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情景再现是当今文献纪录片最常用的创作技法,其是否符合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一度是业界争论的话题.而今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真实与虚构的边缘被不断模糊,情景再现的样式与限度也随之拓展.文章从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情况、纪录片真实性的限度、情景再现样式上的创新三方面探究中国近20年文献纪录片创作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情景再现是当今文献纪录片最常用的创作技法,其是否符合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一度是业界争论的话题。而今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真实与虚构的边缘被不断模糊,情景再现的样式与限度也随之拓展。文章从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情况、纪录片真实性的限度、情景再现样式上的创新三方面探究中国近20年文献纪录片创作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试论文献纪录片的特质及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洁 《东南传播》2011,(10):137-138
随着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普及,电视纪录片已逐渐广为人知,同时受众对纪录片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献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类型,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从三方面逐一探讨这一类型纪录片:(一)关于文献纪录片的界定。根据其定义找出区别于其他类型纪录片的特质。(二)文献纪录片的特质。分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27日,“纪录片论坛2002——中国纪录片20年(1980-2000)回顾展映暨研讨”活动的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电视纪录片研究者和创作者齐聚一堂,对中国纪录片20年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展开专题讨论。论题包括:中国纪录片20年回顾、20年中国纪录片语言的形态和演变、纪录片的电视栏目化、纪录片的国际化和市场化走向、中国纪录片多元化创作争鸣等,本期将继续选登研讨会的发言摘要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志洋 《今传媒》2016,(8):117-118
国产纪录片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沉寂,在近几年迎来了复苏并出现了一些现象级的作品。随着创作时代的更迭,纪录片在文本创作上发生了嬗变:受到创作技术、社会文化、观众偏好的影响,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逐渐契合市场的需要,纪录片的文本创作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国产纪录片随着时代的需要产生的变革。纪录片文本主要包含的影像文本和文学文本,由于这两者的相辅关系也决定了在嬗变过程中无法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献纪录片的价值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创作实践论述了通过彰显思想性、文献性、开放性来发掘中国文献纪录片国际政治与文化价值、思想启蒙与创新引领价值、文献典藏与文化传承价值的路径,进而阐明价值发掘的目标是构建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7.
于都 《军事记者》2004,(8):53-53
在中国,新闻纪录片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到政治、经济、化,小到民众的衣、食、住、行,纪录片和专题片作品的产生再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无疑是推动社会明发展的重要传播手段之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电视作为一种经济的、大众化娱乐消费手段,可以很轻而易举地为政府提供宣传平台.为社会描述主流价值取向。可以说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使纪录片成为众多类型片中的贵族。一部拥有真实画面语言的纪录片,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可以超过同样分量的报告学或其他纪实学体裁。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创作的突破,很重要的部分在于创作理念的创新.纪录中的选题确定、细节的拍摄、关键点的抓取、具体素材的选取、故事的结构等,都是纪录片创作中不可忽视的要素.纪录片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展示现实生活的平台,通过直抵灵魂的东西,让他们看清自我,让每一个人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公益纪录片 《180台DV的故事》 正是这样一部纪录片,透过孩子们的眼睛让人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冷凇 《声屏世界》2004,(10):55-56
自纪录片诞生之日起,便有流派与定义之争,经常可以在英国和西方的专业杂志上看到不同大学的纪录片研究学者,为了某一部作品是否划入纪录片范畴,或者到底划入哪一类纪录片范畴而争论得头破血流。纪录片形式传人中国之后又在流派定义之争的基础上,附加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界定之争,大大小小的纪录片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唇舌之战似乎也都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其实,西方电视传媒本是没有专题片一说的.专题片可以说是中国国情下的特殊产物,讨论其界定的意义似乎微乎其微。相比之下.如果集中精力对比讨论一下中西方纪录片的几种特殊形式及其特点,也许会对我们今后的创作给予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邢勇 《新闻界》2009,(2):143-145
纪录片话语研究是媒介话语研究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运用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揭示纪录片发展背后的权力与控制问题.现阶段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纪录片的研究,另一个是关于话语与话语分析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方青 《新闻世界》2011,(7):228-229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大国崛起》从2006年到2011年,几番重播,久映不衰。火爆的收视率,可观的延时性是中国纪录片史上前所未有的,而它所引发的热议也是空前的。这部纪录片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它给我们又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2.
刘媛媛  刘威 《出版广角》2016,(14):82-83
比尔·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导论》主要阐述了2000年之后电影纪录片的创作情况.从2001年的第1版到2016年的第2版,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中的理论不断进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的类型”“电影世界中纪录片的位置”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观众已经离不开电视纪录片.正确认识纪录片的作用,不仅是纪录片人的职责,也是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电视纪录片走大众之路的意义不仅是开拓纪录片的生存空间,促进纪录片发展壮大,而且是通过纪录片的传播作用,为繁荣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肖平 《现代传播》2004,(5):106-109
纪录片制作的"道德问题"是一个纪录片的美学原则问题.纪录片的制作与其他类型影视艺术形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尊重事件的本来现场形态和面对观看者的诚信态度.这也是巴赞为什么提出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与空间的真实和叙事结构的真实这三项纪录片的基本原则的原因.因此,纪录片制作的"道德问题"不仅是一个创作理念的问题,而且是纪录片艺术形式的起点与终点.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记录,不容许任何夸张与虚构.文章通过梳理纪录片的特点及发展历程,从纪录片的不同传播媒介角度出发,对纪录片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重点阐述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定义及特点,探析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文献类纪录片的创作中,正在追求一条“多讲故事,叙事情节化”的道路,抛开传统的说教。但这里所强调的是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来不得半点艺术化的虚构。 自从1895年电影发明以来,在电影的家族中,纪录片尤其是历史文献纪录片,显示出特有的顽强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它肩负着再现历史、表现人和  相似文献   

17.
上海纪实频道成立于2002年1月,后在2006年成立其最大的运营商--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积极推动频道以市场化策略来运营.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上海纪实频道作为国内第一个纪录片专业频道,在面对中国尚未完全启动的纪录片市场,如何通过频道自身的努力,探求专业纪录片频道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中国纪录片在创作题材、表现方式及传播理念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201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反映党的历史及大国情怀的主旋律纪录片成为年度热点。与此同时,新媒体冲击下传媒格局的变化对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微观叙事,多元素表达,国际视野,多渠道传播,展示了中国纪录片在不断追求艺术审美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纪录片产业化进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进发。  相似文献   

19.
武新宏 《青年记者》2007,(18):58-59
中央电视台历时3年,倾力打造的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是一部系列文献纪录片,第一次用纪录片的形式,将500年历史长河中,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过程,立体、直观地展现给观众。《大国崛起》不以呈现一个国家的历史全貌为目的,也不拘泥于历史的枝节和表象,而是更加注重发掘表象背后的本质,注重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在视觉效果上营造吸引力、冲击力,用多元化的叙述手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文献纪录片叙事策略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纪录片亟待在创作理念与办法上寻求创新与突破,当务之急是叙事策略须尽快突破原有框框.文献纪录片创作者必须实行把故事讲得生动、真切的新策略.与此同时,泛剧情化、情景再现滥用也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