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娘     
萧笛 《大中专文苑》2011,(12):39-41
我有妈,还有娘。妈十月怀胎生了我,我叼着娘的奶头长大。妈在县剧团里唱二人转,生我的时候正红,怕奶我坏了身形,就到乡下找了娘来。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给找影响最深最大的有两样:我的娘,我的书。  相似文献   

3.
我住在一个南方的小城,从出生到现在。这座城市实在太小了,小得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它。在这里,我蜕去了童年的壳,真实而疼痛,舍不得但又迫不及待。如今回想起那种疼痛,仿佛经过时间的冲刷,开始变得美好,变得弥足珍贵。小城有小城的温暖和优点,它虽没有大都市的喧闹,却比一般县城繁华很多;它虽没有乡村的宁静,却比大城市优雅一些。它像是调色盒中的橙色,亲切而舒服,并焕发着阳光的色彩。小城里没有地铁,没有环形立交桥,没有电车,甚至没有超过20层的大楼。但我并不介意,因为在小城中这些都没有必要。我们可以随…  相似文献   

4.
小城很小     
小城很小,小到中国版图上都找不到。 小城很小,小到人口只有区区的几万。  相似文献   

5.
傻子     
我是一个傻子,从来都是。我叫王富儿,可是村里人都叫我王傻。我问娘,娘就说:"我们富儿哪傻呢?别听村里人乱叫,富儿聪明得很。"我信娘的话,因为娘从来都没骗过我,她每次说晚上有肉吃,就一定有肉  相似文献   

6.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数科任老师都找过男孩的娘,他们在她面前评价男孩的语言几乎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8.
娘!娘!     
五月是母亲的季节,是我们可以说一声“娘,您辛苦了”的季节。从我记事开始,娘就不是温柔可亲的。我的记忆里。总有娘扯着嗓门吆喝我和哥哥的声音。我们都夸张地说方圆十里也能听得到,甚至形容说“俺娘一声吼,地球抖三抖”,可想而知娘有多么的泼辣——我们都习惯了说娘是泼妇,习惯说她到了更年期。我从来不认为娘会抱着她的女儿亲一亲。  相似文献   

9.
丑娘     
我娘从小就很不幸,12岁那年上山砍柴时摔断了右脚又碰上了一个乡村庸医,不但没能治好脚,还落下了终生残疾,我娘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难,娘没有享过一天的福,一直苦做苦撑着,所以成年后,娘的身体依然很是瘦小单薄,加上鼻子眼睛长得不是很端庄,大家都叫她“丑女”,岁数很大了还是没有人上门提亲,直到她26岁那年,才在别人的撮合下与出身不好的我爹成了亲。我的出生让我娘感到特别高兴,整天抱着我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因此,大家又改口揶揄她为丑娘”。因为她既丑又瘸,别人都看不起她,可在我的孩提时代,我一点都没觉得她丑,倒认为她是天底下最好的娘。知…  相似文献   

10.
写好"我"字     
多数科任教师都找过男孩的娘,他们的话如出一辙:"你的娃念书没上过心,也不合群."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风范     
我们四川家乡有一种风俗:生了孩子,父母怕养不大,就替孩子找个干妈。好像有了干妈的呵护,孩子就能消灾免难,茁壮成长。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母亲给我们各自找了一个干妈。于是我们就管干妈叫“妈”,管父亲叫“伯伯”,管母亲叫“娘”。 娘出生于清光绪年间的一户书香门第。她的伯  相似文献   

12.
一朵一朵白云的河,朵朵白云在唱歌,驼背的爹纳鞋底的娘,三五只偷啃麦苗的羊羔……炊烟再也找不到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仿佛已经老了。  相似文献   

13.
我娘是位清洁工。不管是天晴下雨,还是雾里霜天;不管是酷暑三伏,还是腊月寒冬,她每天四点钟起床,带着扫把、铁铲,推着小车,打扫县城的卫生。唰、唰、唰——娘在扫地。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娘清扫的街道。星期天放假,我和娘“打”在一起。她沿路扫,我推着小车沿路走。灰尘、废纸、稻草、落叶、西瓜皮……一小堆,一大堆,全被娘铲进垃圾车。我望着娘那双长满厚茧的大手,感慨万千,觉得娘仿佛是台吸尘器,把大地吸得一尘不染。我望着娘那张美丽慈祥的脸,感到心酸。从泥浆巴巴的责任田到灰尘满天的街道,从过去到现在,娘披星戴月,起早摸黑,脸朝黄土背…  相似文献   

