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的概念和巫傩文化进行了解说与分析,并从套路武术源于巫术、武术用鼓源出巫术等方面阐述了武术与巫傩的渊源关系。认为武术与巫傩有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研究二者的关系可以更好的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巫"是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先秦时期就有大量相关文献的记载。本文试图从文字学角度探讨"巫"为何,并以先秦文献资料为背景对"巫"之起源与职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汉代社会,巫觋较为流行,他们遍布于朝野上下,按服务对象分,有宫中巫官、社会巫觋的不同;按营业方式分,有专业、兼业之别;按社会活动的性质分,有政治与非政治的区别。宫中巫官是在皇宫里活动的巫觋群,其主要任务是参与国家祭礼,为统治者提供神事服务;专业巫觋是社会巫觋的一种,指那些专门以营业为目的巫觋群,他们一般具有市籍,主要在市场上营业,有的与乡吏相勾结,诈骗百姓钱财,因此,受到儒家士大夫的批评,在仕途上受到身份限制,当时的巫觋大多属于此类;兼业巫觋也是社会巫觋的一类,他们除了与专业巫觋同样从事巫业以外,还从事于其他行业;政治巫觋则是指那些从事政治活动,并取得相当的社会影响的专业巫觋,是巫觋对汉代社会影响最大的一类  相似文献   

4.
德国史学家贝林格从天气和气候的视角,对欧洲近代早期出现的大规模猎巫现象给予跨学科的重新解读,从而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本文评介贝林格有关天气巫术与猎巫关系的命题,并对跨学科猎巫研究的困境和出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傩戏:巫文化滋养的戏曲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脉莽莽群峰起伏,滔滔江河奔突,在这方山水间游荡、弥漫一种至今仍鲜活在苗土村寨的巫傩文化。湘西的神秘就缘于这巫傩文化的延续,使它隐于神秘的山雾里。巫傩文化密密笼罩着湘西,让人们至今看不清历史的湘西与湘西的历史。 湘西历史中诸多未解的谜,被神秘的巫傩的雾幕掩得严实。在土司辖治八百年的酉阳古镇王村的一家湘西民俗展馆里,我曾凝眸面对两张木雕漆画的傩戏面具:傩公、傩母。傩即巫的化身。从漆色剥落仍呲咧着嘴,圆瞪双眼,脸色褐红的傩公的表情,可知傩公如山鬼样狰狞可怖。那位傩母的面容倒有些与观音菩萨的相貌近…  相似文献   

6.
《史记》一书运用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但这与司马迁重"实录"的精神并不矛盾,这些神话传说体现了先秦文化从巫文化到史官文化的演变轨迹,最终完成了从巫文化的感性精神到史官文化理性精神的重要转变,上古神话传说历史化过程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勾勒出了上古历史的完美画卷,在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巫祀活动长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解析巫祀活动关健在于研究其所透出的一系列民俗信息、民俗信息变化、民俗机制,从而揭示出巫祀娱神也娱人,成为科学近亲、艺术之母这一人类文化“活化石”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显媒介和载体,体现和包含了众多内隐文化价值和意义。,通过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研究巫傩舞蹈形态孕育形成的成因、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具有超越舞蹈本体方法论意义。同时,对于还原巫傩舞蹈本体艺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国舞蹈史,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土家族地处较为封闭的自然环境,土家族文化中体现了许多巫文化的特征,保留着较多的神话与宗教色彩,凸现出鲜明的原始性特点。土家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着特定的巫文化土壤,而且有着特定的巫文化气候。因此,湘西土家族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土家族族巫文化的影响,其舞蹈中呈现了模拟巫术、生育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灵物崇拜等巫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是朝代更迭频繁的一个时间段,巫医之职到了魏晋时期进一步出现了职能的分工。“巫”的职能更多地体现在战事占1、以及治病救人,而“医”则趋向科学化的治疗疾病,并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根据文献记载情况可以看出魏晋战乱时期的“巫”“医”分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巫文化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原始宗教的内容与特点,原始宗教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通过巫文化表现出来,巫与医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巫文化在四个层次上对古代医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士)”字释为“巫”,从“無”字衍变而来,继承其手执物件之意,是巫师手执巫具之形.  相似文献   

13.
畸人是《庄子》一书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他们体残貌恶,但能与天相通.这和上古时期"巫"的形象有某些相通之处,都是神秘力量在人间的代言人.但由于时代、文化背景等原因,畸人较之"巫",更富有现实性,是理性化了的"巫",也是庄子自我人格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巫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现象,世人历来褒贬不一。本文运用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的资料,从苗族巫文化的历史源流、种类与功能、巫觋的地位和作用等不同的方面,对其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5.
楚国巫风极盛,巫觋作为荆楚社会特殊的阶层,始终受到广泛的尊重。它影响着荆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对于楚国巫觋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的论著问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对于整个巫觋阶层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面貌,限制了楚国巫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就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对巫觋研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楚国巫觋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巫在先周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当时知识、宗教、政权等各种权力的集合体,表现在音乐方面应可视为后世乐官的前身。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先周时期的“巫”从乐官这一身份进行含义、范畴及其向“师”的转化过程的论述和考证,对于先周时期巫文化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壮族巫信仰的历史渊源——壮族巫信仰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信仰是中外各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形式,壮语对通灵巫师有多种称谓,灵魂信仰是巫信仰产生的前提,壮族通灵巫师最早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18.
拓跋鲜卑政权受原始社会遗俗影响,对巫筮及其有类似功能的其他方术如阴阳、图谶等都有很大的兴趣.这为明悉阴阳易筮、图谶的汉族士大夫的大批参政、地位的上升创造了契机.在拓跋鲜卑政权内部,统治者利用巫筮图谶等作为工具,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先有刘洁、拓跋丕的图谶案,后有拓跋焘与拓跋晃两党围绕巫筮展开的较量等.  相似文献   

19.
藏族传统宗教苯教发源于古象雄地区,其信仰核心主要由三界宇宙观和神灵/精灵崇拜体系构成。公元六、七世纪后苯教开始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同时保留了大量原始苯教的巫文化成份。而佛教也通过本土化的适应策略,将苯教的神灵体系、仪式仪轨整合至藏传佛教信仰当中,使得"祭祀""降神""施咒驱魔""招魂"等巫文化形态借此得以延续至今。从苯教巫文化的核心观念和信仰特征来看和东北亚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所信仰的萨满教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并且由于受多元文化交融的深刻影响,其宇宙世界观、仪式仪轨、象征意义、出神手段、与神灵沟通方式等等相比后者表现得更为复杂多样,但究其本质苯教巫文化依然属于萨满教的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接上第37期同题续完。主要从各方面论述屈原作为巫的一些特点,说明屈原思想形成的复杂性及其诗歌表达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