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中,诞生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表现方法,尤其是戏曲程式的运用,更是戏曲表演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将戏曲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通过唱、念、做、舞(打)等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还以生活为视角,从表演出发,创造出一系列堪称世界一绝的戏曲程式动作,贯穿于传统表演艺术的手、眼、身、法、步之中,以强化演员的表演和舞台人物性格塑造。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戏曲程式是中国戏曲艺术所独有的,传统戏曲中最具魅力的,也是最具表现力的舞台艺术手段之一,是我国戏曲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一种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程式但戏曲却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艺术。戏曲的形式美集中的表现在它的程式上。无论剧本创作、演员表演、音乐伴奏、人物造型以及道具的运用等等,无不具有一定的规格和固定的程式。但是,如何正确使用程式合理编排程式动作,避免程式动作的僵化是当前戏曲艺术的关键所在。“程式”并非一层不变的。一些新的程式足以鲜明地、艺术地很有力量的表现现代人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美 体现在她 具备的唱、做、念、打、舞、翻等诸多程式化动作上,充分发挥综合艺术的优势,于细微之处体现其精神。在戏曲表演艺术中,除了唱词念白之外,“做、打、舞、翻”等统称为“做工”。 “做工”中又细分为圆场工、水袖、髯口、  相似文献   

4.
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其从戏曲音乐、人物动作、人物情境、道具等多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加之其具有独特的程式化审美特征,使得戏曲艺术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戏曲自身的发展、变革要求,加之外来舞台剧的本土化改造要求,使得舞台剧能不断地吸收戏曲中成功的因素,尤其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我国舞台剧的发展,可从传统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5.
在舞台艺术中,戏曲为综合性的艺术,有着它独特的表演风格。程式化的吹拉弹唱念做打,这种风格已经延续了二百多年。除了服装和化妆外,其中道具的使用也占有一部分主要因素缺之不可。它在说明人物的身份、地位、体现历史背景、表现环境所在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在上世纪三十年  相似文献   

6.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是由扮演角色的演员在舞台上当众说唱台词,表演动作,完成故事情节而反映生活的艺术。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涵盖集体艺术和演员表演艺术,通过载歌载舞、唱、做、念、打俱全,使得戏曲艺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比如《白蛇传》一剧,是集文武戏一身,唱、做、念、打并存。  相似文献   

7.
戏曲的基本性质属于表现性艺术。戏曲艺术的个性及表演形式的特征,从戏曲剧本的文学形式上看,它是剧诗。从戏曲演出的艺术形式上看,它是歌舞剧。戏曲的唱念是音乐化、吟诵化之歌,戏曲的做、打则是身段化、节奏化之“舞”,由于诗、歌、舞都是表现性艺术,因而戏曲是一种表现性戏剧。  相似文献   

8.
法国早期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首先将戏剧的程式引入电影,把导演、演员、化装、道具、服装、布景、冲突等一系列戏剧元素搬进电影中,建起了戏剧电影的雏形。几百年来,戏剧在编剧、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新生的影视艺术提供了异常丰富宝贵的经验。因此,影视艺术与戏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在戏剧艺术的元素中对影视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表演,早期的电影演员几乎都是戏剧演员,即使在当前,很多的电视演员其实也是由戏剧转行而来。戏剧的表演理论也极大地影响了影视表演。从角色的创造和生活的体验来看,戏剧的表演和影视表演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9.
陈昌友 《文化学刊》2011,(4):180-185
这里所说的戏曲是指中国戏曲,而京剧又是中国戏曲特色的集大成者,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综合性、虚拟性、写意性等特点,而它的程式化艺术方式比大多数地方戏曲更严格、规范,说它是中国戏剧的总代表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是“以歌舞演故事”。歌化之为唱、念,舞则化之为做、打。唱、念、做、打综合成为戏曲表演形态。著名导演焦菊隐曾就戏曲界所谓的“千斤念白四两唱”评论说:“对于戏曲念白、唱腔固然很重要,而做功却应当是戏曲艺术里最基本的、最不可缺少的,是其他三功所绝对不能脱离的表演手段。”这不正说明了做功即戏曲的舞蹈与人物的形象创造是多么的密不可分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其表述方式经过数百年的锤炼已经形成固有的模式,但是,正因为戏曲被模式化以后,其表述方式受到了局限,尤其对现实生活,戏曲的表现力明显减弱。对于年轻观众而言,传统戏曲的表述方式已经失去了吸引他们眼球的能力。那么,在戏曲不能作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娱乐方式的背景下,制作一档以戏曲为主  相似文献   

