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特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传承和创新。本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为例,以“红色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传承红色文化、怎样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主线,探索高校传承红色文化的工作模式,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文旅融合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必然要求。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当前桂林传承红色文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深挖红色资源,筑牢红色阵地;打造红色地标,讲好红色故事;丰富红色教材,创新红色载体;开发红色项目,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等。本文针对桂林传承红色文化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红色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红色文化发展高地,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等对策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3.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迫切要求,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但在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仍然面临对红色文化存在价值认知偏差、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互相脱节、对红色文化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学生受网络文化冲击比较强烈等困境。对此,高校必须突出价值引领,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全方位推进红色文化育人,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育人途径,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4.
潮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教育资源,但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现有的教育模式单一陈旧,红色文化资源无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主要可从建设潮州红色文化资源共享网络服务平台、潮州红色旅游手机APP和"微课"特色数据库三个方面为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服务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割不断的精神血脉。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沂蒙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特征是人民性,本质品格是与时俱进。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临沂大学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国梦的教育高度融合,成为高校育人的创新举措,托起了一代大学生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发展理念和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视角中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视角下进行“红色文化”传承,需要厘清“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辨析其重塑和传承目的价值功能,践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7.
当前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存在着商业化、形式化和媚俗化等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和错误做法尽管能在短时间内造成红色文化的表面繁荣,却从根本上背离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不利于其传承与弘扬。必须阐明这些不良倾向和错误做法的严重后果并深入反思其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根源,才能对其进行遏制,进而从根本上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真正实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高校职能发展的新要求。但是,我国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守住民族文化的本位,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文化民族性的关系。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对象。过去人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立足于新世纪来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应该还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所创造的红色文化。因为红色文化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要求。我国高校特殊性决定了红色文化必然会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沃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引擎.大学精神的弘扬、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大学应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引领效应,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社会实践服务为依托、以对外文化交流为契机,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融入实现文化育人的具体过程之中,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红色社团已成为推进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高校红色社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可引领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上有高度,示范使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有深度,学习使青年大学生在知识上有广度,组织使青年大学生在能力上有强度。目前,高校红色社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主要存在红色社团阵地建设不繁荣、对红色文化传承引领作用不突出、资源挖掘缺乏深度、宣传效果渗透力偏弱等现实困境。未来,高校红色社团推进红色文化传承需要进一步活用校史校馆,弘扬爱国精神;规范社团建设,发挥朋辈作用;创新课堂教学,打造特色讲堂;深挖地方资源,创新汇编教材。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安全宣传教育是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各高校虽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但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机制与队伍建设不健全、学生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使得宣传教育效果较差。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宣传教育制度与队伍建设、吸纳学生参与、创新形式,构建新时期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欣 《成才之路》2022,(9):19-21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沉淀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应用于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体现政治高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加深理论深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加强情感渲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在党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应用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有:推进红色文化在党校学员思想...  相似文献   

13.
校训是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和校园文化的积淀,以蕴意深刻的几字词语浓缩学校特色,既是师生的精神引领和行为规范,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文章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两个方面阐释校训的德育功能,分析校训的实际育人效果受到自身、学校和师生的影响,存在宣传不到位、理解不深入、认识不全面等问题。为了传承校训精神,校训育人实践的优化应聚焦加大宣传、找准特色、丰富形式、借力技术、打造品牌。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今后很长时期内都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鲜明的党性,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宣传、教育、激励、动员的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相似文献   

15.
道德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底线,也是构建和谐农村文化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传统的道德基础不断受到冲击,农村道德教育的机制缺失,彰显农村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因此,必须以弘扬孝、悌、廉、耻等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努力营造农村良好的道德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农村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加大的新时代,跨文化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应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行业需求和国际市场紧密相连。重新定位和规划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建设高层次国际化翻译人才队伍,对文化有效对外传播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全人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与实践,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上都有助于树立和维护国家形象,展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有助于削弱中国文化对外宣传中产生的制约因素与阻碍,有利于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并从新文科建设的视角,实现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融合的新形态、新理念、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对德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既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德育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要适应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应对网络文化的德育对策主要有:建立健全校园网,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网络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生的网络素质,增强道德感和责任感;尽力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公益性和营利性关系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色旅游是在原有的非营利性革命传统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创新而形成的旅游产品,是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与现代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既要突出其政治教育与文化宣传的功能,体现社会效益和公益性的性质,又要把握其是旅游产业重要一环的特性,重视营利性的要求,从而提高红色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工作应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政治意识淡薄、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多、党建工作难度较大等实际问题,抓好“一个主体、两个平台、一条途径、一个工作站”四项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常态化、品牌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知网文献检索显示,我国大学生红色教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轫,进入新世纪后蓬勃兴起,2013年进入高潮后方兴未艾。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功能与价值、目标与内容、形式与载体、模式、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实践应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实践经验总结、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从研究趋势来看,应切实加强红色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纳入学科建设视野,强化科际关联与整合,积极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实现教育实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