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常主义诗歌是朦胧诗浪潮后兴起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先锋诗歌。它把世俗意义上的“人”和“生命”引进诗歌的内部,真正实现了诗歌与本真生命的沟通和对话。生活中美好与粗鄙事物的同时存在,决定了日常主义诗歌介入生活的两个不同向度:守护与审判。无论是对美的认同还是对丑的审判,都是为了拯救大地,拯救我们存在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对小海及其诗歌的解读需要脱离“第三代”诗歌的背景,将其还原到诗人个体,这样才能真正接近小海和他的诗歌。小海的诗歌置身于生存现场,探索诗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建构起日常主义诗学;对家乡生活的吟咏与表现,是小海诗歌的精神缘起,并引领其展开对生命的深层叩询;口语化与戏剧化是小海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段,重新调整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对当下的日常主义写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口语进入日常主义诗歌,增加了诗歌的活力,贴近了生活和本真生命,消解了深度模式,回归了语词的澄明,是最具人性的汉语。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诗歌是他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和战斗的记录,是他以全部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为人民呼喊的结晶。他的诗歌贯穿着“矢志努力于民族事业”的红线,具有“坚信的主义”和“为社会写实”两个显著的特点。他的诗歌内容新颖深刻,感情丰富诚挚,格调清新刚健,艺术手法多样,运用娴熟自如。李大钊不仅是坚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而且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是“坚信的主义”与“优美的艺术”统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波德莱尔、爱略特的象征主义诗歌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独具魅力的艺术花朵。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探讨其在人类精神层面上对生命情态及生命过程的暗示意义,以此把握象征主义诗歌所迷恋和追求的艺术对人类生存本质、心灵的激情"形而上"的悟性与真诚。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文章运用现代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分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生态诗歌的“生态”思想内涵和山水田园诗歌的思想特征,从三个方面指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属于生态诗歌。  相似文献   

7.
当前文学史的叙述往往只论述作为“现代”诗人的穆旦,而很少顾及“当代”的穆旦。穆旦1976年的诗歌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为两个鲜明的特点:生命的彻悟与诗艺的回归。生命的彻悟首先表现在诗歌意象的“死亡”气息上,生命的彻悟还表现在诗人对晚年荒原处境的不得已的“坦然”的接受。诗艺的回归主要表现在诗歌语言的“去欧化”诗歌意境的“反晦涩”;对诗歌外在节奏、韵律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超人类主义将人类的出生和死亡当作现成的技术对象,一味追求“优生”和“永生”,其本质上以机械物理主义生命观和技术决定论为底层逻辑,侧重生物生命的增强,对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建构是冷漠的,因而暗含技术虚无主义危机。海德格尔和阿伦特对“诞生”和“死亡”的存在论分析,提供了对人类生命本质的另一种认知,同时从意义生成的角度对抗技术虚无主义。对海德格尔来说,死亡的悬临逼促此在“绽出而生存”,最终是要使世界之为世界得以建立;对阿伦特来说,诞生意味着人类通过言说和行动的自由能力构建公共空间和意义世界。因此,人类生命的重要能力是澄明和构筑意义世界,由此,存在者的可理解性和生命的意义才得以显现。这一视角有助于解构技术意识形态统治,敞开多重的存在意义,对技术实践有更透彻的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埃兹拉·庞德的诗歌理论—“表意法”,阐明它的形成及与汉字、东方诗歌的关系。文章论证“表意法”是庞德“意象主义”、“旋涡主义”的继续与发展,是科学的方法。研究英美现当代诗歌,不可不研究庞德的诗论—表意法。  相似文献   

