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泉州师范学院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一级信仰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及超自然信仰。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信仰更认同。而超自然信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生命崇拜、政治信仰以及国家主义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高.而对宗教信仰、神灵信仰以及金钱崇拜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低。相对而言,男生更容易产生金钱崇拜,女生更容易产生生命崇拜;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容易产生家族崇拜;大四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实用信仰: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神灵崇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家庭主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与变革引起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变化.在价值观取向上存在着信仰缺失、多元化、功利化、利己化倾向,因此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荣辱观教育.丰富文化底蕴,优化社会环境。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是科学的、合理的,他们能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看待现实社会、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模糊的倾向,不够关心国家政治等问题.文章提出: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以人为本强化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塑造大学生的健康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整体上政治信仰坚定,党员群体政治信仰先进性和比较优势不显著;近六成学生认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具体观点上性别差异显著;大学生整体上确立了崇尚真理的科学观,二、三年级为科学观形成和分化关键期;大学生整体上认同集体主义道德观,知晓度较高,而践行度较低;大学已成为学生确立和形成真善美统一审美观的主渠道,但学生对大学审美期望与大学实际审美能力培育功能发挥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鉴于此,应注重加强政治理想信仰教育,端正入党动机;注重差异化分类培养,培育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抓住科学观形成和分化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真理的科学观;强调知行合一,提高学生对集体主义道德观认知和践行水平;发挥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倾向状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政治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如何关系着合格人才的培养,国家的未来。通过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信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政治倾向的特点、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倾向的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西方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思潮。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对策:加强理论宣传和教育,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拓展网络平台、占领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6.
比较近十年海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发现大学生基本思想观念有着很大稳定性,但有些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异性。海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信仰、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大学生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对一些重大政治理论问题认知模糊;存在较明显的实用、功利性政治取向;价值信仰迷茫;知行悖离等。前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科技更新等以及大学生自身生理及心理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精神信仰与自我和谐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占主导,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男生的家族崇拜、金钱崇拜信仰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信仰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金钱崇拜信仰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男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低于女生,大一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3)大学生的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实验材料:二维和三维)×3(民族:汉族、维族、藏族)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我国藏族、维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及性别差异是否会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藏族、维族、汉族被试的心理旋转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维度图像的旋转反应时存在差异性,但并不显著;(3)大学生心理旋转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结构运动,任何一个国家在社会转型期,都会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及人们的思想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持续进行的社会转型,冲击着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与信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成熟,因此,转型期对大学生的冲击与影响更大、意义更深远。在社会转型期注重对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培育研究,是培育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对策——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高教探索》2007,(3):120-123
本文以广东省为个案,从实证调查的角度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弱顺序为生活与就业、求知、报答、社会奉献和消极回避,实用是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此外,本文发现,学生性别、专业科类、学生生源和大学所属区域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影响。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健康的情绪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情绪引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保证大学生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并适应社会的坚实精神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为教育内容,通过沟通、交流帮助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行为倾向。本文从情绪引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出发,浅析了情绪引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社会思潮在大学校园的表现,对大学生思想的危害及信仰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在目前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全面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大学生价值观类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价值观类型调查表》,对天津地区349名(男生218名,女生13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6种价值观类型在大学生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型、科学型、信仰型、审美型、权力型和经济型。(2)大学生仅在权力型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在其他类型上的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3)各主导价值观类型的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社会型,科学型、信仰型,其中社会型占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高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信仰是个人、民族、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强动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和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在部分学生当中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把信仰教育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摘要:价值观教育历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由于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还存在某些消极倾向。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和教育效果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做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同时也明显地与传统和主流价值观断裂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发挥雷锋精神的力量,更有利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9省市20所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也存在一些消极倾向,利己主义、知行不一、信仰缺失、贪图享受、责任意识淡薄、人生目标上存在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在择业上呈现出明显的利己性倾向、人际观个体化趋势等.建议通过对雷锋精神的大力弘扬,发挥雷锋精神对塑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社会锻炼,多途径探索用雷锋精神塑造大学生“美丽心灵”.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工具化目的和功利性目标,个人价值观的功利化目标及社会的排他性发展机会等因素,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境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再认知,进而提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代性路径:形成相对稳定、闭合且自成体系的信仰组织;在非日常活动内容的日常活动中超越;在创造性的活动思维中巩固自己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精神信仰迷失是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学生精神信仰迷失主要表现在盲目崇拜市场经济、价值观易受冲击、道德缺失等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与精神信仰在思想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强化高校政治理论课、把握网络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是培育大学生的精神信仰、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迷失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698名大学生知识价值观进行研究,有关数据显示:所调查的大学生在知识目的价值观方面以改变个人命运为主;在知识功能价值观方面有更多的大学生更看重知识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社会功能价值;在不同类型及性质知识的重要性方面,多数大学生在强调认识性知识的重要性的同时,更看重实际应用性知识的价值。由此表明,所调查大学生在关于知识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与侧重性以及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也突显出个人本位和现实的功利实用倾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超自然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社会信仰最弱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一些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2)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预测关系,精神信仰各个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学生在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社会信仰六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