14.
回家过年     
腊月二十六,我和张小野就匆匆忙忙地奔回乡下的老家去了。爹和娘早早地就站在了门口,在孩子们欢欢实实的吵嚷声中乐呵呵地瞧着我们。我对着爹喊:爹。张小野跟着喊:爹!我朝着娘喊:娘。张小野也朝着娘喊:娘!这可把爹和娘给喜坏了,娘扯上张小野的手腕就往屋里拽:快!炕上暖和。路上累坏了吧?饿了吧?我站在院子里把糖果和点心分给孩子们,然后瞧着他们大呼小叫地跑开。我整整衣裳又对着站在身后的爹说:爹。爹说:回来啦?我说:回来了。说着话,就都进了暖烘烘的屋里。张小野正把一件褂子朝着娘身上比划。娘羞赧地瞧父亲。我说:不错,不错,跟城市老太太…  相似文献   

15.
人在旅途     
是否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只有面对母亲,才会敞开心灵深处之门?这是20多年前我亲历的事。那年,我,一个25岁的男子汉,第一次迈出大山的门槛,到宜都参加“宜昌地区高中进修班”进修,仅两个月多点的时间,竟想家想娘想得死去活来。尤其是想着娘做的那面条,每每梦中直咽口水!一天,五峰学友中热心肠、善交际的赖忠禹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我去给你找便车。”他是渔关镇人,识得许多运木材到宜都来的“五峰林业车队”的司机。虽然我们带薪学习在那时是谁都眼热的美差,可我刚中师毕业参加工作,每月29.5元的工资,一到月底便囊中羞涩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月…  相似文献   

16.
我爱吃红烧肉。娘总说,娃儿,学校的伙食差,想吃肉就回来。每个星期六我都要赶回家,美美地吃上一顿。娘很高兴,爹也是。娘说,为什么喜欢吃红烧肉?我  相似文献   

17.
西服的故事     
又快开学了。娘说.做身西服吧,别人都穿呢。于是,娘打发我和姐姐下城去扯布。都说村里的布不如城里的好。到了城里,姐姐挑质料,我挑颜色,很快就选好布料,扯了回来。怎么办呢?我和姐姐望着娘;怎么  相似文献   

18.
妈妈,我爱你     
又放假了,别人听说放假都兴高采烈的,而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又会给家里增加新的负担……刚走到家门口我就禁不住地喊:“娘。娘!我回来了。”娘听到急忙跑出来:“你可算是回来了,娘好几天前就估摸着你该回来了。”一边说一边帮我拿行李。进屋后,娘问我:“这次考的咋样?”我自豪地说:“不错,起码在我们班还算第一。”娘又说:“这次回来别忘了带几件厚衣裳走,天冷,别给冻着。”我不说话,其实我这次回来是拿钱的,学校要交300元住宿费,看到娘高兴的样儿,我是不好开口,所以闷着头不说话。娘好像看出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9.
那年我十二岁。星期天不上学,娘让我去豆地里捉豆虫。我家种了四亩豆子,全家吃的豆油、喂牲畜的豆饼都要向这豆地要。另外剩下的豆子还要卖钱,贴补家里拮据的生活。父亲在外地打工,要挣我们的学费。姐在高三,哥在初三,他们的学习都很紧,一家人的重担就压在娘那弱瘦的肩上了。娘分配给我的任务我没理由不完成。  相似文献   

20.
在焦躁不安和兴奋的等待中,第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暑假终于到来了。对我来说,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暑假,这个暑假意味着我从此打工的合法性,也意味着我终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费留学生涯了。可是,在我上学的这座美丽小城几乎是找不到工作的。暑假来临,学生们都纷纷到其他城市找工作去了。 说干就干!立即打电话给在鲁尔区上学的同学,请他们帮我联系工作和宿舍。我在大学的学生服务处也找到了一个搭便车的机会,几天之后,直奔鲁尔区开始了来德国后的第一次打工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