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说1978年的时候,姚依林是国家商业部部长,他的妹夫就是写出《归心似箭》剧本的李克异。只是李克异当时还是所谓“胡风反党集团”的“汉奸作家”,还没有平反。就因为政治上他还是“坏人”,所以一个堂堂的出版社,就敢拒绝为他出书,  相似文献   

2.
检讨     
接手一年级,刚开学就收到"情报":班上的章章是出名的调皮鬼. 前两周一切都还正常,也许是"地皮还没有踩熟",章章没有太过分的举动.第三周他就坐不住了,开始有老师向我这个班主任"开火".我对章章先是口头警告;然后罚写500字的检讨;最后,要求每次检讨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加100字.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片令我心驰神往的"乐土"--我的家。老爸VS老妈"喔--中国队进喽!"唉,又是我那位"球迷"老爸发出的大约99.99分贝的"噪音"。见识了一回老爸对球的痴迷,当然要了解一下他的大名喽。他叫范志--NO,可万不要以为下一字是"毅",而是"贤惠"的"贤"。也许因为名字的缘故吧,老爸就特别喜欢范志毅,这还不要紧,他竟然还鼓动我  相似文献   

4.
开学后,听同学说万老调走了,我呆了呆,心里有股莫名的惆怅. 万老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还是学校的副校长.有一次上语文课时,他告诉我们,他以前工作的那所学校的学生都叫他"万老",他还说"万老"两个字既亲切,又符合自己当前的岁数,他很喜欢同学们这样叫他.于是我们班的同学也叫起了他"万老".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对四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可见,小学第三学段是要求学生真正大量接触课外读物的时候,将为学生进入初中后更广泛阅读甚至整部名著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奠定课外阅读基础.在指导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统一:既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数量,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6.
正唐代诗人杜甫曾说"书贵瘦硬方通神",书法家中的"痩硬"者不在少数,但在文人里,茅盾算得上是佼佼者了。传统的学书之路茅盾的祖父是个秀才,虽然多次参加乡试未中,但练就了一手好字。他把自己双勾好的柳公权《玄秘塔碑》让小茅盾填墨,还时不时亲自把笔指导。在茅盾的楷书有了底子后,望孙成龙的祖父"双管齐下",一边让茅盾继续临写唐楷,一边教他临写"朝考卷"。好学的小茅盾不怕辛苦,坚持每天练习,先摹后临,不写上100个大字决不休息。就这样,茅盾在小时候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小的他字写得有模有样。  相似文献   

7.
1 小康说话了,只有一个字,不是"爸",也不是"妈",而是"鸡".她看着小康薄薄的嘴唇因为这个发音轻启,还没有合上.她再次拟声:"喔——喔——" 她看着小康,小康看着别处.客厅的挂钟每一秒的声响都像是加重了呼吸.她看着小康的嘴唇,小康像是在收集什么,3分钟之后,他再一次清楚地说出了一个字——"鸡". 她疯狂地扑向小康,死死地抱着他哭,而他只让她抱了一会儿,随即挣脱,小小的脸安静得像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卫夫人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堪称三堂人生课. 卫夫人似乎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第一课只教他写"点",练习写"点",感觉"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一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非常有趣.  相似文献   

9.
刘炳艳 《湖南教育》2007,(10):32-32
今天学习生字.刚刚在黑板上板书下"车",就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你写错了!" 我观察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心想,这么简单的字我能出什么问题呀?  相似文献   

10.
有位高一新生在课间对我说:"一篇作文要写八百字,太多了.我写不满那么多字."我问:"你能写多少字呢?"学生说:"我一般写到三五百字就没有话讲了."我们在走廊上说了一会儿话,又上课了,我对他说:"刚才我们说了五分钟的话,如果写到纸上,可能已经有两千字了."学生吃了一惊.因为他可能不觉得已经"说了那么多字",而作文时却像拿凿子刻石碑似的.多写一行字都累得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