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约翰·斯坦贝克的第一部著作发表于1929年,即美国股票市场价格大跌的一年,因此他被称为大萧条时期的最重要的作家。他满怀同情地刻画了受压迫的加利福尼亚贫困农民、移民、劳动工人和失业者的形象,使读者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疾苦。他创作的主题通常是颂扬老百姓善良宽厚的品德。他认为这些人要比冷酷的官场人物,比为赚取利润而失去人性的剥削者高尚得多。约翰·斯坦贝克出生在加利福尼亚萨利纳斯一条长长的山谷里,他的作品常常以这地区为背景。他的父亲是位富裕的磨坊主,兼任县里的官员,他的母亲是教员。连同他的三个姐姐,这一家人都喜欢读书,因而斯坦贝克在学校里成绩也很不错。他断断续续地在加利福尼亚的一所大学里学习了五年,攻读文学,选修写作。他利用学期间隙干各种  相似文献   

2.
如果大自然能为了有人深入了解它的生活并歌颂它而向他致谢的话,那么它首先会感谢米哈依尔·普里什文, 米哈依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这是供城市里使用的名字。在普里什文感觉到犹如在自己家中一般的那些地方——在护林巡查员的农舍里,在烟笼雾锁的河滩地上,在俄罗斯田野的云层和星空下面,人们只不过称他为“米哈雷奇”。显然,每当这个人消失在城市里的时候,人们都会感  相似文献   

3.
南非著名作家、前自由党领导人艾伦·佩顿于今年4月12日在德班附近的家中逝世,享年85岁。他的妻子安妮·佩顿在他死后接见记者时说:“他心满意足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一个星期前,佩顿在德班接受一次食道癌切除的大手术,但手术没有成功,佩顿出院后不到一  相似文献   

4.
英国演员伯顿逝世英国演员理查德·伯顿于1984年8月5日在瑞士病逝,终年五十八岁。伯顿在日内瓦附近的赛利涅自己的别墅里病倒后,被送往日内瓦湖畔靠近尼翁的一家医院。据医院一位负责人说,他在那里经医生检查后,旋即转往日内瓦的州立医院,在该院去世。他的姐姐凯瑟琳·托马斯夫人在她南威尔士的家中说,伯顿先生死于脑溢血。伯顿是南威尔士的一个矿工的儿子,他的很多影片享有国际声誉,如《克娄巴特拉》(一译《埃及艳后》)、《喜剧演员》、《马》、《悍妇驯服记》(一译《驯悍记》)、《从寒冷中来的间谍》、《贝克特》、《巨蜥之  相似文献   

5.
从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的小说可以看出他受到英国19世纪作家如狄更斯和现代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深刻影响。这也许是由于他青年时代自身的历史背景所决定。他在澳大利亚度过一部分青年时代,饱尝了守旧的殖民地的滋味;另一部分青年时代是在英国度过的,在那里他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文学创新时期。怀特出生于澳大利亚上层社会的一个“古老”家庭。这就是说,他的祖辈在19世纪中叶就在澳大利亚定居了。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牛马成群的大型牧场,非常富有。1912年他父母亲在伦敦旅行时生下了他。幼小时,他父母亲把他带回澳大利亚,随身雇了一个苏格兰保姆来照料他。帕特里克·怀特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而他父亲却希望有一个健壮的儿子来帮助他管理牧场。做母亲的认为他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在帕特里克·怀特14岁那年,母亲又把他带到英国,送他到一所著名的儿童学校去读书。在学校里怀特  相似文献   

