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点无多泪点多-贺双卿其人其词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生于丹阳、嫁于金坛的清代名女词人贺双卿的生平事迹及其词作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在“暴夫恶姑”的家庭里,她受尽了肉体与精神的剪熬,发而为词,多悲苦凄恻。她的词多以实景为比兴材料,意境优美、造语素朴、善用白描、一副“田家语”,别具特色,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咏物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较为古老的题材,姜夔在以词咏物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咏物词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史达祖一方面较好的吸取了姜夔的艺术特点,在创作风格、托物取兴、咏物手法等方面都有所继承,借此来抒发词人的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史达祖又独辟蹊径,,其咏物词在意境创造、创作风格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咏物词风貌。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词文造诣都很深,又精于考校金石,当时就已知名,深受士林称赞。王灼对她是很不满的,但也承认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卷二)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上,从作品的风格看,她是属于婉约派的。她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恪、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创新,因而“作长短句,能曲折尽  相似文献   

4.
顾太清是清代一位出色的满族女词人,她的咏物词数量和占其词总数的比例都较大,咏物范围广,思想感情丰富,形成了清疏秀朗的风格、太清咏物词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滞留于物,而能写意传神,圆润通透,行笔超脱大气,格调高远,生活环境与自身才气的矛盾是其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咏物词作表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后世许多学者尤其是词论家对她的咏物词都有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李请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堪称珍品,在思想内容上,也为我们认识宋代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妇女,尤其是上层妇女的社会地位、思想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历来人们在评价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时,多把侧重点放到对后期词的探讨上,很少涉其前期词。当然,李清照由于对国破家亡的遭遇,后期词客观上反映了国家动乱  相似文献   

6.
在男性文学世界里,李清照一枝独放,并且成为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她婉约含蓄的风格让无数读者为之痴迷.那么她婉约含蓄的风格在她的作品中又有着怎样体现的呢?本文从借景抒情、创设意境、留取空白等角度进行探析,与读者一起领略李清照词的高妙.  相似文献   

7.
简析姜夔词的意境有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的词有无意境,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在场”的理论角度审视姜词.结论是:其词只有“在”而少“场”,意境的缺失在所难免.姜词表现出来的奇矍冷峻的风格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把风格等同于意境.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一、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  相似文献   

9.
诗词是艺术的语言,它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一首诗词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即情景交融,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不仅以她独具特色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格蜚声词坛,更以她独到的艺术见解品鉴词这一文学样式,为婉约派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人们对她并不陌生,而作为有卓见的评论家的李清照,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核心思想,最早收录在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里。研究季清照的词论,对理解词的发展、风格和流派,以及对词的欣赏品鉴都不为无益。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是宋代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她以杰出的文学才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她的诗、词、文都做得很好,特别是词,成就更为突出。要继承这份遗产,就必须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给她的词做出公正的评价。但解放三十年来,由于学术讨论上存在着忽左忽右的倾向,致使李清照的名字时隐时现,,在文学史上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四人帮”横行时期,把她打入冷宫。近一年  相似文献   

12.
婉约、清新、刚柔等是李清照的词的主要风格.她的词,别是一家,意境高远.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闺情,流露了她向往爱情和别离相思之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怀念中原,爱国思思乡.同时,闪耀于李清照词中的人格风骨更是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她以卓越的艺术才能,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创造了无比珍贵的财富。特别是她的词,音律娴熟,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深邃,形象鲜明生动,所谓“风神气格,冠绝一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辱倒须眉”。李清照在词的创作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突出成就,与她的词美思想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她的词美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词论与词作,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李清照词美思想的主要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就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生字新词"藕"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词的意境。【教学重点】诵读此词,理解意思,想象情景,体会意境,受到熏陶。【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读感知师:她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她是宋朝杰出的女词人,她也是婉约派宋词的代表人物。她是谁呢?请看,板书(如梦  相似文献   

15.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前后期风格迥然不同,前期活泼而富有情趣,后期哀愁而消沉。她的《武陵春》和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这种特点。二者都写“泛舟”,一个是“乐”,一个是“愁”,风格差异极大,但都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只不过前者是游玩中“不知归路”,而后者是忧愁的内心“不知归路”。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生活的时代正当宋南渡前后。她是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女作家。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青律,善作书画。在宋代人才辈出的文坛上,李清照却能以自己独放异彩的优秀篇章蜚声文坛,特别是在词的领域里,她竟如异军突起,大胆开拓、自成一格,雄视侪辈,赢得当时和后世人们的交口称道。明杨慎《词品》中写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闺阁也。  相似文献   

17.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谙熟音律,巧于词作,长于词论,其词现存70多首。不但在宋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就是同当时许多著名的男性诗词家的词作比较,也毫不逊色。明代词评家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词评家李调元也曾这样评李清照:“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历代词评家都从李词的风格气度着眼,以精当的语言称赞了清照在词作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类型和文学体裁,如绘画、书法、诗歌、散文等。最先提出“意境”一词的,是托名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但在王昌龄以前,对意境的研究已有很多,只不过没用“意境”这个词而已。如六朝画论中的“神韵”说,书法理论中的“境界”说。在文学方面,钟嵘的《诗  相似文献   

19.
正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文赋、精通音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性文学家。后人谈到李清照总会不经意间想到她的"绿肥红瘦""凄凄惨惨戚戚",其词有"易安体"之称,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的内容主要是写闺中生活 ,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 ,表现其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后期词的内容主要是感时伤乱 ,思乡忆旧 ,以寄寓其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这些词作都运用了自然清新、凝炼新颖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中国词史上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人文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