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现在对公民教育广义上的理解,多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下面简单梳理其他国家德育的发展历程,以期对我国德育改革的争论和困惑提供部分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现代化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的一种自觉体认,它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对他们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大学生德育,更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途径,面对现代大学德育重形式、轻实效的不足,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不容忽视的内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中职校面临着德育目标理想化、地位弱化、内容僵化、方法简单化、评价机制单一化等问题,适应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利用现有的德育体系,通过更新德育理念、强化德育地位、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完善评估机制渗透公民教育,推动德育创新,是一条可行的深化中职校德育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于国家、社会发展有利的社会成员,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品格教育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教育是德育的基础部分和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5.
德育理念的更新——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公民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途径.与传统德育相比.公民教育在德育目标上,实现了个人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在德育内容上,涵盖了以往德育内容又弥补不足;在德育方法上,体现了生活与主体性的德育观.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凸显.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意识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内驱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实施公民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公民教育提出了内在需求。从国家德育政策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前瞻公民教育发展走向,在政策层面引领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深入展开。我国在德育政策下进行的公民教育还存在一些暖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公民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民族精神的教育问题、政策推动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公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的主题词汇,尊重公民、培养公民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公民性"正是这一理念在道德教育中的体现,并且与当代德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方向相符,因而日益成为当代德育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8.
公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的主题词汇,尊重公民、培养公民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公民性"正是这一理念在道德教育中的体现,并且与当代德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方向相符,因而日益成为当代德育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9.
公民德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内容,包括对公民责任、民主意识、参与热情及个人尊严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德育应当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其政策设计应当更多体现公民教育的道德立场,而不是一般道德教育的立场。道德教育既不能代替公民教育,同样也不能代替公民德育。严格地讲,公民德育是由公民教育所演生出的教育问题,而不是由一般德育演生出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传统德育的功能、目的、内容和方法在现代社会遭遇到困境: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本位目的、过于追求终极价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公民教育是当代德育转型的理性选择,德育功能和目的必须从凸显政治功能和社会本位目的转向凸显育人功能和目的:德育内容要正确处理德育过程目标与终极价值间的辩证关系;德育方法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权利义务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公民素质,一直是香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基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课程发展的趋势,香港于2008年修订了《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框架》。香港小学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和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为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黄藿 《教育学报》2013,9(1):3-12,20
在21世纪的今日,民主化成为世界潮流,尽管世界各国在民主化的实施方式、内容与进程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可否认公民德育在推动并建构民主化社会的目标上有其关键的重要性。透过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学文献的探讨,可以厘清原始公民德育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政治学》一书中对公民的定义与城邦的构成要素、公民教育与政体的关系、公民德育实践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阐述。尽管亚里士多德有关公民的概念与公民德育的理论太过粗略与朴素,还没有碰触到现代民主社会中复杂的权利与义务理念,但他把公民德育的培育当做政治哲学的理论核心却是充满超越时代的先知卓见。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核心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公共意识。新时期的高校德育要通过促进政治理论教育的开放与发展、实践活动的社会化、开展生动的法制观教育来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与公民教育关系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德育对公民教育的僭越,甚至取代的现象,存在对二者认识边界不清与实践上的混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辨析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以理清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实质.有利于澄清认识和推进实践。德育与公民教育不仅具有各自内在的规定性,而且在性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目的与内容等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分歧,但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中依然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德育现状的一些反思,引出从学生个体生命立场出发的现代德育理念:1.符合现代文明的人生哲学教育;2.现代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公民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存在"转型说"、"独立说"和"结合说"三种观点。公民教育应该从传统德育中脱离出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而德育成为"纯粹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使得公民教育与德育在形态上彼此独立,在价值功能上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传统德育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公民教育思想在当前的课程实践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但公民教育的完整概念和明确表述还没有真正进入德育政策设计的范围中。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尝试都给德育政策的设计带来了挑战,德育政策必须面对公民教育思想的冲击,在政策设计中积极建构公民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公民,培育良好公民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将公民教育纳入"德育"。但是,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失培育权利主体、理性主体等现代公民教育理念。本文将从几则课堂教学案例说起,进而揭示出"我在·我思·我言",是当代公民教育的进路。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实施公民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公民教育提出了内在需求。从国家德育政策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前瞻公民教育发展走向,在政策层面引领中小德育实践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历道德滑坡危机后德育重新受到国外高校的高度重视。其德育目标多与公民教育目标相近,且着眼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德育内容与方法注重以生为本、寓教于"隐",其中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和严肃校纪促进良好道德养成等做法颇具特色。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高校德育应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适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