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996年10月,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出土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这批造像数量多,贴金彩绘遗存丰富,镂刻精妙,工艺特殊,虽然经过破坏,但仍可见其佛像造型的丰富多样与时代特征。更极为珍贵的是,佛像多数保存了表面的彩绘贴金,使今人目睹当时雕刻作品均有富丽彩绘的真实面貌,体现了北魏至北宋时期(尤其是北齐时期)高超的佛教造像艺术。后来,这批造像曾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精美的造像引起人们的惊叹,感染着每一位注视过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造像贴金工艺是较早的装饰工艺技术之一。首先要求把黄金捶打成极薄的金箔,然后用粘合剂粘在造像的胎体上。在贴金装饰保存较好的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400余件佛教造像中,近60%为南北朝时期,其贴金装饰的造像技术证实了文献记载、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精湛的贴金工艺水平。龙兴寺造像多数为石胎造像,在石胎造像上采用贴金装饰,较之前秦代兵马俑的陶胎贴金、汉代漆器的木胎贴金和同时期其它地区的佛教造像的服饰贴金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3.
青州市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出土以后 ,立即引起了强烈地反响 ,它们那变化多端的造像风格 ,各具特色的人物造型 ,维妙维肖的面部表情 ,都为我们展现出一种特殊的佛教造像艺术特征。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教造像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为青州出产的石灰石。这种石灰石 ,质地细腻 ,硬度适中 ,易于雕刻。青州地区有着传统的石雕工艺技术 ,汉画像即为汉朝的代表作品之一。青州地区有着极高的石雕工艺传统。龙兴寺出土的窖藏造像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创作出的一批佛教艺术精品。这批精美的佛教艺术作品 ,刻有佛像、菩萨像、飞天…  相似文献   

4.
明道寺造像中,部分造像的主尊与两胁侍之间、背光上部八字形飞天之间或圆雕造像的袈裟上浮雕佛传故事、经变故事等。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七件造像分别进行了描述,并参考相关佛教文献,对部分造像的浮雕内容进行了阐释。雕塑艺术与题材同南朝、河北地区及古青州地区出土造像中的类似浮雕内容进行了比对,从中可以看出其受南朝与河北地区的影响,但其自身的地域性风格特点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崔峰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6):124-128
在陆续发现的一批北齐墓葬中,我们可以看粟特文化曾经对中原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也发生在同时代的佛教艺术中。在遗存的北齐石窟以及青州、临朐等地出土的北齐佛教造像中都曾受到粟特文化的影响。北齐造像新样式就是结合了当时绘画风格变化而来的,这种画风变化与西域粟特画风的传入是密切相关的。当时的北齐皇室内部就有“尚胡”的风气。  相似文献   

6.
青州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今山东地区佛教文化的中心。青州龙兴寺的佛教造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走向完美和接近现实,有着极强的地方个性。  相似文献   

7.
此稿着重分析了泰安北魏太和十八年金铜佛像在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之后,讨论了典型青州风格形成时期,广义青州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佛教造像,以及青州地区继续吸收外部因素,和青州风格对外部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8.
青州龙兴寺发现佛教造像窖藏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至明初废弃。青州市博物馆对龙兴寺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遗址北端发现一处佛教造像窖藏,出土了北魏至北宋石、玉、陶、铁、木及泥塑等类佛教造像200余尊,其形象优美,雕刻精湛,为研究我国早期佛教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20日,“中国北朝造像与石窟暨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发掘十周年国际学术研究讨会”在山东省青州市召开。这次学术会是由青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青州市博物馆承办的。国内外研究佛教考古及艺术的专家五十多人出席了这次盛会。9月20日的开幕式上,青州市市长孙忠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谢治秀、潍坊市文化局局长王振民先后致辞。开幕式结束后,由青州佛教造像研究专家,原青州市博物馆馆长夏名采先生介绍了当年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发掘的情况,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介绍了龙兴寺窖藏…  相似文献   

10.
青州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多彩的石窟造像、摩崖题刻、寺院造像、刻石造型、碑碣墓志等,文化遗存丰厚,具有重要的旅游审美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云门山的大"寿"字和摩崖石龛佛教造像及驼山摩崖造像群等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我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从南北朝至明、清各朝代刻写、书写《金刚经》蔚然成风,佛经促使书法的发展,书法弘扬了佛法,特别是《泰山金刚经》刻石书法,结构疏朗空灵,笔势奇古雄秀,体在隶楷之间,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佛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虎头寺义邑造像的文化特征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魏洛阳地区佛教石窟中,虎头寺属于典型的民间义邑造像。由于碑记关键内容一直未辨认出来,致使其研究工作难以深入进行。立足于实地考察,较为完整地著录出碑文,从而得以全面把握该石窟的文化特征,解决了石窟开凿时间、造像形制、洞窟名称等问题;厘清了其义邑联合造像基本情况,尤其是发现了开凿该石窟的匠人吕僧空的名字,这在北魏洛阳石窟中还为第一次。以上诸点为北魏洛阳地区佛教发展情况和石窟建造情况提供了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传入开启了中国的造像艺术,并且逐步从石窟造像走向了泥塑。苏州西园寺罗汉堂、东山紫金庵、甪直镇保圣寺等,其寺院的泥塑罗汉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尤其是圆雕罗汉和壁塑的空间环境的无间融合,融绘画元素于雕塑之中,凸显了江南佛教美术的艺术创作魅力。这也说明了当时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互动性,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下的美术创作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湟中陈家滩木雕是当地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青海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缩影,是青海高原独特的瑰丽的奇葩.本文在对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探究其传承方式、艺术风格、表现主题,揭示了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最新发现的考古材料 ,结合历史文献 ,对六朝石刻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并从佛教石刻雕塑艺术、陵墓神道石刻雕塑艺术、铭文石刻书法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六朝石刻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分形的原理,编程实现了一系列复杂2D分形艺术图案,这些图案变化灵活,易于掌握和实现.可以直接保存为矢量图,在各种雕刻软件上都可以直接读取,加工成为美观实用的雕刻产品.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晚期至隋唐初期的佛教石窟中,“秀骨清像”风格的造像却开始悄然隐退,张僧繇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将佛教题材和技法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和改造,创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而短而艳”的“张家样”佛像。对后世的绘画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艺术发展和艺术创新的重要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