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民族服饰是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地处滇中腹地的玉溪市,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除汉族外,玉溪世居的少数民族还有彝族、哈尼族、傣族、回族、白族、蒙古族、苗族、拉祜族等。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问卷方式对云南的五个民族组(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和傣族)的英语学习者进行语言迁移的调查和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交语用迁移和语用语言迁移,研究二语和三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上的异同。希望本研究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及相关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元江县民族中学教学工作期间,我对全县的英语教学现状作了一番调查,兹将调查所得整理如下:一、英语教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玉溪地区南部;全县总面积为二千八百五十八平方公里。其中,高寒山区和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8%,元江两岸的江谷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2%。元江县是多民族聚居县,县内生息着哈尼族、彝族、傣族、汉族、白族、拉祜族、苗族和回族及少数山苏族等九个民族。全县总人口为169877人,其中,三个自治民族的人口为  相似文献   

4.
对2010年云南省的汉族、白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纳西族、傈僳族等7个民族学生的健康状况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总体比2005年有所改善,但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大幅增加,部分民族学生肺活量及速度、耐力下降,视力不良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民族中学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民族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王极盛<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20名民族中学的高中学生展开调查. 结果:民族中学高中生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是45%.其中轻度心理问题占41.9%,中度心理问题占3.1%;女生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显著高于男生,高二学生在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平衡因子上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在学习压力因子上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三;彝族和傈僳族学生在强迫因子上显著高于汉族学生;非班干部在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班干部;留守孩在适应不良因子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孩.结论:重视学生轻度以上心理问题疏导,加强对特殊学生关注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1在成就动机等基本非智力因素水平上,背景生与优秀生均有显著差异; 在成就动机、焦虑水平、好胜心和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上,背景生与问题生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无显著差异.2初中背景生在焦虑水平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焦虑),在其他非智力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1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来自青海的蒙古族、贵州的苗族、云南各地的傈僳族、白族、彝族。傣族和基诺族共8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有9种酶检测到多态,共计48种单倍型.结果表明:彝族和白族人群的mtDNA变异度较大;在与非洲、东南亚、美洲、欧洲人群的横向比较中发现一些典型的突变位点,如:10394c和8994e.  相似文献   

8.
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保山市潞江镇处于怒江峡谷地带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中心区域,德昂族是该地区的世居主体民族之一,聚集地白寨居于汉族与傣族村寨中间,处于汉族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包围之中,是典型的“与汉为邻”的“民族互嵌型社区”。从保山市潞江镇白寨德昂族音乐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为“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智力因素是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的因素,如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本研究对一所本科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三年级36名少数民族学生与341名汉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滇中通海县高大傣族彝族乡的傣族在语言、饮食、居住、节日等方面已基本汉化、部分彝化,但仍保留着"竜林"文化。对高大乡摆夷寨及代办村祭竜的个案研究说明,傣文化的根、傣民族的魂或许就是"竜林"文化。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民族文化互化总是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各方影响,它们之间不总是对等、平衡的。滇中塔甸村彝汉杂居现状,是彝汉两个民族在共同地域上长期文化互化的结果。塔甸村彝汉双语使用现状,因汉语作为国家民族共同语的强势地位,总体上呈现出彝母语语用功能有所减退的趋势。为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民族语言关系,应大力开展相对弱势的彝母语教育和传承。单向度的彝母语教育和传承,离不开作为母体的彝族文化传统的整体传承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彝族,是凤庆县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近年来,国内对彝族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是,有关凤庆彝族的源流问题,还很少有文章对其进行专门探讨。文章主要结合凤庆的历史沿革,参考古代典籍文献,对该问题作一个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贵地区2005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侗族、布依族、傣族、白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0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云贵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理白族人民受内地先进的文化思想和建造技术的影响,在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兼收并蓄,最终形成有白族特色的木雕艺术风格.如今,白族木雕艺术已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白族民间的"孝"文化是白族社会与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更是汉文化强力影响与渗透的产物.白族民间"孝"文化的繁荣既形象地揭示了白族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也生动地展现了外来文化与某一民族的社会和文化传统契合时文化传播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语与英语的语言特点(语音、语法等方面)异同之对比,分析母语干扰白族学生英语学习,包括语音干扰、语序干扰等。提出一些针对白族学生英语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中的道德观念是在傣族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由统治者所制定的占统治地位的法律和道德的意识形态,其中明显地渗融了汉文化的因素,但依然保持着傣族道德的独立特色,同汉族(儒家)道德理性截然不同,其伦理观在理论上从4个方面体现出它的重要特征1.伦理道德同其政治上的统治秩序相一致,本质上是伦理--政治规范;2.封建社会初期以道德习俗为基础建立的一套古朴法规是融道德与法律为一体的,法规既是道德秩序又是法律规范;3.其价值取向在社会个体上要求的是一种和顺型的人格模式;4.其哲学理性基础是外在的,而且是不自觉的,是隐在的和外在的超越价值本原,与汉族主流的自律伦理--心理模式相反.  相似文献   

18.
滇中彝族纳苏人传统的祖灵崇拜,完整地体现在其民间丧仪上,主要有报丧、停尸、守灵、叩请执事、家祭、堂祭、出殡、下葬、扶山等几个过程,仪式仪轨复杂繁琐。考察这些仪式,可以发现,由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加上邻近汉族文化的影响,当地彝族民间丧仪已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出现了明显的汉儒丧礼痕迹。  相似文献   

19.
傣族的丧葬习俗具有丧葬形式的多样性、丧葬礼仪的等级性、肃穆丧事活动的娱乐性、丧葬习俗的宗教性和丧事活动从俭的现实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与傣族社会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