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其特质是情感审美,教育方式是以艺术美去育人。美术教学艺术是情感交流的艺术,它能够表现的主要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应和心理体验,所以美术教学在学生审美情感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恰当的时机,通过教学立意的提升,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赋予我们美术教学过程更深的内涵,让她们在学习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奔向更加完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艺术以情感表现为宗旨,艺术教育更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体验,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情感要素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轻情的失衡现象,制约了美术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此,我们通过情感教学策略,即从美术教学中情感活动规律出发,坚持情感主线,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情促教、情知合一,全面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通过人的情感,运用视觉形象和造型表现,传递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中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包含了情感的因素,在培养学生方面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中美术学科将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以及美术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绘画技巧,还可以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情感解析能力,促使学生在未来绘画创作过程中自然融入思想情感,赋予绘画作品一定的精神内涵。因此,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学一定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施东敏 《教师》2012,(9):114-114
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体验,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交融,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美术课又称为“图画”课,由于这种学科本位化的狭隘教学观,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因此,美术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美术就是教学生绘画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美术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审美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谢海昀 《成才之路》2014,(32):98-98
正初中美术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先对自己的情感素养进行提高。只有教师具有让学生佩服的情感素养,才能使学生愿意服从自己的引导。教师的个人形象,对于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关系着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效率。教  相似文献   

7.
窦英倩 《天津教育》2022,(17):135-137
<正>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渗入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依据学生实际状况,合理创设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与学科思维,实现学生在美术学习进程中不断进步,全面发展。美术主题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主题并围绕主题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在主题教学中不断延伸,促使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笔者对审美素养视域下的美术主题教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对美术主题教学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美术,是对学生的美育培养,教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社会观,而情感与审美往往是分不开的。人们在欣赏美的事物时往往会带来情感的变化,在创造美的时候也需要运用到情感的因素。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情感教育提升美术教学的教学深度和教学内涵,本文将从此角度入手,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幼师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能掌握幼教工作所必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的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术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感情,还能揭示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等,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途径。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辅导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中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方式符合现代教学要求,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情感充分融入美术学习内容中,充分感受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本文就此探讨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吴松茂 《新疆教育》2012,(11):179-180
美术的“审美快乐”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作用到心理结构的各个不同层面,使整个意识活跃起来,产生一种轻松自由、愉悦的情绪体验。美术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以提高审美意识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作为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外,还要通过美术愉快教育使学生体验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品富有艺术和情感,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因素。因此,将情感教育纳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是追求真理、探索内在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也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此外,通过情感教育的视角来学习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发挥德育的创造性教育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为主要对象,介绍了情感教育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改革中,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已成为审美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直观的美术作品,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美术欣赏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必需的知识要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美术概念及社会作用,并认识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而探讨美术作品的情感与精神表现。美术欣赏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生活中真正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思想品格。小学美术对于学生的美育情感教育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审美能力培养贯穿至美术教学全过程。本文基于此背景,简要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审美能力,并提出具体的美术教学策略,希冀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与质量,促使学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美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术是情感艺术,美术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美术表现情感特质的揭示,强调情感教育是美术教育的生命所在,情感体验是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美术学科应特别注重对人的情感的研究与探索。论文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引导情感投入;构建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利用美术作品的美感效应,获得情感体验;鼓励大胆的艺术创造实践,推动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16.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像与全身人像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因而,素描头像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它通过情感、形象、审美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与表现,并且在美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艺术修养,陶冶审美情趣.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借助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左雅丽 《新疆教育》2012,(20):212-212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即美术教学生活化。应引导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术,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勾勒出“生活画面”。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由此,可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姚艳红 《新疆教育》2013,(6):143-144
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内容。新课改后的美术课教学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争美能力。那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20.
美术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目前中职教育的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为,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大大提升,这其中素描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职学校中素描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了探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提出优化学生审美情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