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0月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常学常新,它高瞻远瞩、旗帜鲜明地为教育改革和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具有长时期的指导意义。“三个面向”,相互依存,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核心是现代化,让中国尽快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迎接来自西方的挑战。历史教学要贯彻“三个面向”,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教学也只有贯彻“三个面向”,才能充分体现出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并把历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历史教学怎样贯彻好“三个面向”,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必须抓紧、抓好。第一,适…  相似文献   

2.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发表已整整一年了。通过一年来的学习,认识到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是教育战线的指导思想,也为中学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必须认真贯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尤其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后,历史教研开展得更为深入和扎实。这对于改革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当前历史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介绍。第一、关于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有的同志提出,“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整个教育改革提出的总的战略指导思想。历史教学必须贯彻“三个面向”的要求。鉴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历史教学要贯彻这个精神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有的同志指出,以“三个面向”指导进行历史教学改革,是全国历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上的出发点和长期奋斗目标。我们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强马克恩主义理论学习,加强对教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教育的新要求,为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指出了根本方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教育的指针。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精神实质,主动、自觉地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做战略上的协同和战术上的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教学应发挥的教育作用。本文试就历史教学领域里贯彻“三个面向”的问题,特别是历史教学如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谈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5.
在欢庆建国三十五年来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深感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力求赶上事件的发展,作出总结、作出结论,从今天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以便应用于明天。”  相似文献   

6.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在为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我国教育事业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思想。但是,具体到各个学科,如何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这却是一个有待认真研究落实的问题。比如,历史教学如何贯彻“三个面向”,在史学界理解就很不一样。历史学的特点是具有“过去性”,所讲述的内容是过去的史事,例如讲述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史、奴隶社会史于今天究竟有什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三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平同志的《题词》,拨导及时,论断精辟,思想深邃,具有指导现实、高轩历史、推动实践、和丰富理论的深远意义。“三个面向”指明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三个面向”提出了我国教育事业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战略任务,“三个面向”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中南高师历史教学法会议在衡阳召开。讨论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1.对“三个面向”的理解;2.它给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3.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4.在对比实验中逐步建立中国式的历史教学体系。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者的理解,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是统一的整体。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家认为:(1)“现代化”就是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要为现代化服务;(2)“世界”就是教育的质量,要用世界的高水平来衡量,教育的改革要注意世界的新动向;(3)“未来”就是教育工作的周期比较长,要为未来的发展准备人才。同志们深切感到,“三个面向”对我们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怎样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改革,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一、要从根本上保证历史课的地位,真正发挥历史课在实现“三个面向”小的重要作用。“三个面向”的提出,提高了历史课的地位。这首先是把历史和现实、未来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要创造美好的现在和光辉的未来,必须继承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共产主义大厦不是空中楼阁,“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列宁全集》第31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包括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一个知识面广、博古通今的人往往“愈可以觉悟中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为整个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项根本方针。十年来,在“三个面向”的指示下,历史教学改革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历史教学方法论的探讨以及历史教材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仅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也是改革我们各科教学的指针。历史学科如何贯彻“三个面向”,加速教改步伐,是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都在考虑和探索的问题。今年5月12日,本刊编辑部在天津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协助下,邀请本市一些历史教学和教研工作者座谈了这个问题。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于下。我们希望,历史教师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努力探索、积极改革历史教学,并把你们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写出寄给本刊。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十五年来,在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是要通过改革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来实现的,所以各科教学贯彻“三个面向”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发展与各国经济文化上交流为世界作出贡献,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所需要的素质上。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具体进行方法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历史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竞争、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在新形势下较好地发挥历史学科教书育人作用的途径,两年来,我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为主线,以巩固知识、发展智能和创造力、树立革命理想为中心,在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知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了四环节的历史课外育人活动。具体做法如次: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三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挥毫书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六个大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平同志著名的精辟论断:教育要“三个面向”。 一九九三年教师节,在首都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大会上,李岚清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  相似文献   

17.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朱丽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首先是在教育系统谈的。既然教育要“三个面向”,那么科技要不要“三个面向”?经济要不要“三个面向”?教育的“三个面向”跟其它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8.
“三个面向”理论意义的再认识马世毓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三个面向”探索性地解决了我国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破旧立新问题;“三个...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为北京市景山学校的题词。“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三个面向”题词,领会其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把一个崭新面貌的教育事业带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20.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课外活动中丁淑宏在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外活运这个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树立理想为中心,在认真搞好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年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