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创造社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是非常简明、突兀的。实际上,创造社并非是高度统一的,在创造社内部始终存在着差异性,而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创造社成员的"转向"显得相当艰难。在革命文学的提倡过程中,创造社内部始终充满着对话。这些关于革命文学的对话,"转向"过程中的游移与艰难,在《创造周报》、《洪水》、《创造月刊》等创造社前期与中期刊物中有着鲜明的表现。正视创造社内部的这种差异性与"转向"过程的复杂性,我们才能了解革命文学提倡过程中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他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主编《创造季刊》。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又转至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军宪兵杀害。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7,(9):62-67
《创造日》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一起,形成了前期创造社刊物"三足鼎立"之势。如果说《创造季刊》是前期创造社开创一个文艺时代的起点,《创造周报》是前期创造社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那么《创造日》的停刊则是前期创造社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细究《创造日》的编辑理念、社内定位及其刊载作品可知,它不仅承载着前期创造社同人的"文学梦",还为创造社成员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创造日》对研究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和了解当时的文学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十九、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许地山等12人发起,主要刊物是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和新创办的《文学旬刊》、《诗》月刊。重要成员还有冰心、朱自清等,是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学社团。它虽然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但他们都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因而被称为“为人生派”。二十、创造社  相似文献   

5.
我国二十年代初期诗坛的星海中,有一颗闪亮的新星,他就是创造社、浅草社的诗人邓均吾。1921年春,郭沫若与他初识时,不禁惊叹:“在编辑所里有一位四川人邓均吾,这要算是我在马霍路上遇着的一粒砂金。” 邓均吾生于1898年,四川省古蔺县人。1921年加入创造社,参与《创造季刊》、《创造日》的编辑工作,并开始写新诗。次年,又加入青年文学社团“浅草社”。短短数年间,在《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浅草》等刊物上发表了近70篇诗歌。他用诗人的慧眼审视社会人生,将诗歌作  相似文献   

6.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介了一些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为将民众引入艺术殿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7.
1932年,郭沫若在《创造十年》中论及创造社的组织机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其实像创造社的那一批“天才”,除掉以友情为联系之外,绝没有任何人能以“领袖”的资格来统率的。初看这一段话,很有点疑惑不解,心想,像创造社这样一个在新文学史上有着特殊贡献的大型文学社团,怎么会除掉“友情”之外,没有任何人能以“领袖”的资格来统率它呢? 近读《郁达夫文集》及郑伯奇的《忆创造社及其他》等著作,方领悟到郭沫若这段话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察创造社“转向”之前的文学现场即其创办的《创造周报》的兴衰历史,是揭示其“转向”之内在原因的一个新突破口。《创造周报》的出版是前期创造社的辉煌顶点,同人刊物的兴衰是创新社“转向”的根由,栏目设置的变更导致读者的衰减成为《创造周报》停刊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标志着创造社同人创刊理想和文学理念的政变。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文学社团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好形式.由于它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丰富的活动内容,所以对中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也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中国现代史上最先在学校出现的文学社团是浙江新潮社.1919年10月10日,杭州甲种工业专门学校学生夏衍(沈端先)等联络杭州一中的几位同学创办了《双十》半月刊,出版两期后,他们又吸收了浙江师范的部分学生组成文学社团“浙江新潮社”,并将《双十》半月刊改为《新浙江潮》周刊.他们在周刊上发表文章,探讨思想、学术和当…  相似文献   

10.
在创办《创造》季刊之前,前期创造社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抑或变数。创造社同人有着与文学研究会并峙称雄和"急挽狂澜"于新文化运动的大抱负。办刊焦虑、创造"新文学"的热望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决定了他们在新文坛中"独异"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独清,陕西蒲城入,是创造社早期的成员,以诗歌闻名于世。《暗云》是其唯一的小说集,一九三一年在上海由光明书局印行,一九三四年即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因之流传不广,所知者不多。 《暗云》共收小说三篇、《三年以后》,《子畏于匡》、《信仰》,是作者在创造社时期小说创作的结集。 《三年以后》发表在一九二七年七月出版的《创造月刊》第一卷第七期上。它写度浸先生从意大利庞贝城游历归来后,再度来到了他三年以前在法国居住的一位老居停主人的庄园。废浸先生在这里曾居住过两年之久,庄园主人的女儿玛格丽特,当年曾深深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2011,(10):2
郁达夫,中国作家,诗人。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通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等五门外语。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与郭沫若等发起组织创造社。回国后从事新文学创作,主编《创造季刊》《洪水》等文学刊物,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山大学等  相似文献   

