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战时期,随着内迁,重庆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中心.抗日战争对重庆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打破了重庆固有的文化,使重庆人文精神吸收了新鲜的血液,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繁荣了抗战文化并实现了文艺大众化,重庆人文精神还具有开放、团结、民主、坚韧等特点,抗战还孕育了红岩精神,重庆的这种人文精神为后来乃至今天重庆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较之抗战初期,无论是抒写英雄人物,呼唤民族伟力,还是继续揭露后方丑态,讽刺黑暗现实,都显得更为理性,更为深沉,特别是沙汀、艾芜、张恨水等作家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大后方农村与城镇的社会生活百态,将尖锐的政治揭露与对社会黑暗的剖析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表现出现实斗争中的迫切主题,将中国讽刺小说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而陈瘦竹、萧红、陈铨等作家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对思想启蒙的呼唤以及宣扬民族主义的小说创作,成为抗战小说的另一维度,体现出抗战中心话语下多元的主题诉求,也使得抗战中期的抗战小说呈现出与抗战初期迥然有异的嬗变特色。  相似文献   

3.
大西南抗战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品格,与全国抗战文学一样应和着时代的脉动,以服务于抗战作为文学的最高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讴歌英雄,书写战歌,传递中华民族不屈的伟力,为民族的复兴与新生而呐喊。随着典型理论的重申,文学审美性的回归以及题材视阈的拓展,大西南抗战小说的审美性得以迅速提升,涌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甚至出现了经典作品与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审美品格也使大西南抗战小说在表现大后方积弊丛生的昏暗现实时,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艺术触角与更为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使得大西南抗战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度。这也正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审美品格高扬的集中体现,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大西南抗战小说为世界奉献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河北抗战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敌后抗战文学的高峰和典范,它全景式地呈现了河北人民抗战的全貌,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战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洋溢的浩然正气的民族精神、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刚柔兼济的美学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为题材和背景的“抗战小说”是抗战文学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抗战小说”作为历史叙事和自我想象的方式,它为20世纪中国试图寻找、建构和获取的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本质和新的民族性。在“抗战小说”丰富的想象和多元的叙述中,也展现着不同的个人命运、家族记忆和民族国家想象。基于此,要讨论的正是1930年代以来我国“抗战小说”基本叙事模式的发展脉络及其所要揭示的复杂的历史图景和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对"人文精神"的误读,即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立、将人文精神误读为文人精神、将人文教育误读为文科教育。要矫治这种误读,需要提高理科教师的哲学与科学史修养,挖掘科学的人文价值,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7.
活动设计是幼儿园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幼儿对科学理性的追求和对生命生活的感悟都有赖于此。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倾向:即重视活动内容的科学精神,忽视其人文精神的展示,出现一种唯智主义、科学主义取向。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活动设计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缺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科学精神或人文精神的缺场?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一科学精神是西方启蒙运动的产物,重视知识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强调价值中立、不带任何感情色彩;①…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两者共生互补,任何一种缺失都将造成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衡。就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来看,我们经历了在大学教育中提倡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大学教育中的缺失,以及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同一,即现代人文精神应该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危机和人文精神重建是世纪之交中国学界引人注目的话题,近年来,加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当前大学存在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育教学中忽视人文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应该树立大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与目标;重整人文精神教育体系;创设人文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让-保罗·萨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存在"问题.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萨特"人学"观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话语存在,对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了我国新时期小说在"人"的观念上的创新和发展,导致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著,对抗战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启示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抗战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抗战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2.
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农村小说的多重主题主要表现为阶级解放、民族解放与个性解放的多重变奏,以前二者为主要基调,并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后者虽较为隐蔽,但同样显示了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张蔚华与东北抗联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坚持抗战长达14年,凝炼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的抗联精神。追忆张蔚华同志的事迹,其一生都与东北抗日战争紧密相连,他的抗日救国业绩真正体现了投身革命、忠于祖国、不畏艰险、勇赴国难、大义舍生、勇于献身、生死相依、团结御辱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学习并深入研究张蔚华的英雄业绩,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评论界对满族作家马加文学史地位的评定主要依据其建国后的小说创作展开,对于抗战时期,也就是马加创作起步期的小说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系统的阐释。抗战时期,正是马加确立其创作取向的关键阶段,也是为未来蓄势的发轫时期。因此,梳理评价马加这一阶段的小说极有必要。总的来说,马加抗战时期的小说主要聚焦于反帝抗战和解放区社会矛盾的揭示,对于时代的脉动有着准确而切实的把握。同时,马加注重在乡土气氛中言说社会、时代生活内容。不仅注重农村背景性元素的植入,而且还特别倾向使用承载着乡土物质文化的民间语言,这极大增添了其抗战小说的乡土之风。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一生崇儒,他对儒家文化精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确立了原儒的基本精神为“动”的精神。从五四到抗战,郭沫若根据时代的需要,围绕儒家“动”的文化精神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释,其阐释体现了从审美解读到民族精神建构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陆军主力的牵制,推迟了日本"南进"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为美国赢得了备战时间;中国抗战对日本财力物力的消耗,使日本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援和配合美国对日作战,具有美国国防第一线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广大内迁兵工以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利益为根本,历经千辛万苦,将散布在华东、华北、华中等地的兵器工业整体搬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他们在日军敌机频繁空袭轰炸的恶劣环境下重建家业、复工生产,在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的感召鼓舞下,充分发扬英雄主义气概,积极研发和改进兵工生产技艺,加班加点生产械弹装备,保障了抗战前线的武器装备供应,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代中国兵工人的精神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较,木刻具有诸如绘画等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这恰好为中国军民抗战精神以及事实的反映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表现形式,于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内抗战宣传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情况下,为了使世界民众真实地了解中国抗战的现实境况及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的抗战精神,激励和联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一致,在鲁迅的大力倡导下,中外各国尤其是与苏联展开了积极且颇有成效的木刻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南岳衡山抗战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充分利用南岳衡山抗战文化遗产对南岳衡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通过保存实物、修复实物、整治实物、控制实物、重建实物等方式保护南岳衡山的抗战文化遗产。主要的利用方式有恢复原有的功能、开设文物陈列、开发旅游景点、设立教育基地、增设说明展示等,以此来促进南岳衡山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