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钩器 摘钩器是用于从鱼嘴中取出钓钩的专用工具,特别是所垂钓的鱼类如罗非鱼、海鱼吞食钩饵凶猛,常常把钩吞入口腔的深部很难摘取时,摘钩器则起到了方便摘钩的作用。目前,国内生产的摘钩器有硬塑料和金属的两种,其中塑  相似文献   

2.
顾成 《钓鱼》2009,(9):53-53
饵鱼之所以在水下保持鲜活,是因为它的嘴始终处于张开的状态,水流不断流过它的鳃 这里有一个简单而快捷的方法帮助使用饵鱼的钓手控制饵鱼的状态。从超市购买几枚纽扣。截取一小段钓线(按照饵鱼的长度来确定),打结拴在纽扣上。需要注意的是,连接纽扣的钓线要打活结,便于活动。当钓手准备装配钓组时,将钓钩穿过饵鱼的上唇。此时不要将钓钩穿过下唇。将连接有纽扣的线连接在钓钩上,将它塞入鱼嘴,使其能够顶住上颚。这样,饵鱼就能够保持鲜活的状态,因为纽扣能够让鱼嘴始终张着,水流流经鱼鳃,带来较多的氧气。  相似文献   

3.
滑钧"又称脱钩。是指在垂钓活动中,鱼儿咬钩提竿,但未能钩住,或虽钩住而没钩牢。其原因大致如下:一、鱼钩质量差,钩尖不锋利,或钩尖钝、断,钩尖受伤变形,未能将鱼钩牢,使中钩之鱼逃脱。克服方法:选购使用优质鱼钩,钝秃锈蚀变形鱼钩要及时更换。二、提竿过早。钓饵尚未完全进口就提竿,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浅水区域垂钓,浮漂到饵钩之间的距离较短(30-40厘米),鱼刚含饵抬头,浮漂即有较大的反应,且用力过猛,将刚含到嘴边饵钩拉出,或饵钩吞进不深,把鱼嘴拉豁,或拉下一节嘴吻圈,使鱼负痛逃遁。对策及方法:掌握鱼情,熟悉…  相似文献   

4.
刮板摘钩器     
配制饵料时,指、掌上会粘着一层饵料。用毛巾擦毛巾脏得快,且浪费不少饵料。为此我做了个简单的小工具——“刮板摘约器”。其特点是材料易得、制作容易、携带方便,一举两得(利指掌上的粘饵、摘鱼口内的钓钩)。材料:废钢锯条半根。做法:用砂轮将锯条磨成图中形状,再用性刀将摘钩凹口控好,最后将周边磨出刃,但不锋利割手就成了。将刮板摘约器的圆孔套人钥匙圈后挂在匙扣上,随用随取,不易丢失,确实比市面上买的摘钩器好用、实用。刮板摘钩器@莫兆光!广西柳州  相似文献   

5.
在鸭绿江入海口的海里,有一种当地老百姓习惯叫的胖头鱼(鰕虎鱼。编者注)。因头大体小而得名,体型像鲶鱼,但无触须,身体两侧有少许鳞,春暖花开在海水里产子,随着气温不断地升高而逐渐长大,中秋节后就会咬钩。它不怕强光,性情凶猛,胆大嘴馋,满嘴利牙,抢吞食物不怕死,第一枚饵钩挂住了咽喉,又咬住第二枚饵钩不松口,摘钩时须用摘钩钳,否则伤手。平时生活在海水里,涨潮时借海水涌进鸭绿江之势,窜进鸭绿江淡水里疯狂觅食,此时是垂钓的最佳时刻。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无论是钓大鱼还是钓小鱼,偶尔脱钩均属正常现象,但若经常脱钩,肯定就有问题了。本质上讲,造成脱钩的原因就是鱼钩没有刺牢鱼嘴的有效部位,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饵料。假如使用商品饵,现在的商品饵中大多含有拉丝粉,有的钓友为了防止小鱼骚扰,故意把饵料开得既黏又硬,这种饵料就存在脱钩的隐患,因为偏硬质的饵料中的拉丝粉成分会变得非常坚韧,而这种饵团遇水后表面会变得很光滑,刺鱼的瞬间鱼钩不易从饵球中脱出,又因为饵球表面光滑,所以刺鱼的瞬间饵球会先在鱼嘴中滑动一段行程,之后鱼钩才会脱出,这极有可能造成两种结果——要么鱼钩刺到鱼嘴的边缘,要么空钩,假如刺中鱼嘴的边缘,我们在遛鱼的时候只要—发力,鱼钩就会撕裂鱼嘴,进而脱钩跑鱼。  相似文献   

