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蕾 《青年记者》2007,(14):137-138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电视信号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蕾 《青年记者》2007,(14):137-138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电视信号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奥运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公交车载电视成为分享奥运利润蛋糕的大户之一。华视传媒、世通华纳、巴士在线等车载电视运营商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市民通过车载移动电视观看赛事转播、赛场综述、选手风采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公交移动电视是人们获知奥运会信息的第五大渠道。在奥运的催化下,公交车载电视已经形成了一个产值巨大的产业,是继楼宇电视广告后,新媒体的又一金矿。  相似文献   

4.
刘毅 《现代传播》2014,(4):153-154
随着传媒技术,特别是数字化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广播自身发展来看,在媒介科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接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收音机收听外,还包括在线收听、车载收听和移动收听等方式。不论是广播为了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生态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以便能够生存或者更好地发展,还是顺应和满足听众日益变化  相似文献   

5.
杨旭 《东南传播》2012,(6):67-68
车载移动电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移动通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新兴媒体产业。车载电视提供给人们一种新的信息接受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车载移动电视制播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公交车载电视在运营机制上逐步走向正规化、专业化道路,人们开始接受并熟悉这个看起来陌生的"新媒体"。兰州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公交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市民在户外接触最多的视听媒体之一。本文通过对120名曾经乘坐过公交车的兰州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兰州市普通乘客在乘车外出时的收看意愿、公交电视的传播效果以及改进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杭州广播电视集团拟成立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公司。这标志着继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网络之后,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将以"第六媒体"的姿态在杭州传媒市场兴起。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其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移动过程中短暂停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3C时代的到来,无线接收终端逐步拓展到MP4、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和户外LED显示屏等领域,人们的生活正在因为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发生巨变,传媒内部生态也随之嬗变。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报刊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出台,内外因素交织,传统报纸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8.
孙凯 《传媒》2016,(20):16-17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移动终端几乎成为人们身体功能的延伸,人类真正进入完全意义的网络时代.新媒体不仅丰富了传媒形态,改变了传媒格局,而且还对全球尤其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鹏 《中国记者》2012,(9):16-18
科技,又一次让传媒站在了十字路口.以移动传播技术为支撑的移动互联传媒和新媒体,不断冲击和改写着传媒生态格局,也带动了新一轮传媒竟合、融合.报纸也不断通过创新内容、发展全媒体、延展产业链条等方式,探索和创造引领传媒竞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车载移动电视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前期发展之后,对于它的理性思考也逐渐增多,比如车载移动电视在内容传播过程中噪音大、受众构成复杂、赢利模式单一等等.对于车载移动电视来说,从新的角度探讨改进方式显得很重要.本文试从受众的角度,按照电通公司提出的新环境下受众消费的"AISAS"模型,探讨作为Web2.0时代新媒体产物的车载移动电视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06,(2):F0004-F0004
江西传媒移动电视开播一周年庆典活动于2006年1月18日上午在江西电视台隆重召开。省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何庆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移动电视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赞扬和鼓励。江西电视台副台长、公司董事长龚邦国为庆典活动致辞。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来宾共140多人参加了庆典活动。江西传媒移动电视自2005年2月1日开通以来,已经运营了一年的时闻,移动车载用户发展了800多户,固定公共场所用户突破200个,校园、企业、医院、酒店和省有线网用户总量达到10万户。2005年9月6日,移动电视又顺利开通了两套实时转播节目,近日在702高山台建成发射机…  相似文献   

12.
论传媒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媒(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是人们传递交流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或载体的角度,论述了传媒发展对图书馆造成的影响。通过传媒对图书馆8个方面的影响的论述。说明图书馆发展离不开传媒的发展,传媒形式上的任何一次革命都会带来图书馆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公交车车载移动广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在中国传媒市场兴起。发展公交车移动车载广播的目的就是抢占新的传播媒体,争夺移动收听群。  相似文献   

14.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收听收视和获取信息的习惯,发展速度很快,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受众对公交车载电视不满的原因主要是其节目内容和收视环境不能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求。作为在公共场合播放的媒体,公交车载电视面对多层次的社会群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不能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5.
车载移动电视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载移动电视的发展现状 车载电视简单地说就是数字电视的移动接收,主要包括机顶盒、液晶显示屏、天线、车载电源等.为了方便安装使用,已经开发出了诸如台式车载电视、挡板式车载电视和顶吸式车载电视等多种款式的车载电视产品.  相似文献   

16.
魏佳 《新闻爱好者》2011,(11):91-92
车载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是城市的亮丽风景线,本文分析了车栽移动电视独特的媒体特征和受众特征,根据媒体和受众特征,对于车载移动电视的内容进行全新的策划。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和信息载体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只有深刻认识移动互联网与传媒的融合特性,才能探讨出与移动互联网相适应的传媒运作方式,进而推动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媒业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广播作为人们获取资讯、交流学习、娱乐休闲、捕捉时尚的重要媒体渠道,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其终端载体早已从传统的半导体收音机扩展到移动空间中形形色色的产品,诸如MP3、MP4、手机、电脑、车载收音机等,新的广播载体随时满足人们不同的收听需要。鲜活的资讯、富有感染力的交流互动、对视觉等系统的弱干扰性、机动便携都是广播媒体难以替代的强大优势。随着广播技术的时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广电传媒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广播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上一斯的“特别策划”栏目中,我们着重介绍了广播打破传统的线性收听方式,与其他新兴媒体结合进行的“你听的 听你的”互动方式形态的尝试。为适应广播新形态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广播新载体的思考和再认识:先进的广播技术应用为广播做了怎样的技术储备?广播终端产业如何适应广播发展的新形态?广播新形态又将给广播终端产业带来哪些新的赢利点呢?本栏目邀请研究广播的有关学者、收听广播的青年学生和生产广播终端产品的代表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蕾 《新闻世界》2012,(3):43-4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广播被电视逼到悬崖边时,车轮子和干电池赋予了广播移动传播的优势,才使广播得以生存下来。广播界俗称:"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电子菜谱媒体、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这些新媒体的种种优势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广播受到比以往更大的挑战。作为广播人如何应对传媒环境改变带来的挑战?笔者认为,了解新媒体、融合新媒体、合理利用新媒体、打造个性化的广播产品,广播在创新中必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从交通状况的改善还是对于低碳环保的提倡,公共交通都备受关注。公共交通的受众群正是社会主力消费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3G移动通信技术、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无疑给车载移动媒体提供了一次契机。笔者制作了《车载移动媒体受众接触反馈调查问卷》,共发出1000张问卷,收回820张,并以所得数据制成图表。本文试以南京车载移动媒体为例,通过对车载移动媒体环境和受众的调研分析,探析3G时代下车载移动媒体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