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琴华 《文化交流》2016,(11):28-30
2016年8月18日,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排的多媒体现代舞剧《霸王别姬》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首演,这是继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音乐剧《告诉海》、景观剧《宁波的故事》之后,宁波市歌舞剧院的又一力作。舞剧首次尝试“创作在国外、制作在国内、市场在海外”模式的多媒体现代舞剧创制。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来,淮南市的少儿舞蹈创作活动一直非常活跃,屡屡获得国家级大奖,成绩斐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被专家伞誉为“淮南现象”。 任何一个优秀的少儿舞蹈或是成人舞蹈乃至一部舞剧都离不开优秀的舞蹈音乐。舞蹈的音乐创作,要求曲作者必须了解舞蹈编导者的创作意图、舞蹈作品的风格、式样、人物、情境、结构、布局等诸多背景,才能找准音乐创作的切入点和定位,才能从中撞击出创作灵感,激发创作激情,写作出既能表  相似文献   

3.
少儿舞蹈是具有独特艺术品格的舞蹈艺术,它通过少儿的肢体语言表现孩子的童真世界,让观众感知和欣赏,而个性创作是创编少儿舞蹈作品的关键所在。 一部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不仅能表现少儿舞蹈语言趣、简、活的个性特色,而且可凸现出舞蹈编导的生活累  相似文献   

4.
栗子 《文化交流》2014,(1):12-15
2013年12月4日,浙江歌舞剧院用舞蹈的语言首次将书圣王羲之的一生搬上了舞台。当晚,杭州大剧院星光璀璨,热情的观众竞相见证“舞剧发展的里程碑式作品”——大型原创舞剧《王羲之》。  相似文献   

5.
少儿舞蹈编导的创作过程,是对孩子世界的一种艺术认识过程,即形象思维过程。形象思维就是少儿舞蹈编导在熟悉、认识了所表现的生活,并且切身感受以后,经过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所进入的具体的创作过程。这种创作过程就是艺术思维过程,也是编导认识事物由表及呈的理性认识阶段,但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任何一个少儿舞蹈编导都应从热爱孩子们的生活为出发点,充分汲取孩子们生活“营养”,深入孩子们的感情世界,从孩子们的感情、立场、思  相似文献   

6.
韩斌 《文化交流》2003,(5):27-29
最早知道崔巍,是舞剧《阿姐鼓》。自从在1997年的舞蹈大赛上一口气拿下七项全国大奖之后,这《阿姐鼓》此后几乎把全国的大奖都拿了个遍: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编舞崔巍的大名便也因此在圈内擂响了。只是,当时不知,这个雄伟、男性化的名字后面,居然是个清秀的小女子。 小女子崔巍长得娇小苗条,令人好生羡慕。后来才知道,这一米五八的个头,曾是她心头久久的痛。 2002年,已为杭州歌舞团副团长的崔巍,因执导雷峰塔音乐大典而再次为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邰丽华,女26岁,湖北省残联艺术团舞蹈 演员。幼年时因疾病导致聋哑,但她对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使她赢得了多项奖项,多次获得文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协会颁发的艺术大奖,曾多次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访近30个国家,作品《雀之灵》、《千手观音》、《黄土黄》、《雨林》等,登上意大利卡拉斯剧场、美国卡内斯音乐厅等世界著名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8.
浙江湖州人屠居华是中国首位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艺术贡献奖”(技术大奖)的电影美术师,而2009年4月,屠居华又获得了德国电影劳拉奖“最佳美术设计奖”!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中国古典舞蹈中女性特质为核心,分析舞剧《昭君出塞》和剧目《宫·飞燕》的主角王昭君、赵飞燕,对照研究两位人物的历史文献,并对历史上关于王昭君、赵飞燕诸多版本文学与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现代舞台上两位女性的再造艺术体现,力图诠释中国古典舞在女性人物表演上独有的艺术特质。该文结合历史文献及相关论文和学者陈述,对这两位古典女性和现行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历史人物本身特质是如何在舞台上演绎并科学呈现的,从而探索更为丰富的古典舞蹈表演思路、形态及作品,为传承古典舞精粹的艺术价值、创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品形态、提升古典舞蹈表演的艺术风格及得到艺术界认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8月18日,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排的多媒体现代舞剧《霸王别姬》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首演,这是继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音乐剧《告诉海》、景观剧《宁波的故事》之后,宁波市歌舞剧院的又一力作。舞剧首次尝试"创作在国外、制作在国内、市场在海外"模式的多媒体现代舞剧  相似文献   

