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交往障碍大学毕业生是就业困难群体的一部分。通过对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和心理原因分析,提出团体心理辅导帮扶人际交往障碍毕业生的目标应为自信心提升和人际能力提升。从认识自我、合理归因、肯定自我三方面提出了自信心提升的团体辅导方案;从认清自我人际交往模式、建立正确人际交往观念、学习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三方面提出了人际能力提升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具体化技术。咨询师借助具体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澄清来访者表述模糊不清的问题及观念,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把握真实情况,协助来访者更加有效地接受咨询。通过对一例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具体化技术在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重要作用及独特功能,并提出使用具体化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旨在为初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名高三复读生因觉得自己的脸长得“丑”,萌发出整容的想法,同时伴随复读期间学习成绩无进展、人际关系不良等困扰。心理教师通过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倾听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引导来访者挖掘自我优势和价值,关注生命中重要他人的积极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探讨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调整学习目标等,逐步引导来访者接纳自我。四次辅导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有效进行学习和促进发展的技能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状态自我调控的技巧。此定义与传统的学习方法有本质的区别:(1)内容不仅涉及到认知因素,也涉及非认知因素;(2)内容结构上不仅包括具体操作方法,且包括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时的心理状态的调控技能;(3)功能特性是对内的调控技能,在学习者通过对内调控使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就是说,离开学习方法的有效调控,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效能就难以有效发挥;(4)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促进学习者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辅导活动课又称体验式心理辅导课,是在学生人人参与的共同活动中,教师协助学生不断地在情感体验中,经历“认知-行动(交往)-再认知-体验-新认知”螺旋式上升的心理适应及矫正过程,从而达到辅导目的的心理辅导课程  相似文献   

6.
<正>【创作理念】本剧创作灵感来源于“人际冲突”相关的辅导案例,并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主角小季是众多初中生的典型代表,冬女王则是心理教师的象征。初中生在最初面临人际矛盾时,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易被个人情绪左右,说话和做事不计后果;在思想上易陷入绝对化、非黑即白的认知中,行为上倾向于逃避问题,害怕面对自身的错误。针对此,本剧利用镜像技术,将心理辅导过程“戏剧化”,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回思考,激发他们面对和解决自身问题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心理、思维、品质、能力等基础上的复杂的认知过程 ,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劣是决定其思维、品质、能力是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 ,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深入、广泛、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才能使语文教学有的放矢 ,并以发展学生个性、健康人格为己任 ,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功效。我的假设是 :1 )平等的咨询辅导关系 ,有利于“学习主体”意识的建立 ,也有利于课堂人际心理环境的改善 ;2 )“助人自助”的咨询辅导目标 ,有利于自主意识的形成 ,语文学习实践 ,成为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发展的需要 ;3)合情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正>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够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般说来,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上,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团体活动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班队会结合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教育方式,常用技术有倾听技术、共情技术、中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个别心理辅导(以下简称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心理辅导教师(以下简称辅导教师)通过人际沟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帮助的过程。个别辅导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也是一个关系构建的过程。在个别辅导中,辅导教师正是通过发展积极的具有辅导功能的关系,协助来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肯定自己。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单纯的复制与同化的过程,而是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抽象、概括和反省的过程。在人们的认知框架中,主体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反思性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以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是否符合预先确定的目标。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把问题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构成一定的认知策略,进而形成元认知能力。本文拟通过对反思性学习的“认识”、“价值”和“实践”三方面的思考,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李传玲 《考试周刊》2009,(48):232-233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压力导致极大的心理冲突,容易产生一定的人际困扰和心理问题,本文尝试运用团体心理动力理论,建立贫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体系,协助他们从改善人际关系开始提升自信。实现个体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相似文献   

14.
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作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重要的价值意义是引导学生从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为此,心理辅导校本课程既不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也不是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他们自己能够达到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终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辅导是应用叙事方法开展心理辅导的辅导方式。它通过来访者叙说自己的故事,倾听自己,理解自己,使认知、情绪和精神领域得到探索,并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东西:自信,自我价值,生活动机。叙事辅导的主要原理在于人是个体生活故事意义的建构者,可以通过自我多声音的对话,解构旧故事,建构新故事。学校叙事辅导可以通过面谈、阅读与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实现故事和新的生活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致力于研究心理韧性的地区、性别和年级特点及其与学业水平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70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子量表,个人力、支持力分量表和总量表上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人际协助子量表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子量表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2)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心理韧性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韧性总量表、分量表及其子量表与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均成显著正相关;(4)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子量表对学业水平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高职新生入学初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五导"工作:重视新生接待工作,引导新生快速适应环境;深化首次班会主题,指导新生纠正自我认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辅导新生转变学习方法;激发自我教育意识,教导新生培养良好习惯;健全学生心理档案,疏导新生排除人际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19.
正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共同的活动中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群体动力学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者——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孤立的个体。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比个别心理辅导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辅导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西方开始关注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认知风格的一致性程度,称之为师生匹配式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形成由教师的内在心理需求决定,自我决定理论(SDT)作为分析个体内在心理需要的主要理论越来越多地为研究者所推崇.SDT所强调的胜任、关联、自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分别通过课堂控制、人际互动和认可、意志运转来促进师生匹配式教学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