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折销售     
在商品销售中,各路商家为招揽生意,各显神通,推出形形色色的打折销售,铺天盖地的令人眼花缭乱.但事实是怎样的呢?下面以相关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一、打折中求卖价一种商品原定价12元,按九折销售,售价是多少?分析:售价=原定价×(1-优惠百分数),九折销售就是优惠10%,也就是按原定价90%出售,故售价=12×90%=10.8(元).二、打折中求原价一件商品按原定价八五折销售,售价是17元,那么原价是多少?分析:八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设原定价为x元,则x×85%=17,解得x=20(元).三、打折中求进价某商店把一商品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  相似文献   

2.
旻昕 《时代数学学习》2005,(9):40-40,31
1·你能又快又巧地算出结果吗?(1)273-+2175+12153--174--3236+-3185;(2)-353×-231÷-22154×2÷-721÷87;(3)34-65-27×(-84);(4)-32×1612-7÷-762+22×-672;(5)2311-2132+2312-2313+2133-2314;2·计算:1-2+3-4+…-2004+2005=·3·某空调按原售价降低a元后,又降价20%,现售价为b元,那么该空调的原售价为元·4·1瓶矿泉水售价1·8元,商家促销,推出“买1瓶获奖券1张,每3张奖券换1瓶矿泉水”的策略·那么,每张奖券相当于元·5·在银行存款准备金不变的前提下,银行的可贷款总量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例关系·当存款准备金率为7·5%时,某银行可…  相似文献   

3.
上面的数字三角形有12排,每排都由奇数个7组成。这个数字三角形是怎样得来的呢?原来上面的数字三角形是12个“7”乘以12个“7”的运算过程。下面我们用3个“7”来证明一下:777×777=(7×111)×(7×111)=(7×7)×(111×111)=7×7×12321=7×7×(11111+1110+100)=7×(77777+7770+700)=7×86247=603729把上面的算式改写成竖式,并省略一些0:如此推下去,我们对上面的算理就明白了。奇妙的数字三角形!上海市@朱鹏程  相似文献   

4.
问题:计算(1+12)×(1-12)×(1+13)×(1-13)×…×(1+199)×(1-199)=?(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赛题)这是一道分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关键是应用乘法交换律,找出题中和、差相乘的规律。试算(1+12)×(1-13)=32×23=1,(1+13)×(1-14)=43×34=1,(1+198)×(1+199)=9998×9899=1。发现规律:(1+1n)×(1-1n+1)=1解题方法:先交换和、差因数顺序,再用规律巧算。解题:先交换和、差因数顺序,并把符合规律的两个因数写成一组。原式=(1-12)×(1+12)×(1-13)×(1+13)×…×(1+198)×(1-199)×(1+199)=(1-12)×(1+12)×(1-13 )×(1+13)×(1-14 )×…(1+…  相似文献   

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主要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如例题:24×13=24×(10 3)=24×10 24×3=(20 4)×1 (20 4)×3=20×10 4×10 20×3 4×3,这一计算的过程实质上是乘法分配律的复合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确立“以算理指导计算”的整体教学思路,努力做到四  相似文献   

6.
百分数与分、小数的互化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②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③百分数化分数的方法;④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前两个内容是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后两个内容是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我们先看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方法一】例如,要将小数0.36和1.5化成百分数,我们可采用如下的办法: 0.36×100÷100=36÷100=(36)/(100)=36% 1.5×100÷100=150÷100=(150)/(100)=150% 式中的“×100”,是将原小数扩大100倍,即将  相似文献   

7.
069583720316604938271729上面是一个由4与9组成的上下对称的数字三角形。你知道这个上下对称的数字三角形是怎样来的吗?现在我告诉你,它是一个12个“7”乘以12个“7”的计算过程,得数是一个24位数。你可能不相信,那么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运算过程(把12个“7”缩小为2个“7”)77×77=(7×11)×(7×11)=(7×7)×(11×11)=49×121=49×(10+101+10)=490+4949+490=5929把上面算式写成竖式,并省略式中的一些“0”,则得到根据这个算式,可以以此类推,从而揭开上面这个上下对称的“数字三角形”的奥秘。77×77494949495929奇妙的数字三角形!上海市@朱鹏…  相似文献   

