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钓鱼小将     
我从小就爱好钓鱼,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去钓鱼,学上鱼饵、弹竿、如何看漂和提鱼,就这样我在鱼塘边长大了,成为了一名钓鱼小将,有些钓鱼的老翁还钓不过我呢! 但有的老渔翁不信我一个毛丫头会钓鱼,哈哈笑着说要同我赛一赛。我憋了一口气,发誓要钓出个样儿来给他们瞧瞧。  相似文献   

2.
我钓鱼常与回家联系在一起。 老家就紧邻一座较大的水库,里面鱼肥水美。因此,常有众多的钓鱼爱好者在此垂钓。我也是一名钓鱼迷,也常去钓鱼。其实,我钓鱼不仅是去享受垂钓给我带来的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常常回家,去享受那浓浓的父爱和母爱。  相似文献   

3.
老钓手新传     
陈潇健 《垂钓》2005,5(7):60-61
讲起钓鱼,我可是个老手:柴河水库职工,养鱼、打鱼、钓鱼、织网,样样精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水库精减职工,我就在水库边开了个鲜鱼馆。后来因为我懂得钓鱼,拴钩绑线都不在话下,于是租个门市开了个“潇健渔具商行”。赶上钓鱼的旺季,前来买渔具的人络绎不绝。人一多,就纷纷议论起钓鱼的趣事,大家那兴奋劲儿就甭提了。阔别水库好多年了,一听说钓鱼,我心里就痒痒,总想抽时间再过一过钓瘾。  相似文献   

4.
覃建谋 《钓鱼》2013,(6):20-21
我钓鱼虽然已经30多年了,但退休前并不知道《钓鱼》杂志。退休后,钓鱼的机会多了,就经常去渔具店。2001年有一天,我去渔具店,发现柜台上有一本报纸式的《钓鱼周刊》(8开),翻看内容相当不错,就借回来看。从此我才认识《钓鱼》,并开始订《钓鱼》。后来我从网上还知道全国共有钓鱼类杂志5家,就把其他4种同时订了一个季度回来看。经过对比,我认为《钓鱼》比较适合于本人阅读,就从中选优,开始坚持年年订《钓鱼》。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过去业余写作,主要是写诗和写民间文学。由于  相似文献   

5.
手竿钓大鱼     
我从小就喜欢钓鱼,就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有机会就钓上一次。离休以后,钓鱼成为我晚年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带给我欢喜,带给我快乐,使我精神舒畅,也使我身体日益康健。  相似文献   

6.
陈天开 《中国钓鱼》2018,(12):95-96
今年78岁了,一生喜欢钓鱼。我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学钓鱼,那时跟村里的一位老人叫覃美清学钓鱼,我叫他四伯父。平时他喜欢我乖灵小巧的,他一去钓鱼,就叫我跟他一块到河边。每次他都拿着两三支钓竿,他自己拿两支,分给我一支钓竿,让我跟着他学。那时钓鱼用的全部是蚯蚓(我们壮族地区叫蚜虫)作钓饵,而钓竿是用山上野生的小金竹来做的。  相似文献   

7.
1985年9月,中国钓协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钓鱼比赛,广州钓协为了挑选参赛代表,举办了两次选拔赛,由于我的成绩较好,有幸参加了这欢有历史意义的全国大赛,并获得了海竿比赛第一名。我是1982年才开始学钓鱼的,当时约龄只有两年多,为什么能跨县全国大赛的行列呢?我想,主要是由于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钓鱼爱好者。1982年,我因患病,身体很差,工作单位让我长时间住院养病,我就天天钓鱼,身体逐渐康复,同时也就迷上了钓鱼。我这个人没有其他爱好,工作完成了任务,就参加钓鱼,晚上有时间就琢磨钓具、钓饵,广州市许多约友在台钓还没有…  相似文献   

8.
焦卿 《垂钓》2014,(10):11-11
铁岭市上台水库位于铁岭县上台村西北侧,虽说这座水库不如柴河水库那般有名,但我却对这里充满了感情。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和父亲一起在上台水库钓鱼了,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父亲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只有钓鱼是他一成不变的爱好。小时候,我是跟着父亲钓鱼,而现在是我带着父亲钓鱼。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从10岁开始就喜欢上钓鱼了,今年上高中了。在这7年里我课余时间总会去河边钓鱼,比如在北京三环路附近的昆玉河、北郊的小汤山钓场等等,凡是我能到达的地方,我总是会去的,可能因为爸爸是一个钓鱼迷的缘故吧。就这样,7年来我钓到的鱼就无数了,最大的一条是在昆玉河钓到的4千克鲤鱼,虽然比不上一些钓友钓的数十千克大鱼大,但我很满足了。2003年8月,我偶然在报亭上看到一本《中国钓鱼》杂志,便买了一本看,翻开后就立即吸引了我,各种谈经说技让我爱不释手。从这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逢月必买,买后必看,到今年已经5年了,这5年中我从没有中断过。  相似文献   