6.
一年与一生     
瓦连京·费多罗维奇·布尔加科走是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后一位秘书。布尔加科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为俄罗斯和苏联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布尔加科夫的女儿达·瓦·萝玛柳克关于父亲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安德鲁·怀斯(AndrewWyeth191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名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海风》早为世人所知,在他30岁左右时期完成的作品里,以极其写实的手法表现的山野、草地、木屋、门窗、道具等等,可以说是精细入微,用深沉厚重的茶、褐、灰、白的感人色调和他那别具一格的选材以及非常自然而又简单朴素的构图,都能使人体会到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内涵,并唤起你无限的暇思。安德鲁·怀斯六十年代后期的作品《遥远的地方》、《克利斯蒂娜·欧逊》、《远雷》、《克尔·库尼尔夫妇》(考古嗜好者)等在中国出版的…  相似文献   

8.
才气焕发的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1829—1896)是拉斐尔前派社的创始人。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出生于南安普敦。他的父母看出他早熟的天资,在他九岁时便迁居伦敦。是年他荣获皇家艺术学会绘画银质奖章。他十一岁进入皇家艺术院附属学校学习后,荣获一系列的奖赏,其中包括1847年的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听说过供盲人识字用的布莱叶盲字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方法被称为“布莱叶”方法以及布莱叶是谁。 1812年,路易·布莱叶还是个小孩子。他住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他父亲在那里开了一家制造革制品的小店铺。一天,布莱叶在父亲的铺子里玩耍,拿起一把尖端锋利的小工具。路易跌倒了,工具的尖头扎进了他的眼里。他双目失明了。那时他才七、八岁,但走路时却不得不借助一根藤杖摸索着前进。镇上的人们每当看到这个两眼全瞎,靠着藤杖探路的小孩沿着街道摸索着向前走时,心里都难受极了。几年后,路易到巴黎的一所专为盲人开设的学校去学习。在那里,他学会了识字,凭着手指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在距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镇。这里有占地338公顷的托尔斯泰庄园,他在庄园居住约60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宏伟巨作,使托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文豪地位。然而,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可以说并不亚于文学。19世纪50年代,作家致力于普及教育,他在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托尔斯泰在给姨母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我有一桩不能放弃的诗一般的美…  相似文献   

11.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许多信件和书稿上的署名都是“帕帕”(Papa),有不少人以“帕帕”称呼海明威。那么,他从何时何地又何以被唤作“帕帕”则很少有人知晓。101岁的古巴老人格雷格里奥·富恩特斯曾是海明威的“皮拉尔号”渔船的船长,他从1935年到1960年一直以船长的身份陪伴着海明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老人与海》中捕鱼老人的生活原型。他在晚年回忆了与海明威相识相伴的岁月,也透露了“帕帕”一名的由来。下面是老人对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是一艘古巴渔船的船长。有一年,古巴人派我去美国的新奥尔良。渔船在航行途中遇上了…  相似文献   

12.
刘伟 《世界文化》2007,(6):16-17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在路上》是克鲁亚克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它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和威廉·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共同构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学与化运动的基础。到2007年,这部影响了无数年轻人的小说出版已经整整5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本杰明·迪斯累里 (1804.12.21—1881.4.19) 我活得相当不错,不过我也不害怕死。录自W.F.莫尼彭尼和G.E.巴克尔合著: 《本杰明·迪斯累里传》(1929) 本杰明·迪斯累里于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柯曾街他的寓所去世。他克服了由于自己的犹太血统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他生长在犹太教徒家庭,于1817年受洗),摆脱了巨额的债务负担,他的名气也仅仅是思想活跃,穿着时髦。他在政坛上崛起,  相似文献   

