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美国学者宇文所安在其著作《追忆》中,善于将中国古代文本置放到一中叙事结构中进行讨论,这种结构将古文从高度凝练的静态画面语言转换为具有叙事效果的电影语言。宇文所安的这种阐释策略与美国学者安东尼.阿皮亚所提出的"深度翻译"理论有一定程度上的契合,本文即针对两者间的微妙的关系,讨论《追忆》在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阐释中所取得的特殊说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2007年,英国著名作家多里斯·莱辛凭借《金色笔记》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在该作品中突破传统写作方式,利用随意、片断的叙事手法和网状叙事结构,形成自身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威廉姆.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公认的南方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南方贵族的没落与衰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就是这样一部短篇小说,它记述了南方贵族格尔生家族中最后一个成员艾米丽小姐一生孤僻的生活。在这部短篇里,福克纳运用了不同的叙事技巧,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艾米丽小姐一生悲惨的命运,揭露其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的作品一直倍受瞩目。其小说《爱妻》营造了在美国社会中,一个多种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的家庭。小说分为两个部分,采用了不定式内聚焦的叙事视角。颇具特色的叙事艺术对于作者的反本质主义身份观在作品中的渗透与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者和评论家多选取后殖民视角,以9·11事件为切入点,对巴基斯坦裔作家莫欣·哈米德的第二部作品《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的文化创伤、身份建构、多元文化主义、霸权主义等元素进行解读与诠释。本文将以修辞性叙事理论为基础,以叙事进程和叙事判断为切入点,剖析哈米德如何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在他精心构建的叙事进程中,充分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把握读者的叙事判断,从而将读者动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通过《爱妾》进一步论述了族裔和多元文化这样的创作主题。本文通过分析《爱妾》中交替发生的叙事声音和独特的叙事视角,探讨任碧莲如何构建女性的叙事权威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叙述情境是叙事作品的构架精髓,也是作者展示高超叙事手段的舞台。优秀的小说家善于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成就其叙事作品。戴维.洛奇在《小世界》中综合运用了"讲述"和"展示"、叙述者与人物、内部聚焦和外部聚焦等手法成功地完成了一部"学者罗曼司"。  相似文献   

8.
陌生化作为一种表现作品文学性的形式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的创作中。陌生化在小说《A&P》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最大限度达到了艺术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与《天堂与地狱的婚礼》这两部诗歌的跨媒介叙事主要以文字与图像作为其想象力的载体,反映了人的心理与图像意识,而他诗人/画家的双重身份对读者/观者的艺术欣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图画式重复原则通过“感官字母”与“斜体书法”等手法对诗歌进行视觉空间化处理,揭示了这两部诗歌中文字与图像所叙述的内部对立与融合等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主要代表作品,也是作者写作风格转变的重要代表作。这一阶段的余华更加关注人物的生活命运,叙事主题实现了由张扬到隐退的完美转型,叙事结构更加趋向于传统线性回归,尊重生命价值的有效彰显,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生命价值的思考框架。以《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风格为主要探索窗口,能够更加深刻解读余华的创作理念及写作艺术。基于此,本文以余华与其作品《在细雨中呼喊》的简介为主要出发点,从叙事封闭性、叙事经验与形式两方面对《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风格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喧哗与骚动》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福克纳的第一部最富创造性的作品并为他赢得了享誉世界的声誉。其中对叙事视角灵活的应用,使得作品更能把握现代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出发,用班吉这个有限视角,我们可以对其新奇的叙事视角进行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叙事独特,其创新性的叙事时空尤为值得深入研究,对其叙事时空核心要素意象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特点及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对诗歌内涵和叙事特点的理解。研究发现,各类意象的使用增加了叙事时空的多变性、多样性,并有助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蒙太奇手法的运用颠覆了叙事在时空上的线性模式,从独到的角度呈现人物心理和诗歌内涵。  相似文献   

13.
范小青的《城乡简史》从农民进城的原因中反思乡村人的生存处境及精神状态,以其独特的感受对现代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差异及人众的价值观进行严肃地探寻和追问,并以文本的形式展示出这种差异和倾向,成为的底层叙事的新范型。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美国心理小说的鼻祖,有"真正的天才""美国的莎士比亚"之称.他一生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至今文学界仍没有停止对霍桑及其文学作品的探究.其中《红字》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也是他的代表作.《红字》以独特的叙事策略,为小说增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如今,这部小说的叙事魅力与意义不减当年,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5.
《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是科马克·麦卡锡创作的西部小说,奠定了他的当代美国西部文学大师地位。在麦卡锡的西部小说中,他无时无刻不营造和建构起一座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美国西部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归纳麦卡锡笔下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研究小说中的空间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旧约·撒母耳记》的家庭悲剧为《押沙龙,押沙龙!》和《雷雨》的家族叙事提供了原型。两部作品运用截然不同的叙事艺术,对《圣经》叙事加以“移位转型”,形成了两对相似并相互关联的“乱伦三角”叙事结构,显示了各自的精神价值诉求和文化传统底蕴,彰显出以基督教文化传统为基础的美国家族文化和以儒教为基础的中国家族文化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威廉·福克纳具有较为关键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也被奉为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从结构关系上分析,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是具有密切关系的两部分内容。其中,伦理叙事的侧重点在于小说的伦理主题。威廉·福克纳的小说体现在南方历史、家族、种族等主题的描写上。叙事伦理则侧重于小说描写中叙事技巧的运用、叙事过程的呈现以及叙事形式的开展,合理的运用叙事伦理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两者的紧密结合和关照是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分析和体会小说精神及文化内涵方面,依托宏观上的这一思路,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和体会威廉·福克纳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捷夫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叙事诗歌.这些叙事诗歌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并经常在同一首诗歌中巧妙地进行转换.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叙事学著名代表人物热奈特将叙事视角分为三种:无焦点或零焦点、内在式焦点、外在式焦点.捷夫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本文结合热奈特的理论分析捷夫叙事性诗歌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9.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重量级人物,与夏目漱石齐名的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64-1868年,森鸥外曾留德四年,学成归国后不久,相继写就了"留德三部曲"——《舞姬》、《泡沫记》和《信使》。以该"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美学的角度对三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欧外早期作品及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主题是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中心思想,对理解一部小说至关重要;叙事手法是作者为讲述故事所采用的手段,多样的叙事手段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中性》这一作品所蕴含的多重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分析,以期对作品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