10.
《钓鱼》杂志社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自2000年订阅《钓鱼专刊》以来,我从中学到不少钓技新知识、了解了钓坛新动态和各种新钓具,真是受益匪浅。《钓鱼专刊》改为周刊,今年又从周刊升级改版为《钓鱼》杂志。告广大读者,订阅《钓鱼》杂志,可加入读者俱乐部,并免费赠送钓鱼背心一件。在订阅杂志前,我心里还在想,送钓鱼背心,怕是不可能的事,全国订阅杂志的读者成千上万人,送得了那么多?可万万没想到,最近我就收到了贵社寄来的钓鱼背心,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我也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了。当我第一次穿上钓鱼背心去钓鱼时,那种…  相似文献   

11.
邹思全 《钓鱼》2013,(15):18-20
钓鱼,大多是跟老人们学会的,而我未跟任何人学过就会钓鱼,算无师自通。自从订了《钓鱼》杂志后,在这位良师益友的指导下,我的钓鱼技术更是突飞猛进。父亲是1998年退休后才跟我学会钓鱼的,儿子、女儿、媳妇也都跟我学会了钓鱼。父亲邹成德:钓鱼是一项高雅的户外运动,既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水边空气清新,氧离子丰富,是老年人不可多得的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6,(23)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等刊物一到手,我便如饥似渴地开始一篇接  相似文献   

13.
云年到加拿大去探亲的时候,住在温哥华。我是个钓鱼运动爱好者,尤其喜欢野钓、海钓,到了这里自然也是一见到水就想起钓鱼。在国内我有许多钓友可以交流、一起结伴游钓,可是到了加拿大却是人生地不熟,为了结伴钓鱼,我在钓鱼网上发了一个贴子并写上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哈哈!这一招还真灵,过了些日子,我就接到了朱先生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一起去钓  相似文献   

14.
钓鱼的目的     
王春华 《钓鱼》2012,(17):1-1
我是一名钓鱼迷!每次钓鱼回家,邻居总是问我:“钓了几条回来?”有时候在渔具店遇到熟人,朋友就问我:“最近钓鱼的收获如何?”如果是在河边碰到同行,他们一般会问: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钓鱼》2006,(8)
《钓鱼》我的良师益友我是一个铁杆鱼迷,认识《钓鱼》是因为加入了南京“垂钓乐”俱乐部,该俱乐部老板牛春源及夫人钱月娥大姐都是非常热心的钓鱼人。刚开始,牛老板经常组织我参加钓友们的钓鱼活动,但是我每一次都比别人钓得少,甚至是“放空而归”。牛老板见钓友们经常取笑我“瘾大水平低”,就劝我看《钓鱼》杂志,和杂志中的钓友学习钓鱼。就这样,我有了一个无声的老师。这本杂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我在杂志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改变了不少钓鱼理念。和钓友外出钓鱼的时候,从来都是多问多学,学习别人的钓鱼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一…  相似文献   

16.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7.
休闲赛散记     
刘定龙 《钓鱼》2013,(13):18-19
4月23日,本地钓鱼论坛发消息说,5月5日在张家垱水库有一场休闲钓鱼比赛。这么近的钓鱼比赛,不参加岂不可惜?于是我赶紧报名,过两天去试钓。一、初步的鱼情分析20多年前,我就经常在张家垱水库钓鱼。一帮同事们都说到那里钓鱼是"上当"。三年前,本地一家渔具店搞活动,十几个人参加,我用腥香味的饵料钓了17尾鲫鱼,好歹拿了  相似文献   

18.
林江 《钓鱼》2003,(18)
王永贵老师:您好!我是沧州市广播电视局的一位退休老干部,今年66岁,三年前开始学钓鱼,从此就爱上了这项和鱼叫劲的活儿。刚开始我对钓鱼是个门外汉,于是我买了很多钓鱼书,看了很多钓鱼报,从书本到鱼塘边,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我感觉自己在一天天的进步。今年7月26日,我报名参加了沧州市第七届(五市十县)老年运动会钓鱼比赛,竟意外地拿了第一名。个人钓技固然重要,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赛我是第一次使用了贵公司王永贵老师研制的“伏鲫”鱼饵就拿了一个这么好的名次,所以我想说:是“伏鲫”让我赢得了这场比赛。就在举家为我欢庆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19.
张友 《钓鱼》2006,(12):70-70
我这个钓鱼迷是从退休以后才开始学钓鱼的。记得在孩童时代,自己也曾经钓过鱼,还到河里摸过鱼,那时感到钓鱼、摸鱼很好玩,很有意思,很新奇。参加工作后,看到有人去钓鱼时,我总认为这么大的人了,还去“玩鱼”,是思想落后、不求进步、不务正业的表现,我可不能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婿骗我去钓鱼,结果跟他钓了没几次,我就上了“贼船”。俗话说得好,“上船容易下船难”。此后我对钓鱼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久而久之就成了钓鱼迷。钓鱼为什么会这样吸引人呢?因为钓鱼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实在太多。第一,有“鱼获”,可以做美味佳肴,改善…  相似文献   

20.
罗有年 《钓鱼》2013,(6):21-21
我有一件T恤和一件钓鱼背心,两件都是《钓鱼》杂志寄给我的纪念品,都以大红色印着"《钓鱼》杂志读者俱乐部"。已记不得是哪年哪月了,只记得先得到的是钓鱼背心,后得到的是T恤。自得到那天起,我就把它们视为重要的纪念品,是《钓鱼》杂志给我的鼓励,很长时间都珍藏着舍不得穿。直到自己那件钓鱼背心穿烂,才拿出杂志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