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武陵山片区竹编文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村民增收脱贫的一项重要途径,更是国家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加强武陵山片区竹编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对武陵山片区竹编技艺生产性保护的概念、现状和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生产性保护形成人们的共识,变为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正逐渐失去生存空间.介绍了如何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在民间的文化,对其保护的最佳方式是实施动态的保护,即进行产业化开发,使其潜在的价值形成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以实现向经济产业的转变。以国家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石桥古法造纸为例,分析石桥皮纸的特征及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的途径,希望对当前探索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肥火笔画借火烙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却因时代与社会变革等诸多因素,致使传统民间工艺品种及其制作技艺濒危失传.当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除了传承人的个人力量,企业、政府和院校等社会团体单位理应担负保护传承的责任,共同形成合力运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造血机能,突破传统的传承方式,有针对性且有效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没落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梅州客家拳派是广东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梅州客家拳派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围绕“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阐述客家拳派的发展策略建议,为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类发明、创造的文化,是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形式传承至今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而非物质文化则是发明、创造物质文化的心理、意识、民俗及技艺。因此,物质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基础和载体,物质文化中包含着非物质文化,而非物质文化促生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物质基础。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在共同的文化时空内才能保持其原真的文化内涵。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采取整体性、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的保护措施。在现代社会文化急速变迁的状态下,应着重采取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政府、学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存环境的变迁导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日趋衰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只是单纯记录已有的技艺和知识,更强调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命力,实现长久的活态保护。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不但能更好地激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可以极大节省保护工作中的资源消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毕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民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毕节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探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途径,对于弘扬和传承毕节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万安罗盘手工制作传统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非遗”保护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万安罗盘手工制作传统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非遗”保护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邛窑传统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很高,邛窑古遗址虽然有过昔日的辉煌,但其烧造技术也随着窑址的荒废而丢失,那些堪称出神入化的制陶技艺,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走远.如何继承和发扬邛窑传统技艺,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实地考察,分析邛窑传统技艺的保护现状,提出邛窑传统技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提出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立古今结合、传承民间技艺非物质遗产类教学模式,以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得到保护与继承,同时使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更好地走进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开发中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徽州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需要行政法的保护,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标权保护是目前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最为便捷有效的路径,能最大程度实现和满足对徽州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F0002-F0002
在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作为徽州文化出色代表的徽州胡开文墨制作工艺、歙砚制作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州目连戏、徽州三雕、徽剧榜上有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方式.在全面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在高校美育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双重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价值凸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将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和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广钟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与"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结合起来,在当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大背景下,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提高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水平、培养大国工匠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民间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民间艺人个人创新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则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粤东北兴宁市与连平县对客家花灯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实践,表明客家宗族文化复兴带动"响丁"民俗活动产生的"竞争性消费",使得客家花灯这一民间技艺呈现活态传承的趋势,各级政府主办的"花灯节"增强民间艺人开发花灯文化创意产品的意愿。田野调查案例表明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民间社团的力量开展传统的地方民俗活动,并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9.
甘肃是历史文化富集的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突出,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在少数民族现代化的进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分析甘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以往保护的成就和不足,比照非物质文化保护理念,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更是未来文明的母体,孕育未来文明的基因.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势必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才能保持文化生态平衡,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理论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以吴桥杂技为个案,在文化生态视域下探讨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