13.
前期创造社同人以《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为文艺阵地,凭借“挑战”这一行动策略,在文坛“异军苍头突起”。此后,他们因生活困苦、思想颓废陷入了生存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是促成创造社后来“转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林夏 《河南教育》2016,(7):62-65
赵清阁(1914-1999),河南杞县入,生十河南信阳。十五岁为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而毅然离家出走,入开封艺术高中学列。毕业后在一个小学教书,许借读河南大学中文系,开始发表作品。十八九岁主编《新河南报》的《文艺》周刊、《民国日报》的《妇女》周刊。后到上海,插班于上海美专。1935年曾任《女子月刊》编辑.并有短篇小说集《旱》出版。1936年8月在南京自费筹办出版《妇女文化》月刊。1937年年底,赵清阁来到武汉。当时,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已相继沦陷,武汉成为抗战的中枢。四面八方的作家汇集到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在思想、文化、文学领域,对云南影响最大的,一是《新青年》作者群,如李大钊、胡适、陈独秀等;一是创造社诸作家——如在《滇声》报上,192O年加以转载的就有:郭沫若的新诗《死》(2月2日)、《解剖室中》(2月13日)、论文《生命底文学》(3月17日),王独清的新诗《留不住了》(2月14日),郑伯奇的新诗《光与影》(5月11日)等(注一)。云南的文学青年,在二十年代初期、中期,如梅绍农、周泳先、马子华,“都醉心于创造社那样热情洋溢的‘创造社’派的文艺作家”(《云南文史丛刊》,1988年第1期,第133页)。 鲁迅是《新青年》作者群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狂人日记》等起了振聋发聩的作  相似文献   

16.
问什么是期刊?答期刊就是定期出版的刊物。根据不同的出版周期,有周刊、半月刊、月刊和季刊等。举例来说,月刊是指每月出版一期的刊物。  相似文献   

17.
(一)《纪念刘和珍君》的两条注释《纪念刘和珍君》文中提到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的全年。“《莽原》”课本注释为:“鲁迅编辑的一种周刊。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于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刘和珍预定全年的《莽原》是“一种周刊”(课本已改为“文艺刊物”——编者)么?《莽原》有两种:一是《莽原》周刊,一是《莽原》半月刊。前者为莽原社之刊物,为之奔走最力者是高长虹,中坚的小说作者为黄鹏基、尚钺、向培良三人,鲁迅是编辑。周刊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刊,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终刊。共出版了七个月。后者为未名社之刊物,先由鲁迅编辑,一九二六年八月鲁迅因被北洋军阀政府通辑离京赴厦门,半月刊由韦素园接编。此刊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创刊,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至第二卷二十二期停刊。共出一年零十个月。未名社成员李霁野、台静农等虽曾以个人名  相似文献   

18.
《莽原》周刊是鲁迅团结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李霁野等青年作家共同创办的一个文学周刊。在《莽原》周刊的创办过程中高长虹协助鲁迅,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莽原社是以《莽原》周刊为依托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社团,鲁迅是其领袖与灵魂。  相似文献   

19.
郑渊洁,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其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其童话有“适合全家所有人阅读”的美誉。郑渊洁的童话书刊总印数已经超过1亿册(含《童话大王》半月刊)。1985年创刊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半月刊》是专门刊登郑渊洁童话的杂志,至今畅销不衰,最高期发行量曾达百万册。这种由一人作品支撑、纯文学、大发行量、已持续21年的半月刊,在古今中外文学出版史上尚属罕见。主要作品:《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长篇小说《生化保姆》《白客》《智齿》《金拇指》《病菌集中营》《鬼车》《仇象》等。下面是记者对郑渊洁的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20.
正首届"玉龙艺术奖"全国艺术作品大奖赛颁奖大会暨"中国梦·草原情"全国艺术家走进内蒙古采风笔会是赤峰市人民政府第九届红山文化节的一个项目。由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北方文学杂志社、《炎黄地理》、《山东文学》(下半月刊)、《散文诗》、《意文》、《诗歌月刊》(下半月刊)、《文苑·西部散文》等单位联办,由赤峰市文化局、赤峰市当代文化艺术社承办。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奖项设置及征稿对象:文学类分散文诗、散文、新诗三项。各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征稿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