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 ,不仅对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构成障碍 ,而且对大学校园秩序甚至社会安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分析了大学生越轨行为现象及其发生的基本原因 ,提出了预防和处置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心理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不仅对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构成障碍,而且对大学校园秩序甚至社会安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的越轨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基本概念,列举了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各种表现,并对越轨行为进行了类型划分;然后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越轨行为进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越轨行为的频发,也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理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有多种类型,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对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消极的影响。当前要究根溯源,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防范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每一种因素都作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校规校纪和犯罪层面上的越轨行为进行剖析,以准确把握和了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状况,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越轨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且给校风建设、校园安全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可借鉴社会学相关理论对高校学生群体越轨行为加以界定,对导致其发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引导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学生群体越轨行为的发生率,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越轨行为探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陈世宜王利福关键词:大学生越轨行为原因对策一、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1.从众从众是一种较普遍的行为,它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与别人相一致的行为。社会学家认为背离一个集团的行为往往会符合另一个集团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学的角度,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与越轨程度研究结合起来,普遍地比较两者作用的影响因素,比较其异同,哪些因素是均发生作用,哪些因素是在某一阶段发生明显作用,以发现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差异的影响更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传播方式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对引起大众传播的社会活动有较强的融入度,对引起广泛舆论关注的社会问题有较高的参与度。但大学生处在向生理成人和行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思想尚不成熟,易受身边文化环境的影响。网络传播本身的特点、网络传播信息的形式以及网络报道形式等,更易影响大学生对事态的兴趣和关注度。网上大学生越轨行为信息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起到警示效应,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消极影响主要是引起大学生模仿冲动,诱发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社会公德、违反校规校纪和违反法律法规.当前,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取向间的矛盾与冲突、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都使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呈现增长势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控制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主要举措,应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法制教育这三方面作为教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越轨是对规则的违反。因为规则具有变动性,外在主体总是具有控制意图和个体内在的趋利性等因素的存在,使越轨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但越轨并不总是消极的现象,它也具有正功能,它可以明确规则的目的和要求、暴露旧规则的不足、推动新规则的建立和引导社会变革。正确认识和评价越轨的正功能,对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是特殊的网络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具有虚拟性、超地域性、社会性的等主要特征,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上主体自身素质缺陷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外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主要有技术控制、法律控制、教育控制和道德控制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探讨父母监管与同伴影响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1.初中生的越轨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越轨行为显著低于男生; 2.父母监管和同伴的纪律行为会降低个人的越轨行为,而同伴的越轨行为会提升个人的越轨行为; 3.父母监管对男生的越轨行为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女生,而同伴行为对个人越轨行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教育者在越轨行为的控制上,应当同时考虑到父母与同伴的影响,充分发挥父母与同伴的正向作用,减少同伴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不断出现,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影响学业;痴迷网恋,误入歧途;网络失信,遣德缺失;越轨犯科,身陷法网.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和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互联网法律,从而预防和制止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越轨行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约定俗成的或者有明文规定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就学生而言,他们的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背教育机构、学校和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和现象.一提到越轨行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调皮、爱出风头、学习成绩差、经常破坏班级秩序的学生的形象.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喜欢那些温顺、听话、遵守纪律的学生,而厌烦那些经常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许多老师就认为,正是学生的越轨行为,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给别的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一定要严惩学生的各种越轨行为.其实,这都是对学生越轨行为的一种误解,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越轨行为.由于大多数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消极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本文在对学生的越轨行为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学生越轨行为的积极方面讲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依赖长久的稳定。对越轨行为的分析、研究与控制,无疑是新世纪社会学者们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越轨行为进行明确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界定,接着逐一考察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越轨社会学理论的缺点,最后运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来分析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讨论越轨者与其行为反应者的互动、越轨者与越轨群体的互动,得出结论:越轨行为是越轨行为者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互动的产物,双方共同建构了越轨行为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失范理论认为学生会发生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而不是学生自己,因此而成为极其具有重要作用的剖析越轨行为原因的社会学理论.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社会正是默顿所说的"失范"状态的社会.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失范理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矫正或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波 《教书育人》2013,(27):30-31
一失范行为的界定"失范"一词源于希腊文,最早指不守法、尤其指亵渎神的现象。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以此说明"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由于社会处于变革期,使得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这就是失范。如今,高校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制度的行为等违规、违纪行为,具体包括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学综合性与复杂性程度的日益提高,科学合作的趋势日渐加强,其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已成为现代科学互动的最基本方式.人们通常认为合作研究可能会降低科研越轨行为的发生几率,但事实上,随着合作的加强,由于科研人员的潜在督察员的功能失职和合作研究中越轨行为的隐蔽性,科研越轨行为并没有明显减少.为了防范科学合作所引发的科研越轨行为,可以在设立专门监督机构的同时,加强科学道德规范教育,完善科研人员的社会化过程,提升科研个体自身的学术修养,实行自律和他律并举,以有效遏制科研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