7.
吴世雄 《钓鱼》2006,(6):25-25
太小的钩子用于钓吐口快的猾鱼时,鱼儿容易将入嘴的钩饵一并吐出口外,造成空竿。当鱼儿就饵后,发觉口中有异物的瞬间,想吐口为时已晚,进嘴的大钩已牢牢地钩住鱼口内的某一部位,使之很难将钩饵吐出而束手就擒。钩大钩小,在钓生口鱼时似乎不是什么有争议的问题,因为鱼口生,对鱼钩的要求并不是那么的严格。但在钓猾鱼时,用钩的大小就很有讲究。在与钓鱼俱乐部的朋友们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多有听到不同的见解。有的钓友说,遇猾鱼换小钩钓效果不错;有的钓友说,钓猾鱼时不可换小钩,只能换子线。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执己见,难分仲伯。那么,在钓猾鱼…  相似文献   

8.
软饵     
张炎冰 《钓鱼》2011,(18):21-21
用商品饵做钓饵,制作简单,只须按包装袋上标明的饵水比兑水,然后搅拌、存月艮就能搓到钩上。可是饵大了鱼吸不进嘴、硬了又会挡口,就是鱼吸进了嘴也会吐出来,所以“台钓”要求钓饵“软如耳垂”,入水后3分钟内不会溶化。  相似文献   

9.
这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用法,有人也把它叫做“挂钩尖”,其实并不是真的挂在钩尖之上。正确的挂法是,把玉米粒通过钩尖后挂于鱼钩倒刺的后面,然后左右旋拧两下,使玉米粒处于灵活的状态,鱼一旦吸入,玉米粒就会顺势后滑而把整个钩尖部分让出,使钩尖能瞬间扎入鱼嘴。钩  相似文献   

10.
鱤鱼是红河流域及澜沧江水系的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大者体重可达50千克,鱤鱼性情凶猛,体为圆柱形,银白色细鳞。嘴大、吻尖,呈三角形。眼睛特别大,靠视力捕鱼。口内长满了内倾的倒钩刺细齿,肉黄色,无细刺。无胃,只有一根短粗的肠子,肠的内壁长满了肉丁,形似牛的千层肚一样。游动非常迅速,常在滩尾的敞水区追捕其他鱼类为食。鱤鱼对小目标从前面进攻.大目标从背后袭击(这也是肉食性鱼类的共有特性),故穿饵时要掌握这一规律:如用小鱼为饵,钩尖应顺着鱼身(见示意图):用大鱼为饵,则钩尖应逆着鱼身,这样才能保证上钩。  相似文献   

11.
钓黄颡鱼是件苦差事:1.它吃食猛,常吞钩入腹,取钩时常被它扎,痛得你龇牙咧嘴的。好不容易取出钩,它又元气大伤,常常就死了。2.用蚯蚓做饵挂钩慢,鱼情好时钓不快,错过那一拨又没鱼了,收获少。我以前就不喜欢钓黄颡鱼,后来有一次看见《中国钓鱼》里一篇文  相似文献   

12.
台钓之我用     
笔者对台湾钓法十分欣赏,但因调漂复杂十分反感,一度曾放弃了台湾钓法。但我发现,使用台湾钓法时,不论上荤饵还是糊饵,总是悬钩上的鱼多。 是不是悬钩的饵吃起来更方便呢?传统钓法在钓鲫鱼时,钓钩一般为卧钩、斜钩或立钩形式,接触水底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因鲫鱼鱼体高,鲫鱼摄取饵料时就必须头下尾上,与水底呈45度左右的夹角,吞饵后抬头、正体,此时鱼嘴就要承受钩饵的全部重量甚至铅坠的一小部分重量,这往往使鲫鱼受惊弃钩。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钓鱼》2008,(4):24-25
钩饵为什么会存在盲区,尚钓友的解释是:“当铅坠或一颗钩饵在某一时刻能使钓组处于平衡时,鱼摄食另一颗钩饵在一定水域中游动,不会对已平衡的钓组产生影响,这一水域称鱼摄食钩饵的盲区。”尚钓友还举例说:“一触一拖状态的长子线钩饵,钓组平衡时,他就处在自身的盲区之中,在这个时刻,鱼吸它入口或口含钩饵在盲区中游动,漂尖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张汉俊 《钓鱼》2010,(19):48-48
我一直使用小网眼抄网,有一次钓鱼比赛,中鱼后,很快将其抄上岸,在从抄网中取鱼的过程中,鱼嘴的钩倒没有花多少时间很快取出,但短子线所系的钩,因为钩尖和倒刺刺入网眼的编织线内却怎么也摘不出来,当时由于网眼太密,自己年老视力也不太好,再加上心情又兴奋又急躁,上下推拉左右摆动就是解不开。最后只得暂时放弃,换上备用钓组。渔场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将他们备用的大网眼抄网借给我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钓鱼所使用的钓线绝大多数是锦纶单丝做成,叫作硬线。锦纶单丝强度高,透明性好,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由于透明度好在水中不易被鱼察觉。不足之处是易变型,变形后又不易复原,特别是在脑线上的变形更不易复原。因为多次在鱼嘴上摘钩不可避免的把脑线弄得曲曲折折,曲折后就不知道钩在水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了。如果  相似文献   

