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国关注。文章通过梳理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国外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于全方位的政府扶持、优质的高校资源、健全的服务体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及开放与创新的园区文化,并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培育园区特色、构建多元合作战略联盟、加强创新创业、提升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百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处于有效和相对高效的不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创业园区)的大量涌现以及国家简政放权等政策实施,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效率仍在递减。我们要重新审视、深入探究新时期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策略,继续保持大学科技园不同于其他园区的"孵化器"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对"一园多校"模式下的大学科技园资源优势、管理劣势分析基础上,本文围绕政策创新、风险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创新园区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搭建市场化服务平台等问题。对建设创新创业文化等有关大学科技园建设与管理工作问题的创新展开研究;对有效解决"一园多校"模式下的大学科技园管理协调与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职能之一是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大学科技园,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高新产业园区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问题,促进产业与科研的紧密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优势,科技园和学校分工合作,互为补充,构建"园校"结合的育人模式,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国外大学科技园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典型园区.这些科技园促进了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高科技企业成长,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总结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和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的兴起 ,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尤其是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催化下的产物 ,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构建创新创业体系的要求。大学科技园的创建 ,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功能的拓展与创新。它既是传统的教育和科研两大功能的拓展 ,赋予新的内涵 ;又是社会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直接参与经济和创造财富 ;同时也是多种功能的整合和最具时代特征的表现。大学科技园的构建 ,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创业精神和有效地扶植创业成功的机制及其园区文化氛围。不论是政府还是大学自身…  相似文献   

7.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加快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与技术融合创新、文化创新和集群创新,大力助推区域创新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8.
博雅红楼、未名燕园,北大是享誉世界的百年名校。从1992年至今,北大科技园始终立足北大丰富的产业基础,致力发展原创科技,推动学校科技产业转化;突出精品园区建设,辅之以一流的创业服务(3M)、技术转移服务(TLO),建成与北大拥有同样多赞誉的一流大学科技园区,吸引了众多的企业进入园区创业。在2003年度大学科技园评估(验收)工作中,北大科技园的“发展原创科技,建设精品园区”功能定位和“3M T”的孵化模式获得了专家组高度评价,为大学科技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北大科技园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9.
襄阳市大学科技园举办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设立校、院(部)、科技园三级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创新创业大赛进班级、创新创业活动进校园、创新创业实践进园区"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了通识课普及、专业课渗透、选修课聚焦、网络课拓展、创新小组实战、创业小组实训等完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科技园制度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园发展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权制度、文化建设上存在着若干制度性缺陷,因此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在引入制度创新理论、三螺旋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前提之下,大学科技园制度创新应在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构建利益联动的GUI机制、探索激励性的产权制度、培育开放竞争的创新文化等关键路径上进行.  相似文献   

11.
赵东霞  张璟 《高教论坛》2014,(12):45-48
三螺旋理论是国外大学科技园创新实践产生的新理论。通过对三螺旋理论的阐释,指出了三螺旋协同创新是官产学发展和提升区域创造性能力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协同创新机制的概念与内容进行了总结,结合发达国家大学科技园官产学协同创新的实践,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官产学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承担着重大责任.大学的科研创新力在大学创新力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学科技园通常是体现大学科技创新力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通过其创新园进行科技转化的一些经验,包括科技转化在宾州州立大学的发展理念、组织机构、实现模式和效果影响等,并与我国大学科技园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大学科技转化的新模式和新问题,为我国大学科技创新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论述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对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针对地方大学科技园的特殊性——发展中的"区域性",提出了其应有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剖析了它的发展模式及其主要运行模式。最后,在理论说明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钦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大学生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其宗旨在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国内的其它高校相比,钦州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起步较晚,在管理、服务与监督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为适应钦州学院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发展需要,创新创业园的管理服务机构需采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意识以突破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民营民办县域工业园区运作模式和政府主导的的工业园区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前者较后者具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并着重探讨了邵东民营民办工业园区模式相对于湖南省其它工业园区的民营民办模式更是一种创新,主要表现为:开发主体功能的创新;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的创新;入区企业、开发商与政府三者之间关系通道及优化经济环境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自1999 年开始进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工作以来,大学科技园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完备的基础设施、专业化的服务机制、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完善的资本运作机制、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引导、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激励措施、人力资本的制度安排、高效的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建设成功的主要因素.研究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科技园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大学产业园作为加强知识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服务平台,能否建立起创新文化。是实现其所肩负的创新使命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大学产业园构建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构建大学产业园创新文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深圳高新区在过去的15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稳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列,技术创新名列前茅,成为了引领深圳市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辐射带动区域创新的重大力量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然而高新园区产业结构的单一,土地资源的限制,服务平台不成熟,不高的创新能级,使高新园的发展面临“瓶颈”。本文通过对2005年以来尤其是近年高新园区发展的状况来分析探讨它取得的成功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对政府、园区企业策略制定者以及对探索高新园发展的研究者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研究区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促进大学创新能力提升及其知识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主要平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大学的研究区无论是在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在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通过与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区主任的访谈,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学研究区存在的意义,它是如何繁荣大学的知识创新与技术转移活动。面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及全球化的挑战,大学研究区又将如何对这些外部变革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与职场的对接机制视角寻找中国大学生巨大就业压力和极低创业成功率的产生原因,发现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将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建立的预孵化机制能够有效减少毕业生择业与创业的选择成本和再教育成本。基于此,从大学创业教育的预孵化形式、企业孵化器的预孵化过程、区域创新体系的预孵化网络三个层面对比和总结欧美发达国家的预孵化理论和经验,以及我国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先导性的探索实践,预孵化机制应该同我国大力推进的大学科技园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要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常规手段,而且要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的创新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