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专页,我几乎每期必读。我和周围的同志们都感到《读者来信》专页,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其前进的步伐与整个社会的脉搏紧紧相联,为促进经济建设,促进改革,促进党风的好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读者来信》专页越办越好。近两年内,《读者来信》专页的《建议与要求》等专栏,选登了许多有价值的批评和建议。例如,1984年12月8日刊登的辽宁鞍山市一位中学教师的来信《希望定个“教师节”》。这一建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以来,我们对读者来信工作作了一些改进。我们原先一周一次在三版上发表《读者来信》专页。有了这个专页,读者来信的版面是有保证了,但是时效性比较差,而且为了定期出专页,有时来信质量不高也强拼硬凑。这次,我们取消了《读者来信》专页,将来信按问题的性质和轻重,分别发在各版上。这样,可以增强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随时发出;可以突出读者来信的重要性,各版都可在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是河南日报历史较长的一个专页,是反映众群意见,心愿、呼声的一个窗口。它内容广泛,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是报纸与读者加强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读者来信》坚持以批评为主、多方为读者服务的方针。针砭时弊,扶正祛邪,为读者分忧解难,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鼓与呼。当前尤其需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提出问题的来信,例如改革中的问题,经济建设、法制建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工作中的问题等等。任何读者来信都要事实准确,不能有任何夸大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们《苏州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读者来信》专页为主要阵地,通过刊登来信,准确反映群众呼声,较好地发挥了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推动工作、为读者服务的作用。如何准确地反映群众呼声呢?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公关漫话》自1988年2月在本报《学友》专页刊出至今年1月结束,共37期。刊出期间,不少读者来信来电,有的要求帮他补齐报纸,有的想同作者直接联系,有的建议汇集成册。曾有两家出版社准备就此出书,最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拍板,不久将有书面世。  相似文献   

6.
我爱河南日报《生活周刊》专页,我特别喜欢这个专页上的“生活琐谈”。它似生活海洋里一朵晶莹的小花,给我知识,给我甘甜。“生活琐谈”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又是教你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的良苑。在这里,有教你怎样生活的《靠家庭是耻辱的》,有教你怎样对待人云闲言的《治一治“闲话篓”》;有教你怎样对待爱情婚姻的《不必拘泥于“第一印象”》和怎样处理家庭琐事的《要当开明“_法官”》等。就连为人处事,节日娱乐等也讲得头头是道。这样的小言论我看的多了,自身修养有  相似文献   

7.
1988年初,苏州日报《开放之窗》专页在苏州市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应运而生,至今已刊出57期。通过三年多时间的实践,《开放之窗》专页已成为《苏州日报》宣传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在这个专页的采编过程中,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专页应以服务为主,提供信息、咨询、经验等方面的服务。《开放之窗》,就是为对外开放,为外向型经济服务。苏州改革开放10年来,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外贸、外资、外经“三  相似文献   

8.
1993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在五版读者来信专栏“观察台”下,发表了我采写的一篇读者来信《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项目意向性协议多,付诸实施的少》。在此之前,这条新闻已先后被《湖北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青年报》、《经济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是我国新闻媒体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独有的风格和特点,显示出应有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读者来信》是读者本人或读者代笔直接把自己的看法、建议、要求与批评某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反映出来,求得新闻媒体的重视,通过舆论监督促进问题得到解决。长期以来,《读者来信》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沟通思想、汇报工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媒介桥梁。所以各级新闻媒体都开设了《读者来信》专栏或专版,积极反映基层群众和广大读者的心声和愿望,使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及时听到来自群众的呼声,采取…  相似文献   

10.
笔者已在南阳日报社工作27年了,二十多年的编辑记者生涯目睹了不少地方党报《读者来信》专版由无到有、由有到无或者更名的过程。几年前,《南阳日报》取消《读者来信》专版,由《新闻调查》专版取而代之,这里笔者暂且不去考究《新闻调查》专版与《读者来信》专版有何同异,只是认为地方党报砍掉《读者来信》专版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1.
小说《重庆谈判》连播以后黄济人偶然寓于必然之中,往往有些作品播出的意外社会效应令作者始料不及;《重庆谈判》的播出便是如此。作为长篇小说《重庆谈判》的作者,自这部作品问世以来.我收到过不少读者来信,自这部作品被搬上银幕以后,我又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而这...  相似文献   

12.
收到《河北科技图苑》2007年第1期后,我含着热泪看完《图苑人物——悼念于鸣镝专页》的全部文章。于鸣镝先生的事迹十分感人,令我十分敬佩,于先生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完全同意《图苑》总编辑杨华同志“要自己宣传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们的世界并不缺少好人好事,而是缺少对好人好  相似文献   

13.
在编辑近期读者来信时,有一封信引起了我的兴趣,信的题目是“我最爱从后面往前看《新闻与写作》”,写信者讲了阅读《新闻与写作》的方法和收获,可谓别具一格。信里是这样说的: “我是北京市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办公室秘书,叫崔万忠。写新闻通讯是我的业余爱好。为提高写作水平和增强新闻意识,便拜《新闻与写作》为师。每期一到,我都一页不落地由头至尾细读一遍。后来,发现每期阅读由最后面往前面看收获大,为什么呢?由后至前看,就是先看作品专页,征文选登,通讯员浅谈,从优秀范文中欣赏学习别人的妙笔如何生花,构思体会;再看写作杂谈,地市县报经验谈,新闻采访笔记,新闻作品评析,这是从理论上方法上得以进一步提高;从由浅至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中受益非浅,稿件采用率不断提高,仅1988年被建设报、北京电台、亚运会工程通讯采用稿件70多篇,被市建工总公司、亚运会工程通讯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的报道思想,当然是从读者中来。这是天经地义,难道还成为问题吗? 但是,正是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恰恰成了问题,而且是《读者来信》的根本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读者来信》在人民日报受到重视,得到了从未有过的位置。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搞《读者来信》的道路,深深感到搞《读者来信》必须遵循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读者来信》必须以读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跨世纪,越千年,承接着读者希冀的目光,2000年《晚报·都市报专页》与大家见面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晚报·都市报专页》既总结晚报、都市报以往的成功经验,探讨晚报、都市报未来的发展走势,又努力及时反映各家晚报、都市报的新举措、新探索,受到新闻界和广大读者的好?..  相似文献   

16.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就不那么重视了。不少报纸把“读者来信”当成“长效稿”  相似文献   

17.
1987年起,我编著的三本书:《揭开迷信鬼神内幕》、《致富农民的新观念》和《城乡个体工商户实用大全》(共百余万字)陆续出版。一些同行问我:“你又要当总编辑,又要写书和文章,时间是怎样挤出来的?”说起来很简单,无非是两条:一是要多研究问题,二是勤奋和毅力。写《揭开迷信鬼神内幕》这本书的起因,是一封读者来信引出的。一天早晨上班,一位编辑手里拿着一封读者来信,往我的办公桌上一放说:“有一封读者来信,问黄雀抽帖是怎么回事?信中说,这  相似文献   

18.
我常读报纸,对报上的《读者来信》专栏尤其关心。我发现,读者来信的“调查汇报”或是“调查附记”中,总有这样的字句:某某人来信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这“基本属实”实在令人费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是“大体上”的意思。作为调查的“附记”或“汇  相似文献   

19.
去年2月,我采写了一篇《假碘盐销往市场危害消费者》的读者来信,竟在《黑龙江日报》、《中国商报》、《中国消费者报》、《健康报》等8家报刊上发表,有的报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和《答读者》近来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增多起来了,许多报纸都辟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翻开一些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好像有一个为大家所共同遵循的格式。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