8.
西瓜的重量     
对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往往需要把握住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当出现几个不同的单位“1”时,利用不变量进行合理转化,然后再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例一个西瓜重10千克,它的重量的98%是水。在太阳下曝晒,水分蒸发后剩下的水分只占总重量的95%。现在西瓜的总重量是多少?分析与解:西瓜曝晒后重量及其中的水分都在变化,但有一个量是不变的,即西瓜的固态部分,其重量为10×(1-98%)。经过太阳曝晒以后,西瓜固态部分的重量占西瓜总重量的1-95%,所以这时西瓜总重量是10×(1-98%)÷(1-95%)=4(千克)。西瓜的重量!江苏@季敏…  相似文献   

9.
一些复杂的数学思考题,刚读时发现似乎缺少某个条件,但在解题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个条件会被消去,根本不影响解题的质量,就好像解方程中的消元法。所以在解题时,可以把这个条件取特殊值,看作单位“1”,这样对解题十分有帮助。例1足球的门票5元一张,票价降低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也增加了1/5,问门票降低了多少元?分析这题的原来观众人数不知道,可以看作单位“1”,则原来的收入是5元,现在的观众人数是1×(1+1/2)=3/2,现在的收入是5×(1+1/5)=6(元),现在的票价是6÷32=4(元),票价降低了5-4=1(元)。例2公共汽车每隔x分钟发出…  相似文献   

10.
对应法。大部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一个具体量对应着一个分率 ,这种关系叫对应关系,找对应关系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运用对应法的关键是找出具体量 的对应分率。例1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5,第二次取出20千克,桶里还剩28千克 油,全桶油重多少千克?把全桶看作单位“1”,第二次取出的油和剩下的油共重(20 28)千克,对应分率为(1-25),因此这桶油为(20 28)÷(1-25)=48÷3 5=80(千克)。图解法。即用符合题目条件的草图,帮助找出对应分率的方法。例2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20000箱,比九月份多生产了13,九月 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相似文献   

11.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A为数轴上表示-1的点,将点A沿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到点B.则点B所表示的实数为).(A)3(B)2(C)-4(D)2或-4图12.如图1,P为正ABC外接圆上一点.则∠APB为().(A)150°(B)135°(C)115°(D)120°3.化简x22-x4-x1-2的结果是().(A)x1+2(B)x1-2(C)3xx2--42(D)3xx2+-244.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再打8折(标价的80%)销售,售价为240元.设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下面所列的方程正确的是().(A)x·40%×80%=240(B)x(1+40%)×80%=240(C)240×4…  相似文献   

12.
一、巧用运算律例1计算-117×(132-0.125)÷(-1.2)×(-1313).解原式=-117×(132-18)×(-56)×(-1613)=-117×1613×(132-18)×56=-9×(12-2)×56=9×32×56=1114.二、合理分组例2计算1-2+3-4+5-6+7-8+…+4999-5000=(1999年“希望杯”初一数学竞赛试题)解原式=(1-2)+(3-4)+(5-6)+(7-8)+…+(4999-5000)=(-1)+(-1)+(-1)+(-1)+…+(-1)(共有2500个)=-2500.三、反序相加例3计算12+(14+34)+(16+36+56)+…+(198+398+…+9798)=(1998年“五羊杯”初一数学竞赛试题)解设原式=S,将每个括号内的分数反序排列,可得S=12+(34+14)+(56+36+16)+…+(9798+…+39…  相似文献   