10.
对诗歌理想、诗歌效用、诗歌创作源泉等问题的阐述是俞平伯新诗观的基本内容。在诗歌理想观上,俞平伯主张“主义与艺术”并重,既秉持个性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又重视对诗歌创作思维的探讨;在诗歌效用观上,俞平伯强调作品的“感染性”,“以善为美”,重视诗歌传播的社会伦理效果;在诗歌创作源泉观上,俞平伯重视民歌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俞平伯的诗论有着明确的文学史观与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批评主体的人文关怀,他对新诗初创期的读者心理比较关注,能有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不容忽视的是,重视经验归纳的论述方式与其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背景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1.
“气”是方东树诗歌批评最重要的审美范畴。方东树认为诗歌必须有“气”,有气才有生命,才能活;在诗歌章法上,方东树提出“气脉”之说,要求诗歌“气体高浑”,血脉灌输,又要曲折变化,往复顿挫;在诗歌风格上,方东树强调了“气势”,尚刚健之风,反对“气骨轻浮”。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以其生动的感性特质呵护着人的感性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但诗歌却不幸遭遇了应试。诗歌本来是一个生命体,是性情之物,是作者灵性和生命的结晶。但在我们的课堂却变成了一个由主旨、形象和表达技巧组成的僵尸。读诗应该展开与诗歌的对话,应当学会欣赏,而欣赏诗歌从根本上讲就是欣赏生命。但在我们的课堂却是大砍大杀,把诗歌分析成各种碎块。欣赏应该是各依自己的性情,见仁见智,此之谓“诗无达诂”,而我们的课堂却拼命追求标准答案。再看一看各种语文杂志和语文网站上的所谓诗歌鉴赏论文,几乎是技术主义、操作主义的陈词滥调。可以说上述一切都是科学主义“、应试教育”惹的祸。那么,教师的状况如何呢?以我的观察来看,我以为他们中有不少人不读诗,或者不会读诗。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科学主义、“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虽然学了几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满肚子的文学史和语言知识,这些科学化的知识代替了他们对文学生命的鲜活感悟,使他们生命中的诗性潜质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另一方面,长期的应试教学实践的消磨,整天跟成绩、解题技巧打交道,早已使他们灵性尽失。教师和“应试教育”交互作用,使诗歌教育失去了存在的可能。可以说通过课堂,诗歌已难以本真状态进入孩子...  相似文献   

13.
鲁迅诗歌的意象 ,既有古典的意蕴 ,也有现代的意义。“雪”和“野草”的死是涅 ,是重生 ,两者可互为诠释。意象的非美性、“类象征”趋向、私人性 ,以及密集化 ,这恰是西方现代主义在理论上提倡并付诸实践的 ,鲁迅借此反传统的表现方法 ,表现了最个人化的体验 ,其诗歌意象在现代诗坛上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2)的诗歌理论和他的诗歌一样,曾被一些人完全否定。有的苏联文学史家说: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序言,是“英国文学上反动浪漫主义的宣言”,有的文学史家说:华兹华斯提出写普通人和日常事的文学主张“是有其极为反动的意义的”,他关于想象的理论,也是“唯心透顶”的等等。应该如何实事求是评价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看来是一个很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飞升与沉降──论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内在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海子诗歌意象构成系统分为“太阳”与“大地”两类,其基本的内在张力是“飞升”与“沉降”.这一张力构成海子生命艺术化与艺术生命化的独特现象。由于此,海子的诗歌才言说了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的生命的内在张力丰富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张力场,使他的诗具有了多侧面,多维度,深涵蕴的立体感与浊重度。  相似文献   

16.
李金发的诗歌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继承了“兴”、“比”艺术手法,用跳跃、省略、通感、“远取譬”的意象连接强调诗歌的暗示功能;化用古典诗歌意象,并提倡审丑意识,将私人体验与生命感悟隐藏在种种丑恶意象中;在忧郁感伤的情调中包含对生命本真意义的终极追问,表现出丰富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思想是由不同的层次构成的,而这些不同的层次在其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庄子的整个论述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日常思维、相对性和道。日常思维是最终要消解的对象,相对性是消解僵化的日常思维的工具,而道的作用则在于从终极的意义上消解日常思维和相对性。论者往往只看到了其中的某个层次,因而冠以“相对主义”或“绝对主义”,这就把复杂的思想现象简单化了。因此,理清不同层次的意义及其作用,对于理解庄子的整个思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9.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以达到“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目的。其政治讽喻诗多为“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伤民痛指斥时弊之作。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他主张形式要服从内容,反对形势主义的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