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的作文如何教,教好教材作文有哪些抓手和渠道?它涉及到多角度处理教材中的阅读篇目和有效使用教材中的作文训练项目等。我们认为,要以"善教乐写"为出发点,通过将课内外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写作的读写资  相似文献   

2.
邵丽华 《甘肃教育》2014,(13):93-93
正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一、立足阅读文本,进行仿写训练语文教材中的各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范作,这些作品对学生的习作有着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这些作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需要我们"俯下身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生写"够得着"的文章。一是用好教材。作文教学要走进教材,踏踏实实地按照必修教材专题,一个一个地训练。二是创新教法。指导学生积累生活原型事件,撰写体验作文,扩写新闻事件,改写优秀作文。三是明确规范。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揣摩、摹写,内化文体知识。四是多元评价。年级不同、阶段不同、训练目的不同,评价标准也要不同。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  相似文献   

5.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在写作中就是说,要写出作文来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指导中总是教学生要多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而忽视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多范例,同时教材还是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素材,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那样写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王艳辉 《成才之路》2014,(14):66-66
语文老师如何教作文,学生怎样写作文,一直困扰着很多师生。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化解作文的"难学"和"难教"的问题呢?这也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发人深省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写作才能,化解教师的难教,需要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叶老的这番话,明确指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地位以及如何运用好语文教材这个"例子"。那么,如何用好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呢?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提倡一种新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十分认同这一观点。教师要"授人以渔",首先要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使学生"得法于课内"。作文教学,亦应如此。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学生信手拈来的写作源泉,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语文教材,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在此,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篇目,谈谈我的些许做法。  相似文献   

9.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者各有其法,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教法、体会是:耐心指导学生阅读,加强日记训练,具体指导学生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作文材料的来源,是作文的基础,所以指导学生阅读尤为重要.我把阅读分为了课堂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堂阅读指导即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篇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在教学时,应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在弄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直以来,"作文"总是成为师生们咬牙切齿的鸡肋、恨之入骨的伤疤,教师愁不会教,学生恨不会写,可是偏偏在中考、高考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怎么教"一直困扰着一线语文教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教材,那是否可以就地取材  相似文献   

11.
阅读能力的养成需要找到一个向外拓展的基点,而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营养大餐"。所以,抓住教材中的阅读篇目,以教材为半径,全方位、多元化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做到课内课外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同时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时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27):127-128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作文教学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究竟如何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以为:一是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二是作文教学不能囿于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体验与感悟。三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阅读世界中获取知识、积累素材、学会表达、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3.
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所突破,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的作文难教,导致很多老师不愿上、不会上作文课;教材中的作文难写,所以学生不爱写、不愿写教材中的作文。但是,教材作文作为语文的重要一部分,又是老师不得不教、学生不得不写的。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好教材作文呢?  相似文献   

15.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缘和文化的关系,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中学生作文写作素养较低,作文堂课缺乏有效教学研究与成果应用。2009年,笔者参加了学校课题《中学生写字与作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工作,在课题专家的指导下,借助指导学生自主作文学习的途径,反思自己以往那种指令性的传统作文教学法的不足,重新分析学情,定位教情,吸收新课程改革"用教材教"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组织教材和二次开发课本教材展开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桂兰 《甘肃教育》2001,(11):19-19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让学生写出思想明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练的好文章,一直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坚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探索,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大容量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大量阅读,既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又能提高运用已掌握词汇组织篇章的能力。在课内,无论是学习精讲篇目,还是阅读篇目,我都放手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只适时引导或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阅…  相似文献   

18.
正往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习作例文"的篇目。顾名思义,习作例文是为帮助学生作文时借鉴模仿,结合高年级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而安排的。一般来说,习作例文都比较浅显易懂,语言、情节和读写方法等,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习。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出现,习作例文也随之消失。如今进行作文教学,教师通常在教材外寻找作文资源指导学生习作。这样不仅工作量大,有时还与教材脱节。于是,我们尝试利用现行教材,将文本的内容进行整合,作为新的"习作例文",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写作。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呢?1.积极探索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新路。一是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语文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堂里,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20.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量是很大的,它可让学生在阅读训练的基础上感悟写作所需的材料及文章结构的安排技巧,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启迪和诱导。然而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