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出现人大个案监督始,它就与法院独立审判交织在一起,在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上产生了诸多矛盾,评价褒贬参半。促进司法公正和维护人民利益是二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党的领导是二者共同的根本要求,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是二者共同的改进方向,它们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框架内具有兼容性。因此,渐进地弥补二者存在的缺陷,革除二者存在的弊端,在"三个至上"方针的指引下达到平衡与契合,是解决二者矛盾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至上”作为一个整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规律,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三个至上”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行政审判工作,作为人民法院继刑事审判、民事审判之后的审判职能,当前愈加凸显出在化解“官”民矛盾,化解行政争议,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如何维护宪法至上权威及实现宪法司法化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新课题。维护宪法至上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完善宪法内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宪法司法化步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国初期,人民司法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下具有大众动员型特质,强调在司法实践中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对解决司法问题的积极意义,突出司法中的说服、教育目的.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物化载体,具有通俗易懂的形象化功能,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法律在大众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新中国推行的人民司法和当下强调的"司法为民"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执政党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尤其是执政党本身要不要在法仆的范围内活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学习邓小平有关论述的体会。1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没,是一项不容动摇的根本原则。同时,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也是执政党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邓小平精辟地论述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党对国家各项工作的领导都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  相似文献   

6.
宪法的权威性是法治的基本原则 ,是法治区别人治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在政治领域战胜封建势力的革命成果在法律上的最高体现形式。宪法的权威性实质上是人民权力的至上性。宪法的权威根源于人类自然正义的观念 ,在政治上的表现为限制政府权力 ,在法律上的表现为效力至上。我国现行的宪法之所以低权威性 ,其最主要原因是党法关系中的非宪政因素。因此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党。要在宪法中对党政关系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齐玉苓案为切入点,从我国现阶段宪法的实施现状阐述了宪法司法化的含义,深入剖析了目前我国未实现宪法司法化的主要原因,说明了在现阶段我国法律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利用宪法的司法化来弥补法律制定上、实施上的不足,提高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民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国家利益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既有内涵的区别,即分别侧重不同的方面,又有内在的联系,即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立场和根本目的,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保障,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广大思政课教师应自觉理解、把握和践行这一思想,增强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和育人自觉。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健全宪法实施保障制度是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难尽如人意,本文从司法独立及改善和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的角度,按照宪政建设的要求,对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建设问题作了探讨。论述了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及如何改善与加强党对司法工作领导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构思。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既具有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殊性,即根本性、至上性,也具有法的普遍性,即"亲民性"、"司法性".只有如此,宪法才能成为"活的完法",从而拥有其应当拥有的实效性和至上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契约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直接推动了西方宪政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宪政的根本价值和理念,阐明了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彰显了保障人民权利的价值追求。研究社会契约思想,借鉴西方宪政的成功经验,将会推动我国宪政建设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中,也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和人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13.
邓演达"平民革命论"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作为孙中山忠实的信徒,是从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重新阐释"三民主义",提出了平民革命理论,这一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论有根本分歧,但在中国社会的性质、对象、动力、任务、前途等方面却有相似之处 .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对教育有科学和深刻的认识,他对教师的性质、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时至今日,这些真知灼见依然闪现着科学的思想光辉,对我们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是我党巩固扩大集中教育成果的根本举措.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关键.建立长效机制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目的,以党章为行为规范,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建立长效机制应包括动力系统、运行系统和调适系统.  相似文献   

16.
对依法执政之“法”的理解是诠释依法执政内涵的关键,然而我国对它的传统理解导致了难以克服的矛盾。目前法学界关于法的种种理论表明,法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可以拓宽依法执政之“法”的内容及形式,在严格依据宪法、法律执政的前提下,在法律没有规定的事务上,可以依据中共党内法规办事。当然,必须做到:1.正确界定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及其制定权限;2.规范党内法规制定的程序,保障党内法规规制对象对党内法规制定过程的参与;3.完善对党内法规的监督机制,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之所以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根本问题,是因为它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党建的根本经验;揭示了原苏联解体的根本教训;提醒我党要高度重视解决现实生活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只有全面正确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精神,作到执政为民,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实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生活,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始终是贯穿我们党的历史的一条红线。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个方面的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阐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宗旨的最新表述.她极大地丰富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党的宗旨的内涵.本文从如何为人民用好权、办好事以及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为人民谋取根本利益的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实践"三个代表"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的必要性,结合党的时代使命和党性的具体要求来开展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当务之急。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与加快学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这个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