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纯 《中学理科》2006,(2):F0003-F0003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挫折教育?是不是只有批评、惩罚、吃苦才是挫折教育呢?实则不然.挫折教育其实就是抗挫折教育,即学生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善于及时自我调整心态,提高整个身心的抗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挫折的两面性与挫折承受力 (一)挫折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 中学生若对挫折处理得法,就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意义。首先,挫折能激发学生的行为力量。挫折是一种内驱力,它能推动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身处逆境但却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夙愿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就是挫折这种内驱力驱动的结果。其次,挫折能增强学生的承受力。学生历经的艰辛、遭遇的挫折比较多,挫折经验就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现在中国的教育是不敢惩罚的教育。大多老师根本不敢批评、惩罚学生。普遍存在溺爱、赞美教育和缺少挫折教育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大多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他们认为被老师批评是受了伤害。性格外向的学生会顶撞老师,以发泄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不满,内向怯懦的孩子则可能伤害自己,如哭泣、离家离校出走、怀恨在心或自杀等。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学校中一个14岁的孩子自杀,因为这个学生往老师身上甩钢笔水,被老师批评了。这样的例子不少,甚至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也会做出很极端的举动。  相似文献   

4.
宋炎玲 《河南教育》2005,(11):42-42
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芎粤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5.
小议批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当小学班主任已经8年多了,随着不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我越来越认识到尊重和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毕竟爱面子的心理是人所共有的,谁都不愿在人前受指责。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应讲究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一、理解批评的含义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说,批评是对少年儿童的一种挫折教育,是他们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现在的孩子,特别是一些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过于优越,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意志品质和生活能力确实比较差,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缺乏应付挫折的能力,一旦遭遇挫折,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往往很极端,这使家长和教师都普遍感到担心和困惑。如何使幼儿面对挫折正确把握自己,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奋进,克服赢得起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一般可以给孩子创设哪些“挫折情境”呢?  相似文献   

7.
姚远 《教书育人》2010,(6):23-24
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伴随挫折。虽然学生的经历较浅显,但也会遇到诸多挫折。由于学生的经验浅,抗挫折能力弱。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活绝非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使学生明白,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能是一个漫长、曲折和艰难的过程,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在生活、学习中不怕困苦,不怕挫折;使他们懂得,只有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勇敢面对挫折,才能够实现其目标。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抗挫折能力会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将"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奖惩分明、批评教育、挫折教育相结合,发现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9.
赵延武 《新疆教育》2013,(15):251-251
中考是一道分水岭。被重点高中、普通高中拒之门外的学生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中职,成为一名中职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学习怕苦、干活怕累、意志薄弱、不思进取。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么无所适从,要么不战而败,缺乏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能力、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初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学生承受批评和挫折的能力十分脆弱.再加上部分家长过分溺爱.一些老师责任心的缺失.赏识教育一统天下.使得惩罚教育越走越远。现在许多学校把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当作一条高压线.一旦有教师碰触即与师德相联系.上纲上线.评优评先一票否决。个别地方甚至出台了禁止批评和变相批评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