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期刊资源信息含量大,出版周期短,传播速度快,是广大读者首选并被广泛利用的信息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中,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等都是以期刊作为主要信息源和工作对象。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期刊工作如何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中学图书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是情报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师生获取各种情报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献信息中心,肩负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各种献信息资源的重任。科学地管理与充分地利用期刊,是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洪琪 《黄山学院学报》2003,5(4):124-125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图书馆的办馆方向,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期刊文献是当代高校图书馆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全面地利用这种资源,把静态的知识、情报、信息尽快地转化为流通的社会文化财富,使其更好地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促进自身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信息载体,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1.负载信息的全面性与系统性。高校图书馆的期刊文献资源相对某些公共图书馆来说较为全面而且系统.2.负载信息的专业性与高科技性.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特点,使得不同高校期刊…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作为记载科学知识、传播科学信息和研究成果的一种主要文献,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高校院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建设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建设应采取相应对策,做好期刊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期刊是传播最新知识的信息源,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重点是信息交流,如何能全面优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期刊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是每个期刊工作者的工作之重。  相似文献   

7.
魏红菊 《考试周刊》2010,(34):44-45
文章介绍了开放存取期刊的定义、产生背景,分析了开放存取期刊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着重提出了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期刊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期刊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信息情报的主要媒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期刊利用率普遍偏低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即从图书馆和期刊读者两方面分别采取措施双管齐下,让期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9.
刘新焕  杜静  徐伟 《文教资料》2010,(22):203-205
期刊具有情报信息容量大、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是重要的文献信息来源之一。各高校图书馆对于期刊都非常重视,花费大量经费购置。但是,对于期刊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则普遍较低.期刊的开发和利用并不充分。本文对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期刊文献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新信息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讨论了图书馆在新信息环境下深层开发与利用期刊信息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过刊潜藏的巨大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看好和利用.因此,如何做好过刊资源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参谋"作用,是图书馆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过刊资源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学科性、系统性,数量多、信息量大,参考咨询等特点,是专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过刊资源由于受观念、开放层面、服务形式的限制,使其真正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过刊资源应在改革管理、提高过刊管理人员素质、扩大过刊工作的服务层次等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利用其信息资源专、深、广、新的独特优势,在高等教育提出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人才为核心的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优秀书刊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业务素质的提高;高雅的文化场所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提供条件;优良的文化信息有利于身心素质的培养;信息网的建设有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我校图书馆期刊利用的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和思考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引导在校师生高效率、快节奏地获取最新信息,做好住处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期刊管理中急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8个多月对我校过刊利用情况的实际调查,针对当前期刊订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期刊订阅和有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英语报刊阅读来辅助教学是提升高职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英语报刊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能引起高职学生的阅读兴趣,合理利用报刊资源并配合有效的教学形式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略读、查读以及精读能力,培养其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呼唤期刊网络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革命就是信息革命。网络革命给学术期刊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未来的学术期刊面向的是全世界的读者,期刊网络化势在必行。竞争。抢占网络化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英文报纸阅读的技巧和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英文报刊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高中学生阅读英文报纸能力却普遍欠缺,即不能获取主要信息,这正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阅读英文报纸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文章概括地介绍英文新闻的标题、结构、语法习惯和用词特点,旨在帮助学生较快地获得和提高阅读英文报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普通高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外文书刊读者利用率普遍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加强文献资源馆藏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 ,大众媒体是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途径 ,看懂普通报刊上的科技报道和文章应当是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综合报刊文献进行了统计 ,将其中出现的近现代物理知识分为四类 ,并对其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这些知识对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在中学物理课程中适当补充这些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高校报刊阅览室存在的一些主要违规现象及其成因,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Wikipedia is an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that connects writers and editors to diverse discourse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Unwarranted stigma is attached to the use of Wikipedia in higher education due to fears that students will not pursue rigorous research practices because of the easy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at Wikipedia facilitates. In studies referred to in this paper, undergraduate writing students are taught about the need to interrogate any information they find on Wikipedia just as they would other online source material. They are inducted into fact checking, editing and creating Wikipedia articles as a means to analyse source material critically and to advance their research, writing and digital literacy. Meanwhile, in a postgraduate course in magazine studies, instead of writing essays, students are promoting Australian magazines and print culture by writing Wikipedia entries about Antipodean magazines and their editors. These courses experiment with new approaches to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promote group research, collaborative and participatory writing, writing across networks and negotiating discourse communities; and challenge students’ perceptions about peer review and the legitimacy of Wikip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