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星探险队     
一、移民计划从21世纪开始,地球上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人类在和平中生活,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当地球人口达到九百亿时,每一寸陆地都住满了人。同样,在广阔的海洋底部,也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海底城市。如果驾潜艇出航,你将望见海底一片灯火辉煌,宛若灿烂的星空。人口的过度膨胀,早就引起了联合国的注意。但是他们始终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因为人类无法割舍对地球母亲的依恋之情。一件重大的惨案,改变了每一个地球人的态度。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大年初一,喜气洋洋的人们全都出来逛街拜年,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中国商…  相似文献   

2.
海底学校     
地球人口越来越多,地面上越来越拥挤,我想建造一座海底学校。小朋友们可以穿上潜水衣,骑着大海龟去海底学校上学。一路上,有许多可爱的小鱼在你身边游来游去。你既可以欣赏海底美景,还可以触摸海豚等小动物,更有意思的是,海底学校的墙壁、桌椅都是用珊瑚做的;上课时,还常有娃娃鱼来帮老师擦黑板呢!海底学校真美呀,你是不是也盼望着去海底学校上课呢?(指导教师:余上坊)海底学校$浙江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楼寒峰  相似文献   

3.
千万年来,人类在陆地上栖息、生存、繁衍后代,大地也以慈母般温厚的胸怀哺育着人类。可是人们却似乎忽略了占地球面积70%的海底,那也是可以栖息、生存的场所。特别是地球上的人口将每35年增加一倍,在本世纪的后期,全世界人口将突破200亿,陆地上的空间将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需求的情况下,更应该寻找新  相似文献   

4.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相似文献   

5.
深海挖掘     
被称为“深海地球挖掘计划(OD21)”的海底6000米挖掘这一浩大的国际项目业已开始。地球深处蕴藏着能够阐明地球历史的物质。OD21现在已开始向生命起源、未知的地下生物、地震预测等领域挑战。沉睡在海底中的地球史据考证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初始的陆地并没有现在这么大,海底地壳不断地运动,最终浮出海面而形成陆地。由于陆地的风化速度快,地层记录容易流失,有些地方甚至已遭到完全毁坏。若想了解地球的历史,进行海底地层勘探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观察沉到海底的生物化石便可推断出化石所处的沉积层的年代。随着大陆板块不断…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相互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了统一的海洋世界。当科学家尚未到达海底之前,这一切是那么神秘,又是那么令人神往。富有探索精神的人类,一次次向海洋进军,去揭开海底的面纱。结果发现海底和陆地上一样:那里也有高山、平原、盆地、深沟等,有各种不同的生物,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是指地球上广大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它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若在遥远的太空回望地球,便会觉得把地球叫做“水球”似乎更为恰当。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叫海。海与洋彼此连通,共同组成世界统一的海洋。那么海洋最初…  相似文献   

7.
众里寻它千百度众所周知,在地球各大洲的陆地上均分布着数量庞大的温泉。那么,在寂静漆黑的海底世界里会不会也同样分布有温泉呢?虽然早在18世纪,科学家们就几乎就海底有温泉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前不久热映的电影《哥斯拉》,掀起了同学们对海底怪兽的探索欲望。那么,海底真的存在这样的怪兽么?在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域,在极大的压强之下,依然生存着一些超级生命。他们顽强地存在着,也可以称作海底的"哥斯拉"。1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的海底是未知的。深海是指深度超过6000米  相似文献   

9.
海底学校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学校已经不能在陆地上了,学校也只有建在海底了。到那时,如果你要去上学,就要去码头。码头上停着大大小小的潜水艇,这些潜水艇上没有武器,  相似文献   

10.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景象图。根据新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这篇课文应突出以下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略海底世界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品尝课文的语言美。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激趣揭题,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地球仪,先让学生感知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  相似文献   

11.
贝壳海洋     
5月5日 星期三 地球上,蔚蓝的大海是最美的。海底栖息的海贝也很迷人,它们形状奇特,色彩鲜艳。一个个如出水芙蓉,把海洋点缀得美不胜收,在大自然里,它们也是最受人喜爱的。  相似文献   

12.
探索地球村     
啊(7喜马拉雅山也可以吗叩那多费劲啊!越是往下凹就离地球中心越近啊!挖起来就比较省力气啊!越薄的地方肯定就离地球中心越近!地面上再低的地方又怎么可能低得过海底呢甲因为上次亮亮说过海底的地壳比较薄啊。我们的地球,像这个苹果一样。它是述之由风化的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岩石圈”。理rr④地壳的厚度在全世界各地是不一样的哦、像青藏高原,地壳育60一80公里厚呢‘7但也有很薄的地方,像太平洋海底,有的地方只育8公里厚。r这些东西比钢铁还要坚硬好多倍。却又可以慢慢地变形和移动,而且不会断裂。科学家们认为地球里…  相似文献   

13.
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他们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来自超新星爆炸时产生的星际尘埃.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在地球上发现来自另一个恒星的物质.这种星际尘埃是超新星发生剧烈爆炸时被抛向地球的,它是一种罕见的特殊形式的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海底学校     
现在陆地很紧张,人口不断膨胀,要是有一所海底学校就好了,那是所高科技的海底抗震防火多功能学校,每天有专门接送学生的海底列车来往于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了,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这些生命只是一些菌藻类低等生物,除了在海底形成一层薄膜,周围一片死寂。到了5.3亿年前的寒武纪,海底生物突然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的潮汐主要是由月亮引起的,而且潮汐会影响到地球的转动。这是因为潮涨潮落过程中,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区,潮汐可以同浅海海底发生剧烈的磨擦,由此产生一定的磨擦力,这能够阻碍地球的自转,久而久之,就会使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为什么潮汐会影响地球的转动?  相似文献   

17.
到海底安居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海洋开发大体分三部分:资源、能源开发(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相似文献   

18.
到海底安居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5米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这项实验当时惊动了世界,它创造…  相似文献   

19.
一、到海底安居①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面积的71%。a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②然而,这一切的关键是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b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洋城市。其实,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③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斯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的仪器来作为研究被几千米厚的冰层覆盖的南极大陆及其周围海底地质结构的工具。最近,在波士顿召开的一次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会议上,一个国际小组首次展示了一幅有关南极大陆及其周围海底详细的地磁变化图。这幅图是南极地磁场异常数据收集计划项目的一部分研究成果。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自1957年以来8个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拉尔夫R·B·让·福斯称这是第一幅全部反映整个南极地磁场异常的图。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尚未被清楚探测的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