6为稀盐酸;6′为氢氧...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为了验证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规律,课题中设计铁(Fe)与硫酸铜(CuSO4)的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NaOH)的反应、白磷的燃烧反应等实验来验证.笔者认为,其中采用白磷作为反应物的实验有以下不妥.  相似文献   

5.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物质,它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碱.有关氢氧化钠变质问题常在各地的中考题中出现.2012人教版九年级下册78页《生活中常见的盐》的课后习题中有一条这样的题目: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请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以上假设,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这是修订后教材增加的一条习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化学知识,对初中化学课本中规定的演示实验。笔者认为有些可作必要的重复,同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还可以补充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演示实验。 重复演示实验要注意选择。例如:在初中化学课本第五章第五节《常见的碱、碱的通性》中,讲到氢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时,可重复氢氧化钠和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作用的实验。讲到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可重复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在第五章、第六节《盐》中,讲到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的反应时,对六个化学反应的有关演示实验重复做有好处。 又如:学生在作关于物质鉴别的一类习题时,课本上并没有相关的实验,学生更没有作过此类实验,只能是凭借主观想象去解答此类习题,因而不能够正确、灵活的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所以学生对物质鉴别过程的叙述,常常是语无伦次、层次不清。或者是三言两语、叙述杂乱累赘,甚至出现化学原理上的错误。怎样使学生解答此类习题时作到化学原理正确,描述完整简洁呢?对于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教具说明水土流失对比演示实验装置是配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土壤的保护》内容而设计的(如图1所示)。除此之外,本教具还可兼做沙土、黏土渗水性对比实验装置(苏教版三下1单元第2课《了解土壤》)和高山上破碎岩石的搬运实验装置(苏教版六上2单元第5课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见图 1,图 2。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放大部分二、实验用品塑料瓶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 )、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 (双孔两个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溶液、水。三、气体的收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 ,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 ,迅速放出氨气。四、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 ,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 ,滴入酚酞 ,振荡。2 .照图 1安装好实验装置 ,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小试管…  相似文献   

9.
朱安平 《化学教与学》2011,(10):66+47-66,47
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中.设计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原理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显然.  相似文献   

10.
在2006年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大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化学试卷中第20题有这样一问题: 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二至三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1.
[实验开放题]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A-G七种装置从功能分属于三类装置,其中D是洗气装置,余下的两类装置是①和②。选择上述装置进行组合组成实验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不考虑装置D在各组合实验中的特殊作用)三种气体。可以形成的组合装置数量是③。(答案:①发生装置。②收集装置。③五组。即:制氧气的有A与E、A与G;制氢气的有B与E、B与F;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有B与G)  相似文献   

12.
初三化学课本第八章第四节讲到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时,例举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但是并没有安排一个演示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我们把这一化学反应设计为喷泉实验.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在一个与容量为500毫升的烧瓶相配套的橡皮塞上打一个大孔,两个小孔,大孔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再连上一段乳胶管和一段直玻璃管,夹上止水夹;用作向烧瓶中喷水,两个小孔各插人一支多用滴管,多用滴管内吸满40%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如下页图.二、实验方法1.止水夹夹在乳胶…  相似文献   

13.
卤素性质系列实验需用到氯气、氯水,而氯气、氯水的制备是教师及化学实验员感到棘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有毒,若实验系统密封不好,会逸散出来,污染空气,伤害身体;②氯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要制得呈现黄绿色的饱和氯水需较长时间;③氯气利用不充分,多余氯气需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要增加吸收装置;④各平行班开放药品,拆分清洗费时繁琐,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又增加了操作者负担。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往往不愿意、甚至放弃演示与氯气性质有关的实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教师高效、安全、方便地做好实验,笔者经反复实践研究,设计制作了氯气和氯水的制、贮、用一体化高效安全装置,较好地克服了这些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隔室型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将丙烯酸钠废水中的丙烯酸盐转化为丙烯酸和氢氧化钠,研究了离子扩散对于整个转换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转化过程当中.碱室当中的钠离子向酸室扩散、酸室当中的丙烯酸以分子形式向碱室和料室扩散.以及碱室当中的0H^-一向料室扩散,这些都会影响电流效率和整个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卤素性质系列实验需用到氯气、氯水,而氯气、氯水的制备是教师及化学实验员感到棘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有毒,若实验系统密封不好,会逸散出来,污染空气,伤害身体;②氯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要制得呈现黄绿色的饱和氯水需较长时间;③氯气利用不充分,多余氯气需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要增加吸收装置;④各平行班开放药品,拆分清洗费时繁琐,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又增加了操作者负担.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往往不愿意、甚至放弃演示与氯气性质有关的实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教师高效、安全、方便地做好实验,笔者经反复实践研究,设计制作了氯气和氯水的制、贮、用一体化高效安全装置,较好地克服了这些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今介绍三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贮气装置如下。第一种,装置如图一。贮气容器A是一只1000毫升的白小口瓶。(用白大口瓶更好,但瓶塞难配)。用一只500毫升的聚乙烯瓶B作为长颈漏斗,(也可用250毫升的分液漏斗代替。)贮气时先使A中盛满水,将气体经导气管通入,将A中的水压入B。(当B中液面太高时要设法移去一些水,以免溢出。)需要用气时,只要打开导气管,气体便能送出。(B中的  相似文献   

17.
<正>1问题人教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P.126第4题如下: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1)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不漏气。(2)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3)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要求1 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 ;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 掌握 常见酸 (盐酸、稀硫酸 )、碱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盐 (NaCl、Na2 CO3 、CuSO4等 )的化学性质 ;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溶 液导电性 →离子→酸常见酸 (盐酸、稀硫酸 )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用途 ,浓硫酸、 硝酸的特性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2 )跟金属反应( 3)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4)跟碱反应 (中和反应 )( 5)跟盐反应碱常见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 :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9.
1 改进目的  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验证氨气的溶解 ;节省时间节约药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实验仪器和药品  废矿泉水瓶 (容积约 35 0ml)一个 ,玻璃导管 ( 90°)二根 ,橡皮管一段 ( 5cm) ,单孔塞一个 ,烧杯 ( 5 0 0ml)一个 ;固体氢氧化钠 ( 2 g) ,浓氨水 ( 3ml) ,酚酞试液一瓶。3 实验装置如下图4 实验步骤4 1 将上述实验用品中的矿泉水瓶、导管、橡皮管、烧杯按图中所示连接好 ,并用手轻捏矿泉水瓶 ,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导管中液面上升 ,证明气密性良好。4 2 向矿泉水瓶中加入约 2g氢氧化钠 ,再加…  相似文献   

20.
甲烷燃烧实验的改进江苏镇江市第十一中学(212003)郭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六节有一甲烷燃烧的性质实验,此实验的目的要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做该实验前,一般我们都是先在实验室中制取甲烷气体,收集在贮气瓶中.可演示实验时,往往由于贮气瓶中导出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