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草根化",顾名思义,草根小草之根须,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但"春风吹又生","雨露润就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力."草根化"研究,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是一种本着"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研究."草根化"的教育科研理念落实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上主要是实现学校教育科研的"四化".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着眼于"过程大于结果 "的高度来改进数学课堂。改进的根本途径就是把课的操作环节和基点结合起来,充分展开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的细化与丰富。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都是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过程的,只不过没有像知识与技能那样作为硬性规定。随着《2011版新课标》颁布,教学目标由"双基"变为"四基","过程"与"方法"取得了与知识、技能同等的地位,成为硬性目标之一。这个方向性转变,就是过程大于结果。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给数学的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形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是数、形、机会、算法与变化","数"与"形"的学习、研究显然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数形结合是学习"过程"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审视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其异化的外在表征为:"导学关系"异化为"劳资关系"、"交往关系"异化为"控制关系"、"合作关系"异化为"生产关系"、"相长关系"异化为"冲突关系"。依据异化劳动理论的4个规定性,发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异化遵循着研究生与教育本质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过程相异化、研究生与教育成果相异化的生成逻辑。因而,为了实现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真回归,需要发挥师生的学术共同体机能,重塑理性求真的学术精神;搭筑平等对话机制,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师生科研成果管理,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思辨能力,就是由"思"和"辨"两方面形成的能力。何为"思"?就是想问题、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所谓"辨",就是辩证、辨别、辨认事物的过程和结果。先"思"而后"辨","思"中有"辨","辨"中有"思",思辨合一。历史思辨能力是指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历史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现实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一、立足教材,挖掘丰富的思辨素材立足教材,用好课后的学习延伸栏目,挖掘丰富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按现代教学观,应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做自己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建构数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力求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规律的探求和发现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关系、性质和方法,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化",这就是我们所指的"过程表述化".即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予以表述出来,化为一种可视的关系.同时,运用数学技术的"动感显示","绘图功能"使"思维过程"视觉化,强调出数学的理念,使教学更明白,这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所谓异化就是异己化,是指某一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分化出与自己敌对的东西这一特殊现象.在《资本论》一卷马克思仅仅在谈到资本积累时用了异化或劳动异化的概念.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正因为这样,在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还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前,劳动者"他自己的劳动就同他相异化而为资本家所占有,并入资本中了,所以在过程中这种劳动不断物化在别人的产品中."(《马恩全集》23卷,626页)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  相似文献   

8.
异化和归化是英汉翻译中两种基本方法。通过对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异化和归化译法各有春秋 ,难分优劣。在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 ,只有合理、适度地使用异化和归化法 ,才有利于中英文化的顺畅交流 ,才能促进中英文化建设的互补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的异化功能与现代人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创造化本人是试图在“对象化”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和灵魂的升华。但是现代社会的化工业生产,即使人离这种目标越来越远。化生产过程中大众不知不觉间遭受了“异化”。大众化异化功能导源于其商品性,当它作为一种商品生产时,它本身也就具有了异化功能,这一点要从它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去加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其在塑造现代人格方面的作用。笔认为,大众化异化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这就是意识形  相似文献   

10.
人在进行思维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逻辑思维,即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获得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和做出合理的结论;另一种就是直觉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直觉思维就是逻辑思维的凝结或简缩,从表面上看,直觉思维过程中没有思维的"间接性",但实际上,直觉思维真正体现着"概括化","简缩化".  相似文献   

11.
<正>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汉字的不断形声化、简化、美化及异化等原因促使了部首"艹"的不断演变。1.形声化形声化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汉字的发展过程,就是汉字朝着形声化方向演变的过程,这在形声字所占汉字的比重中便可以看出。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形声化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方向。形声字有声符和形符组成,大多数形声字以声符表示形声字声音,以形符表示本意所属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唐朝的王之涣在《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作了通俗而深刻的阐述,他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一境。"把文学情境论迁移到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就是课堂情境化和情境课堂化。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的"五个形态"的第一个形态,就是"在情境中发现疑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应创设学生独立研究的情境"。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从怀化市某中学了解到,该校初二的15名学生因不满教师体罚,不适应学校封闭式教学管理,而集体翻墙逃离学校。学生们如是说":实在忍受不了学校这种痛苦的日子了,只好从学校逃走了","不是用棍子打就是扇嘴巴"。学生经过半月的"逃亡"生活之后,终于被"抓"回了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折射出当今学校教育功能的极度异化,学校异化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人,但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标异化、教育过程异化和教育管理异化等现象,造成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产生偏差,导致教育出现竞争化、功利化和技术化倾向。要改正这种倾向,就必须回到教育是"影响"人这一本质属性,通过各种措施优化其"影响"效果,而不是让教育背负上过多的职能,成为"异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学校里经常听到有些语文教师抱怨作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启而不发","言之无物"。其实,这一较普遍的问题有个关键的原因,那就是教师把作文教学孤立化了,缺乏联系的、综合的考虑,学生没有成为作文的主体,只是被动地作文。针对这种现状,我进行了"作文教学四结合"的实践,即写作与生活结合、写作与读说听结合、阶段性与过程性结合、精讲与多练结合,这样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思路,强化了作文训练的过程性,对学生  相似文献   

16.
图形,是数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培养读图能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所接触的线段图、几何图形、坐标图等图象较抽象,条件隐蔽,关系复杂.可以采用"图文结合,化零为整","图绘结合,化静为动","图型结合,化虚为实","图策结合,化难为易"等策略,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17.
欧哲史上怀疑哲学经历了一个由"破"到"立"的过程.早期怀疑哲学是从解读矛盾,破除陈规开始的.近代怀疑哲学由"破"入"立",开始了由认识论向方法论的转变。怀疑哲学的"破"与"立"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实践是"破"与"立"的支点."破","立","行"的结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从怀化市某中学了解到,该校初二的15名学生因不满教师体罚,不适应学校封闭式教学管理,而集体翻墙逃离学校.学生们如是说:"实在忍受不了学校这种痛苦的日子了,只好从学校逃走了","不是用棍子打就是扇嘴巴".学生经过半月的"逃亡"生活之后,终于被"抓"回了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折射出当今学校教育功能的极度异化,学校异化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从课标的界定来看,"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显语用价值,让学生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出发,思考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是在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自我异化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人的本质异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法权化了的世界,正是由异化劳动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总体异化.它表现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同时,又表现为那些体现着所谓"正义"的《林木法》《谷物法》《工厂法》等法律条文,都不过是工业资产阶级、贵族和不法商人为了攫取一切可能利益的庇护伞.于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异化,决定了在市民社会的日常交往活动中出现的交往异化,而这一切又都是由商品和货币这些异化存在物决定的.因而,从"异化劳动"到"交往异化"的转变,实际上,正是马克思从带有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