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0,(10):29-30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单就"硬实力"而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国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以说,我国对外电视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依然存在着"外忧"与"内患"。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西蒙·安赫特(Simon Anhalt)提出"国家形象指数"(Nation Brand Index),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论证了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规律性分析。其中的一个结论是"国家形象对于渴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新的良方(new panacea)"。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非常重视和强调对全球化的参与,其国家发展目标也需要与世界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这凸显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在探讨新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微传播时代传播载体的微博、微信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思维方式,其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微传播以其独有的传播特点,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微传播时代,中国如何发展对外传播,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形象更有效地传递到世界各地,如何抓住新机遇、积淀后发优势、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是具有战略性且十分迫切的问题。我们只有充分把握微传播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国家、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特色,即便是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社会中,对外传播的宗旨依然是要传播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 在对外传播工作中,面对由于文化、语言、思维方式等的不同所造成的国际社会中的种种差异,要真实客观地介绍我们的国家。通过提高完善对外传播技巧,缩小相互的距离,求同存异。[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将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和共同发展成为我们未来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实现多元文化传播格局,这一重要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对于这些深刻变化的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充分体现在对外传播研究成果之中。纵观2012年的中国对外传播研究可以发现,在对外传播技术背景方面,从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到微博外交兴起均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对外传播的国家导向方面,国家重点在于统筹两个大局和创新传播机制;在对外传播的核心主题方面,主要侧重透视国家形象的他塑、自塑困境,以国家形象研究、外交传播研究、军事对外传播研究、边疆对外传播研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为重点,确立立体的对外传播研究架构;在对外传播的媒介形态方面,注重建构多元传播主体,准确传递中国影像;在对外传播理论维度,则注重贯通历史现实,重视实践前沿的发展。未来,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还将不断进行深入、系统的对外传播研究,以满足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科学、创新的对外传播理论的迫切需求,并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大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手机等很多方式来了解世界。面对这样的局面,怎样通过媒体来塑造国家形象也成为传媒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影响国家形象的众多因素中,新闻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而当前国际新闻传播能力西强我弱的现实背景以及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外宣理论研究基地和思想库。十年,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我国对外传播的当前实践和未来趋势,研究新实践、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传播?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将对我国未来的对外传播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服务工作大局的对外传播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新闻传播事业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其中,对外传播作为文化传输的外向通道和国际交往的连接纽带,关涉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时代要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推动对外传播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闻传播变革之重要方向,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刘扬 《对外大传播》2014,(12):12-14
正2014年,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交往活动日益丰富,对外传播也更加活跃,配合并推动着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扩大同发展中大国合作、构建健康稳定大国关系等各项工作。但对外传播工作仍存在问题,我国国际话语权、传播力与国家经济实力间仍不匹配,在技术与技巧改善的同时,战略升级刻不容缓。本文从对外传播的最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升级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下大力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经过五年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传播事业在平台建设与全球布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中国声音仍然不强,传播效果有待提升,议题设置难以与西方大国抗衡,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继续得到中央高层的持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能力稳步提升,亮点频现。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发展,媒体技术的革新,国际传播实践正处于新一轮变革的前夜。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16,(5):F0003-F0003
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简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经中央批准的从事对外传播和国际涉华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拥有专业研究人员70余人。中心以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特色,在全球传播战略设计与政策规划、国际舆情研判与受众调查、传播效果评估等领域具有核心优势。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2005)、“中国在非洲国家形象及影响力传播研究”(2014)和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研究”(2010)。  相似文献   

14.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4,(10):27-28
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00年,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Going Global)",将对外传播与"城市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战略"并称为四大基本国策,这标志着我国将对外传播工作提升到历史性新高度。那么,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传播竞争力的根基是什么呢?国际传播研究的一种答案是——语言是文化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图苏(D.K.Thussu)指出,"在近两个  相似文献   

15.
民间对外传播,通常是指民间社会通过各种方式与本国国土以外的地区和国家进行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传播活动,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用于区别以官方为主导、正式的交流与对外传播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交往活动的频繁,我国民众出境访学交流、商务活动、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各类出境活动已经非常普遍,所到之处,都在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向当地社会民众展示中国的形象和中华文化。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外传播不仅发生在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也为对外传播活动打开了另外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诞生的"澜湄合作机制"为云南对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云南作为中国西南一个重要的对外交流的窗口,在次区域的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云南对外传播实践的现状和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澜湄合作机制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媒体合作的发展策略,从而对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和提升云南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当下国际文化传播结构的两个结构性特征。本土化的媒介叙事越来越多地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而全球化的媒介形态也促使着电视媒介的对外传播更多地融入到本土的传播语境中。对此,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提出了"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概念,认为一国想要自己输出的文化产品与大众媒介信息被广泛接受,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就必须根据输出地的文化特征,将所输出产品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传播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双向交流增加,对外宣传开始向对外传播转变。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传播环境内外一体化加强,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之间的信息鸿沟迅速缩小。有效的传播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形成合力。长期以来,三个层面战略与策略的研究制定工作很大程度停留在研究阶段。奥运会的召开,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乔木 《对外大传播》2006,(12):13-16
“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暨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就如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全面发展。扩大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适应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时代暮求。在全球化大潮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从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方略和对策。 在传播界看来,本次论坛有几大亮点:专家学者发言靠近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大会发言论点清晰,和与会者形成互动:分组讨论时的专家点评敏锐准确。 《对外大传播》作为本次会议的发起方和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这场关乎我国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讨论和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中国经历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中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此背景之下对外传播事业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我国对外传播阵营中,新媒体传播开始具有更为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其在对外传播研究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一、聚焦新形态:从顶层设计到微传播载体2014年,以4G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移动互联网推进到一个更为快速的时代。这些新的变化都为新媒体对外传播提供了更加优越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