11.
燕原 《文化交流》2010,(9):41-44
丁建华,我国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曾参与上千部电影和电视片的译制创作,先后获得“上海青年艺术十佳”“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等多项荣誉称号.担任主创的8部译制片曾获“金鸡奖”及“政府奖”.她在《追捕》《魂断蓝桥》《战争与和平》《茜茜公主》《真实的谎言》等影片里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吕斌 《文化交流》2009,(1):63-66
她7岁时就开始走上荧屏,9岁时几乎成为当时很多电视剧中孩子角色的首选。14岁那年她出演了电视剧《孝庄秘史》中顺治的宠妃婉如、《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等,今年她刚满21岁。从7岁到21岁,她先后在40余部电视剧、4部电影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并先后获得广电部颁发的“金童奖”、文化部“五个一”工程奖、金鹰节新秀大赛“最佳电视新秀奖”、“最受观众欢迎奖”、“优秀奖”三个奖项;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交流》2014,(5):3-7
作为入选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华风韵”品牌项目的2014年重头戏之一、宁波市演艺集团原创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3月6日至9日登上世界顶级艺术场所的舞台,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成功连续展演4场,2500多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上座率100%,且70%以上为美国观众.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孙国祥到场观看演出.  相似文献   

14.
信息集锦     
《文化交流》2010,(2):43-43
浙江获得10个“山花奖” 日前,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浙江省民间文艺家获得10个“山花奖”:《浙江民间故事史》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梁祝文库》《看一眼一百万》获民间文学作品奖,彩色发绣《温家宝》、术雕《万工轿》、竹根雕《点睛》、青田石雕《江南民居系列》、铜雕《桥》《兰亭序》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相似文献   

15.
根植于淮河文化的厚士,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经过一批批少儿文艺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淮南的少儿文艺之花似小荷展露尖尖角,如杜鹃花红遍神州大地。多年来,涌现出《我真棒》、《向前冲》、《我和小鸟拉勾勾》、《踢踏10分钟》、《花裙子飘起来》、《数高楼》、《阳光女孩》、《少年军校》、《伞儿红》、《俏灯娃》、《您们好》、《飞腾》、《红炮仗》、《跟我学Follow me》、《我说ABC》、《小小喇叭吹起来》、《红红蝴蝶结》等一批精品少儿舞蹈节目。先后在全国“薄公英奖”、全国“小荷风采奖”、全国少儿戏剧“小梅花奖”、全国舞蹈节、国际少儿艺术节、亚洲少儿民间艺术节、全国校园舞蹈展演、安徽省少儿艺术节等几十个国家级、省级的文艺演出和比赛中技压群芳、摘金夺银,倍受欢迎。《我真棒》为来皖视察的江泽民同志演出,《向前冲》作为仅有的少儿节目冲上“盛世华章”全国精品舞蹈展演舞台。《花裙子飘起来》、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旷代奇书,是高浓度的艺术巨著。就单位篇幅包容的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人际关系信息和艺术魅力而言,其浓度比之高世所罕见,华夏无二。清人杨恩寿道:“《红楼梦》为小说中无上上品。”(《词余丛话》)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与独特的艺术经验,虽历经二百余年,特别是近几十年的解剖式研究,仍未被我们所完全认识。这种研究“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红楼梦》的这种“奇”固然是曹雪芹的伟大艺术天才所致,也和他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创作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的梦幻符号系列王诃鲁黄庭坚做过很多梦,这些梦他大都用诗记述下来了。对黄庭坚的这些记梦诗,及诗人戛戛独造的这些梦幻符号系列,前人评论反馈,多有歪曲贬抑,如薛雪、袁枚在评其《六月十七日昼寝》时,一个说:“马枯萁喧午梦,尤觉骇人。”(《一瓢诗话》)...  相似文献   

18.
《霓裳羽衣舞》是最有名的唐代舞蹈之一,舞艺精湛的杨贵妃就很擅长此舞。它的音乐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天竺(即古印度)《婆罗门曲》修改的。当时的诗人白居易最喜欢这个舞蹈,他在《霓裳羽衣歌》中描绘舞者的衣装是“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可惜霓裳羽衣的具体形制没能流传至今,我们只有从名称去想象这“衣”与“裳”的美丽了。舞衣采用长袖是为了增加飘逸感,增强舞蹈的艺术效果,有时手执绸带或丝巾起舞。汉代已经有手持短竿长带的舞蹈,发展到现代,长绸舞所用的红绸长度可达10米,红绸不能裹缠在身上,更不能两绸扭结到一处,才显出舞者的功夫。中国戏曲服装中的长“水袖”正是继承了长袖舞服的特点。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丝绸之国,舞服也就充分发挥了丝织物的特长。衫轻,舞起来就飘逸,丝绸制作的舞服还特别能显露舞蹈女郎轻盈的体态,半透明的  相似文献   

19.
栗子 《文化交流》2010,(8):31-35
在意大利第20届巴勒塔国际青少年音乐家钢琴比赛上,她在年纪最小的A组夺得第一名,并以一曲《浏阳河》获得全场唯一的“亚洲杰出音乐家奖”。这并不是偶然的昙花一现,此前她已经获得了5个浙江省金奖、第九届CCTV少儿艺术电视大赛钢琴儿童组金奖、2009年舒曼青少年国际钢琴大赛亚太地区儿童组第三名等大奖。  相似文献   

20.
许颜 《文化交流》2013,(9):62-65
中国电影事业的一位奠基者,在其53年短暂的人生里,共编导了31部电影和7部话剧,代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被誉为"为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基石"。他生于杭州,祖居海宁硖石横头街,小名"三宝",大名史东山。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1951年编导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获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