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题记:陶行知先生在1919年4月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文章。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批评了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去办学"。陶行知先生指出,今日之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第一流的教育家。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批评的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依然非常普遍的存在着,虽然不是每个教师和校长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他一定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情怀,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摘     
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第一流的教育家?这个问题,陶行知先生在从事教育活动的早期已经有所论述,他认为“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简要说来:第一种是教育官僚,第二种是教书匠,第三种是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盲干家。这三种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的一代巨人,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万世师表,也是中国校长工作的楷模。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十分丰富、十分珍贵的,而其学校管理思想则是他留下的教育思想宝贵遗产中的一颗璀灿明珠。今天,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弘扬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开发其学校管理思想的丰富资源,争做第一流的教育家,第一流的校长。这对  相似文献   

4.
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产峻的挑战,我们的中师教育非改革不可。当前,中师教学改革应该抓住什么问题?我认为,我们要注意培养中师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环节,才能带动其它各个环节,实现全面的教学改革。怎样去实现中师全面的教学改革呢?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学习陶行知的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和开辟精神,学习他的有关论述。陶行知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指出。“我们常见的教育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光荣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其教育思想和躬身亲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堪称“万世师表”。特别是陶先生的师范教育理论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先进性。从他那丰富多彩的教育思想中挖掘师范教育的理论,对目前的中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具有特别可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了一生。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极为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他的乡村帅范教育思想和实践更为精辟,对我们今天改革农村教育,办好师范院校,仍具有它的现实意义。(一) 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有: (一)提出了“乡村师范学校”的概念什么是乡村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①陶行知是第一个提倡乡村教育运动,也是第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师范教育百年史中,师范教育家屈指可数,陶行知是其中的一位.陶行知是教育学家,也是第一流的师范教育家.陶行知同其所创建的晓庄学校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均享有特殊的地位.对晓庄办学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为实现"川流不息的师范教育现代化"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8.
1919年4月21目,陶行知在当时的《时报.教育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文章。文中,他反对三种常见的教育家:一是"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的政客教育家;二是"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的书生教育家;三是"只会盲行、盲动"的经验教育家。并称此三种教育家是不高尚的。要想成为第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曾说:“要想小学办得好,先要造就好教师,要造就好教师,先要造就好师范学校,造就好教师的教师。”他一生的实践,为我们办好乡村师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从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实行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于1984年确定了“坚持教育改革,借鉴行知思想,培养合格的乡村小学教师”的办学思想和道路,开始了构建乡村师范教育新模式的尝试。实践表明,构建乡村师范教育新模式的过程,就是我们面对实际,正视困难,解决五个“矛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他先对校长说,富于创造精神能够成为“社会的领袖”,认为乡村校长应当有三层“资格”:一 是他要有劳动的身手;二是他要有教师的头脑;三是要有社会改造家的精神.他又告诫教师,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要有勇气和胆识与孩子一道“创造儿童的乐园,”并作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小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而自由地活动,“在劳力上劳心”.作为第一流的教育家,陶先生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培养了一大批富于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中,“广义的师范教育”思想是光彩极为夺目的部分。他的这一思想,符合马克思关于“教育者本人要受教育”的著名论断。师范教育的任务是什么?陶行知提出,师范教育的任务是为教育界培养人才,总的原则应当是,“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根据陶行知的经验,教育界一般需要下面四种人才:一是教育行政人员,二是各种指导员,三是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四是各种教员。陶行知认为,作为师范教育,上述四种人才均在培养之列。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陶行知指出,我国自办教育以来,无论高等师范,还是初等师范,都只顾到第四项,就是以造就教员为目的;而“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指导员,校长和职员的训  相似文献   

12.
李本兰 《考试周刊》2010,(16):134-135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展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教改实践具有极大的意义,“小先生制”最先就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陶先生指出,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荡涤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都得呼吸。把知识变成空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小先生。  相似文献   

13.
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于1992年开始实施“实践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研究”实验活动,历时八年,学校在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一、实验的指导思想及目的  (一)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彻底的革命性  陶先生把师范教育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主张彻底改革师范教育,为当时正在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今天我们改革师范教育,就要以陶先生这种彻底的革命精神为动力,从推进素质教育着眼,探求师范教育规律,“分析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使幼儿师范教育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也是个幽默大师,纵观《陶行知全集》我们不难看到,陶先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常常运用幽默和风趣的语言,使对方在笑声中轻松、愉快地受到教育、充实思想、得到深刻启示,在心目中留下高尚美好的印象。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陶先生的幽默,不但表现他的“心满天下”的伟大胸怀,而且还表现他机智、敏捷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以“田汉”为荣,彻底农民化 陶行知先生留过洋,当过名牌大学教授,为了致力于乡村教育,从上层社会一下子扎到下层民间  相似文献   

15.
记者:胡老,您是陶行知的学生,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副会长,《陶行知全集》1~11卷的主编,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请你谈谈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怎样提出、如何发展的呢? 胡:陶行知1913年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中就闪现着“创造”的光点。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明确无误的是1919年,他提出“创造精神”,“创造的教育家”(见《第一流教育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陶行知全集》第1卷25页,以下简称全集×卷×页),把创造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遗产,给我们后人以巨大的启迪。他一生经历了探索——实践——创新的道路,树立了一个具有开拓性、创造性、革新性的新型教育家典型。就在他从事教育活动的早期(三十岁以前),已经显示了他崭新的教育思想光芒。本文仅就陶行知早期的教育思想活动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作为整个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研究的补白。“第一流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为开辟中国新教育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实践,不倦的探索,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陶先生认为:“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教师:朱老师,您好!2015年12月,《陶行知在当代——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研究文集》在上海师范大学首发。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有很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与发展。您作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能简单介绍下中陶会的基本情况吗?它采取了哪些措施继承和发展陶先生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学陶札记     
从取名知行到改名行知再到行知行,从把“教育即生活”颠倒为“生活即教育”,从把“学校即社会”颠倒为“社会即学校”,反映了陶行知思想之变化,表明陶行知与王阳明、杜威观点之对立。教学做合一体现教、学、做是一件事件的三个方面,其中心是做。怎样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素质。如何才能办好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陶札记     
从取名知行到改名行知再到行知行,从把“教育即生活”颠倒为“生活即教育”,从把“学校即社会”颠倒为“社会即学校”,反映了陶行知思想之变化,表明陶行知与王阳明、杜威观点之对立。教学做合一体现教、学、做是一件事情的三个方面,其中心是做。怎样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素质。如何才能办好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