16.
水底没有淤泥,使朝天钩钓鱼,钓鱼率高,因为朝天钩坠子重,下水触在泥上.向上光滑。半月形的鱼嘴一张.钩子便全部入口,一提竿.十有九次钩住鱼。 可是,在有河淤的水底,使用朝天钩,由于坠子重,一沉下去便陷到淤泥里,鱼看不见目标,不易吃钩。就是能看见钓饵。而饵大都陷之入泥,鱼也不愿意啃泥,所以  相似文献   

17.
手竿点钩浮钓凶猛鱼类。点钩浮钓有些类似北方的戳拱钓。其基本特点是使用朝天钩,一般长竿短线,不用标,在施钓过程中,钩始终被竿提着,在水中呈点动或游动状态。商城钓友做的一种“泥鳅钩”,由于比传统的朝天钩仿生效果更好,正在被愈来愈多的钓友用于浮钓鱼白、鳜、鲶和乌鱼等凶猛鱼。钓饵可用去头的泥鳅,粗大的黑蚯蚓,也可以在钩上扎上丝线、羊毛等制成拟饵。其中黑蚯蚓最易得,且效果与泥鳅同属上乘,因此被广为采用。此法暮春和初夏可用来钓鱼白鱼。鱼白鱼暮春和初夏喜到浅水近岸或者堤坝出水口处捕捉活食。用6~8米长的手竿挑着“泥鳅钩”…  相似文献   

18.
管察 《钓鱼》2009,(9):22-23
两岸钓鱼交流使我们认识了浮标——浮出水面的标志物此前习称浮漂,主要有散子漂、独漂和立漂其功能是“羽沉知食驶”,能反映鱼咬着钩走了就满足了,至于钩上还有没有饵,有多少,鱼把饵吸进嘴了还是吸到唇边就停住了,在浮漂的反应比较混沌,也过于简单,浮标的出现把调和钓分得清楚了,可是鱼情不同,一旦遭遇轻口、乱口就难以驾驭了,于是有优化造型,针对鱼口特点而通过调整尖、身、脚配置来为某种对象鱼服务的个性化浮标。  相似文献   

19.
钓鞧鱼     
鞧(qiu)鱼就是“回锅鱼”,也有称“老头鱼”的,专指职业钓池中钓了放,放了再多次钓的,已对钩和饵产生警惕的鱼。鞧是北方方言,意思是后缩,不肯向前。革酋鱼食饵的两种情况是:鱼看到钓饵下沉,会冲上去用吻端猛力一撞,浮标一个大幅下挫,但鱼并没有将饵衔住;鱼上来之后,呈分层停留状态,只有在饵下沉到嘴边时才勉强一碰,标尖轻轻往下一蹭就再没有反应了。钓鱼人运用钓饵刺激鱼咬钩,但反复使用后,鱼类的趋动性和趋化性会变得迟钝起来。革酋鱼让人头疼,让人钓得找不着北;知道并感觉钓点有鱼,可是鱼却很少咬钩,是一种情况;线组、钓饵没变,前一场认…  相似文献   

20.
华歆 《钓鱼》2003,(22)
钓什么鱼用什么饵,是指饵的香型和味感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钓饵的物理和化学状态,因为钓饵状态对诱鱼和鱼讯产生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味”饵的主要物理特征是:膨胀度高、可塑性强、变化灵活性大。“本味”饵兑水后让饵存服一段时间,然后用手指按一下,瘪下去的凹坑会出现反弹。钓饵要有弹性,否则入水后不会松散,如果层层散落,饵重损失太快,钓组的稳定性又受到影响。钓饵膨长有两种形态,一是膨胀造成外层渐次剥落,形成颗粒悬浮或下沉;二是触底炸裂出片块状碎屑,但不管哪一种,钩上应仍保持着足够的饵重,即所谓附钩性。“本味”饵属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