14.
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坐落在巴黎蒙马特山脚下的一幢楼房里。这所房子过去曾是艺术家莫罗本人的住宅和画室。关于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守旧的感觉。就拿一件事来说,人们不能径直进馆,而是要象登门拜访似地先按门铃,等保罗·比特尔出来开门领你进去。保罗·比特尔是博物馆的管理员。进馆后,他卖给你一张门票,一些明信片,甚至销售几本关于居斯塔夫·莫罗的书籍。保罗·比特尔是最近出版的关于莫罗博物馆近五千幅画的目录的作者。尽管莫罗(1826—1898)晚年曾在巴黎美术学院里教过马蒂斯,罗奥尔及阿尔贝·马凯,并且受到超现实主义之父安德烈·布列东的尊敬,但仍有人认为他在艺术实践上走进了死胡同。对莫罗轻视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他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当乔治·维涅来到法国西南部城市蒙托邦,接任具有百年历史的安格尔博物馆馆长之时,他非常恼火地发现隔壁的办公室里堆满了100多个破旧不堪的纸板箱。箱里装的是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的遗物。他曾是雅克·路易·大卫的学生,可是,艺术馆里竟从未有人仔细地查看过这些箱子。过了一年,巴黎多塞博物馆的一位35岁的艺术史学者维涅才来查看这些被认为可能装有安格尔用来指导自己学生的一些资料的破旧的纸箱。当维涅打开第一只箱子时,  相似文献   

16.
1930年7月7日,在英国苏塞克斯柯南·道尔的家,英国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同他的创作者———柯南·道尔——一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对于他的许多读者和崇拜者来说,所有侦探小说里最著名的大侦探似乎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许多人认为,福尔摩斯是根据爱丁堡的约瑟夫·贝尔博士创造的,这或许是真的。然而,毫无疑问,真正的福尔摩斯就是柯南·道尔爵士本人。柯南·道尔有着不平凡的多彩生活——他即是个学生、物理学家、作者、而且还是个唯心主义者——我们知道他一直是以私人侦探身份出现的。他坚持正义,鞭挞邪恶,寻求真理,敢于揭露官方的弊病…  相似文献   

17.
冈特·格拉斯在他的小说《铁鼓皮》初版时年仅30岁,这部关于小人物奥斯卡·马策拉特的小说取得巨大成功,20年后被福尔克尔·施勒恩多夫改编为电影,使引起争议的奥斯卡更加驰名。然而,尽管格拉斯一直在努力拼博,却再也没有创作出象《铁皮鼓》那样成功的作品。尽管他的其它作品如《非人的岁月》和《比目鱼》等都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远非《铁皮鼓》那么为人们所喜爱。有时他  相似文献   

18.
刘伟 《世界文化》2005,(7):12-13
50年前,即1955年的10月13日晚上,美国旧金山的第六画廊里挤满了青年人,他们来这里聆听的是一次在美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诗歌朗诵会。正是在这次朗诵会上,艾伦·金斯伯格朗诵了他的诗作《嚎叫》,代表“垮掉的一代”向社会发出了愤怒的、声嘶力竭的抗议。这使他成为“垮掉的一代”一名主要代表人物,这一夜也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诞生之夜”。而金斯伯格此前一年的经历,与这一夜是密切相关的。西行1954年,28岁的金斯伯格结束了在古巴、墨西哥的游历回到美国。这时的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像想象的那样年轻了。同时他也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多才多艺、精力充沛的伯恩斯坦在众多的领域里出类拔萃:音乐、知识、爱情、家庭和恶习1988年伦纳德·伯恩斯坦的70岁生日晚会在马萨诸塞州的坦格尔伍德音乐中心举行。他的同行贝弗利·西尔斯和昆西·琼斯等都前往祝贺。伯恩斯坦的大批崇拜者出席盛会,使晚会大为增色。劳伦·  相似文献   

20.
在达·芬奇存世不多的画作中,《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麦琪的礼拜》、《维特鲁威人》等不朽名作不仅是画院学生临摹的范本,其故事也是艺术史专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美国作家丹·布朗却在《达·芬奇密码》中借用历史学家和符号象征学专家告诉读者,达·芬奇这些画作创作的动因并非艺术史说的那样单纯,“秘密都被掩藏着,也许藏匿在油彩下面,也许藏匿在平面图的密码里……”总之,“对现代圣杯的追寻者而言,列昂纳多·达·芬奇始终是最大的谜团。”虽然,此说法可能是因情节需要而制造的悬念,却为我们品读达·芬奇的绘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