13.
“果园里有三种果树,其中梨树的棵数占1/3,苹果树的棵数与其他两种棵数的比是1:5,梨树和苹果树共有180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这道题一般是这样做的“180÷(1/3+1/6)=360(棵)”。在批卷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解法:“180÷3×6”。答案是对的,但不知想法是否有误。由于急着把50多份试卷批完,来不及深思。旁边的一位老师说,“我遇到这种乱做的,一概批×。”这是一位好学生,他不会乱做的,或许他有他的道理。如果草率地批“×”,那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我迟疑了一会儿,落笔在他的答案旁打了“√”,在计算过程中打了个“?”。在接下来的几份试卷中遇到类似情况,都作了如此处理。这时一份中下等学生的试卷中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对于“某班有男生20人,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这种题目,往往有学生这样做:20×(1-(1/3))=13(1/3)(人)。其错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生把“男生比女生多1/3”理解为“女生比男生少1/3”。然而,学生为什么会“反过来理解”呢?对此,  相似文献   

15.
在百分数文字题教学中,有一类问题引起了教师们的争执.譬如:例1,比1(1/4)多20%的数是多少?列式得 1(1/4)×(1+20%)=1(1/2) 例2,比1(1/4)多1/5的数是多少?列式得1(1/4)+1/5=1(9/(20)).比较这两个问题,例2只是将例1中的20%改写成1/5,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为什么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解和算法呢?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现行教材中百分数定义的理解不一致.教材中百分数的定义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  相似文献   

16.
光明小学某班学了去括号变符号知识后,对一道题目:“120/(5×18)=?”出现了以下四种算法和四种结果:(1)120/(5×18)=120/90=1……30(2)120/(5×18)=120/5/18=24/18=1……6(3)120/(5×18)=120/5/3/6=24/3/6=8/6=1……2(4)120/(5×18)=120/5/2/3/3=24/2/3/3=12/3/3=4/3=1……1  相似文献   

17.
张杰 《河北教育》2004,(4):36-36
“鸡兔同笼”是大家熟知的一个传统算术问题,解法有: 1.(总头数×4-总足数)÷(4-2)=鸡的个数。 2.(总足数-总头数×2)÷(4-2)=兔的个数。 两种解法一个原理。虽说不太麻烦,但也需要“两减,一乘,一除”四步运算。 今提出只需“一除,一减”两步运算的解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例幼儿园有大、小两班,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35。如果从大班调出4人到小班,则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57。问大、小两班一共有多少人?一般解法:把不变量看作单位“1”的量题中的两个分率的单位“1”量(大班人数)和比较量(小班人数)前后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两班总人数是一个不变的量。因此,应把题中的两个分率都转化成两班总人数为单位“1”。从“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35”可知:小班人数是两班总人数的35÷(1+35)=38;从“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57”可知:小班人数是两班总人数的57÷(1+57)=512。由此得知,从大班调到小班的4人,相当于两班总人数的5…  相似文献   

19.
数值(量值)范围的表示1、数值范围号采用浪纹号“~”.2、书写百分数范围,每个百分数后面的“%”都要重复写出.例如:“18%~25%”不得写作“18~25%”.后者的数值范围实际上已变为“18~0.25%”了.3、书写用万或亿表示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万或亿不得省略.例如:“2万~5万”不应该写作“2~5万”.后者可能被误解为“2~50 000”.4、书写具有相同幂次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幂次者要重复写出.例如:“3×103~6×103”不得写作“3~6×103”.后者的数值范围实际上已变为“3×6 000”了.也可以采用简化的形式,写成“(3~6)×103”.5、单位相同的量值…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储蓄、增长率、物流问题等随处可见。如何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使数学服务于生活。下面介绍几种用图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教育储蓄问题为了准备小浩3年后学费,她的父母用1000元参加了教育储蓄。中国人民银行在某段时间内规定的这种储蓄的年利率如下表:存期1年2年3年年利率(%)2.252.432.70储蓄方式可以选择1年期,2年期,或3年期到期本息继续。分析:方式一:存入3次1年期:1000×(1+2.25%)×(1+2.25%)×(1+2.25%)=1069元·方式二:先存入1年期,再续存2年期:1000×(1+2.43%)2×(1+2.25%)=1072.8元;方式三:先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