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的教科书关于"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互感现象"和"互感电动势"的定义存在着实质性的不一致,根据它们的实质,对"互感现象"提出了一种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它从理论上指明了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五位一体"的科学内涵,总结"五位一体"的时代性,着重分析"五位一体"中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最后分析"五位一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必将对人们的思维、工作、交往等产生深刻和长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和谐理念的兼(包)容性、差异性、互补性、平衡性特征阐释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从宋朝文与可提出"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后,人们常把它借到写作中来强调构思、打腹稿的重要性。到了清代,郑板桥还把它作为绘画和写作中的"定则"。同时,郑板桥又提出了"胸无成竹"的主张。这"胸无成竹"的主张是什么意思呢?它与"胸有成竹"的要求是否矛盾?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标准"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邓小平、江泽民分别于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在生产力方面作出的主要理论贡献,其提出经历了一个科学的历史过程。在论述两者的具体涵义和提出过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初,沈家煊将"有界"和"无界"这一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概念传入中国。对"有界"和"无界"的提出、引入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有界"和"无界"这一对概念引进国内学界后,国内学者对这对概念的发展、完善,也提出了这一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编辑加工的两个误区并指出形成原因,分析了"编辑把关"与"文责自负"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古代儒家对于"礼乐"的阐释与运用,结合当下职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探讨了"礼乐教育"对"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职校"德育教育"可以"礼乐教育"为切入点之一,提出一些可供实施与推进的方案,并论述了学校"礼乐"与"德育"相融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界定了"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然后分析了现实中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法"作为缓解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方案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杨琼 《文教资料》2007,(33):121-122
"差生"一词在教育界已普遍存在多年,"差生"作为一种特殊受教育个体,普遍存在于每个学校中。本文以"差生"这一称谓为线索,反思了我国的教育制度,结合差生形成的原因提出教育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郭红琴 《文教资料》2005,(29):160-161
本文从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引出了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任务型"教学对于提高迅速综合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方面,提出目前我国初中英语实施"任务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曲昕 《职教通讯》2013,(3):27-28
"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是各工科类院校学生必修的两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从课程性质出发,提出应将这两门课程整合为"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门课程,并就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数学教学要注意"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三重联系",还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四基"与"四能",相比实验稿课标,着重强调了数学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以及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在"三重联系"的观点下,在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四基"与"四能",主要可以着眼于以下三点: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获得基本思想;探索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探知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培养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十分重视"法治",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君臣共治、地方分权和学校议政等建立"天下之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相较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对自己提出的真问题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记得是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上,我带孩子们拓展了古今中外不同的多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中的"格子乘法"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徐宇红 《文教资料》2007,(34):229-232
本文对介词"捉"和"捉"字句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述性的介绍,阐述了自己对前人研究的一些看法;同时提出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简单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由此确定了今后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新思路,尝试解释了一些现象和原因。  相似文献   

17.
赵树军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5):30-33, 105
理查德·沃尔海姆受到达芬奇的启发,提出了"看进"理论,即一种旁观者能同时意识到绘画表面和绘画内容的绘画经验理论。之后,他的"看进"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由此,他还提出了"看作"的观点。文章主要就"看进"的含义、特点、工作机理以及与"看作"的关系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是对教材文本的尊重,而"生成"则是对学生的重视,在教学中属于辩证统一体。所以注重对两者在发展变化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可以在不断改革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共同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对"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黄自然 《文教资料》2007,(34):217-219
本文在确定"X着"具有介词词类地位的基础上,考察了主要词典和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对"X"与"X着"类介词的收录和辨析情况。然后选取30对单双音节对应的"X—X着"介词,从语义、句法、韵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辨析。根据"X着"类介词的语义演变情况确定其大致的难易等级,并对主要词典和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收录和辨析"X着"类介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学生活模式,同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优化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