12.
戏曲是一种以戏剧冲突为叙事基础、以情感传递为主要诉求的"剧诗"艺术。戏曲是具有典型"虚拟化"艺术特征的综合艺术之一,同时也拥有最具诗意和象征意义的造型语言。因此,戏曲的语言和音乐元素在"剧"的叙事功能之上,还要强调"诗"的练达、抒情和意境,从而成为表达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成为人物及人物背后剧作者直接与观众交流的代言体艺术。本文主要对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念白、唱腔、戏曲音乐等听觉语言元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舞蹈不能“说话”吗?不对,舞蹈是能够“说话”的。它拥有最热情的语言,能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和深奥的思想。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壮志豪情、理想愿望等等,无一不是它的“用武之地”。只不过它用的语言和别的艺术有所不同——不是台词、唱腔,而是有节奏的人体动作。 人的面部,通常被看作是灵魂的镜子;面部眉目的动作,常常被认为是精神生活的流露。这种观点并不全对。舞蹈演员表演已把这种片  相似文献   

14.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文学(民间说唱)、音乐、舞蹈各种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戏剧的特点是以演员扮演人物,以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在这个基本点上,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始终寻求保持着表现生活的独特法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戏曲艺术,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歌唱和舞蹈。戏曲艺术把戏剧的写实内容和歌唱、舞蹈的形式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戏曲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它是再现艺术,但同时表现的因素也十分突出。戏曲艺术不但要忠实地再现生活,而且要在舞台形象中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戏曲艺术是再现中有表现。戏曲艺术不完全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一门特殊而复杂的艺术,它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世界。戏曲中的人物,既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地下冒出来的。而是人生活中(历史的生活或现实的生活)引发出来的。然而,戏曲中的人并不等于生活中的人。如果说生活中的人是“自在人”;那么,戏曲中的人则是演员运用戏曲的表现形式、夸张、虚拟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人类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另外两种也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戏曲代代相传深入人心。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综合融铸了中华民族自  相似文献   

17.
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唱一词早在南宋就是作为说唱体艺术的总称而出现的,它突出了这类表演艺术说与唱的独特性。作为一种说、唱、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说唱艺术具有表演的现场性、口头性和艺人自身的魅力性。长期以来,说唱艺术是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娱乐方式之一,但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末技,而且在学术领域难有独立的地位。在现代学术视野和学科定位中,说唱艺术往往成为一个被肢解的形式在不同学科内艰难生存,或者作为戏曲学科的一个分支,这对其在新时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该把说唱艺术作为艺术类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以利于真正把说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做整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舞蹈讲节奏感,它必须凭借人的形体运动和动作组合来体现,所以又具形体美感。然而,作为舞蹈艺术,尤其重要的则是形体运动在节奏中韵化了的动律美感。动律美感与形体美感在韵化中的节奏组合又是舞蹈艺术的精髓。所以,没有节奏,也就没有舞蹈。 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进行,它既要依附于节奏去发展动作,还要在乐感中巧妙地去韵化动作——使动作韵律化。所以音乐,又是舞蹈艺术不可缺少的“骨肉之亲”。一般的说,静止的形体是产生不了舞蹈的。但舞蹈并不排斥形体动律行性中的短暂静止形体。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形体静止,只是系  相似文献   

19.
梁子 《文化交流》2011,(8):74-76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在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乃至于三代文化背景下,“君子”一词就已经具有了“德”的含义,而不仅仅是“位”的象征。孔子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经典化”,而“君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味,使其成为孔子表述自己道德伦理思想的载体。“君子”在孔子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理想人格,这其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孔子的创新和发展。“君子”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具有道德性;其次还具有智能性,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君子”一词的含义经过孔子的“改造”,获得了新的外延,最终成为孔门的“君子之学”,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