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尼采的鞭子     
尼采在其著作《查拉图斯特拉》里说:"你要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对此,有两种解读。第一种说法是,"超人"尼采歧视女性,认为女性就像小猫小狗一样低人一等的生物,不听话了就该用鞭子教训,正如中国俗话所说,"打到的女人揉到的面"。第二种是罗素的解释:"尼采带  相似文献   

2.
成为你自己     
知道尼采是个疯子的人,远比看过尼采文章的人,多得多。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3.
《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陈志夏译《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莫光华译《哲学的主要问题》,钱敏汝译[德]格奥尔格·西美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历史如何可能?青年西美尔在1892年撰写了《历史哲学问题》一书,献给他的母亲。不久,西美尔  相似文献   

4.
德国大哲学家、诗人尼采(1844-1900)是近代最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曾被纳粹分子肆意曲解和利用,希特勒曾亲自拜谒尼采之墓并把《尼采全集》作为寿礼送给墨索里尼,因此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尼采常常被视为恶魔式人物。然而,最近英国广播公司通过网上投票选举“千年十大思想家”,尼采的大名却赫然在榜,同时入选的还有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尼采已经逝去一百多年,但是他对世界究竟有多大影响,至今也不能盖棺论定。在思想史上,我们甚至可以在公元纪年之外,另外增添一种尼采纪年,把现代思想分为“前尼采时代”和“后尼采时代”。关于尼采的思想旅行,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过《尼采在中国》和《尼采在西方》两本资料汇编,中国学者也就尼采的接受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所以,在一篇文章里详述这个过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张念简要地纵向复述尼采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之后,从解放、鬼脸、女人这三个角度出其不意地横向进入,白刀子进、白刀子出,试图另辟蹊径、兵不血刃。她既是在复述尼采的思想旅行,又参与了这次旅行。至于何时在复述,何时参与其中,就需要诸位来鉴别了。王晓渔  相似文献   

6.
我译的《悲尉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了。这本书收集了尼采的美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瓦格纳在拜洛伊特》、《瓦格纳事件》,集中论述美学问题的章节《出自艺术家和作家的灵魂》、《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以及其他有关美学的论文或著作选段,计11篇,28万余字。当然,遗漏在所难免,但总算为我国读者和学者了解、研究尼采美学思想及其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份比较完整的材料。翻译尼采作品并非易事。尼采是一位大哲学家,又是一位大  相似文献   

7.
夏丽  杨昌霞 《兰台世界》2015,(1):118-119
王国维《叔本华与尼采》一书中的《灵魂三变》和《小人之德》,是1904年王国维以文言文的形式,对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著中的两章进行了翻译。由此,中国知识界开始了翻译尼采著作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塑造德国精神的两位伟大思想家,尼采与瓦格纳自相识以后,二人的名字便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从尼采早期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可以看到二人思想的“合”与“分”。而“瓦格纳事件”则透露出,在尼采心目中,“瓦格纳”俨然成为德国精神的象征和代名词。因此,尼采与瓦格纳的分道扬镳不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冲突,也是尼采与他心目中的寄托的决裂。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近日发表一篇《听副县长感叹"想廉洁很难"》的文章,说一个副县长用工资给自己夫人买了一条镀金项链,结果别人都不相信是用他自己的工资给老婆买的。于是他感叹:为什么别人会不相信呢?为什么想廉洁会这样难?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名,明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马镇人。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文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满明末的腐朽统治,毅然放弃任官,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艰苦卓绝的科学考察事业,是我国古代罕见的旷世独步的奇人。在旅游考察中,他主要以日记的形式,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篇幅最大、最为杰出的游记著作——《徐霞客游记》。钱谦益曾称:"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国际著名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赞美他有"惊人"的地理考察能力;我国学术界名流梁启超称他为中国学术史上的创新者;毛泽东曾在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号召大家学习徐霞客的求真考实精神;李先念则在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之际欣然题辞:"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徐霞客游记》有多少版本?各有什么特色?它们是怎样演变的?这是深入研究《徐霞客游记》这部历史名著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设想柏拉图的作品丢了,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我们就根本无法想象这样一位古代哲人,他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尼采《柏拉图对话研读入门》柏拉图是诗人?在坊间流行的无数西方哲学史撰中,尽管柏拉图都位居要席,但我们很难见到柏拉图是诗人、柏  相似文献   

12.
1956年春,大概是三月间,我到纽约胡适之先生家里去看望他和他夫人。胡先生见到我就说:"你知道我这几天作甚么?我在写丁在君(文江)的传。他曾经告诉我说,《野叟曝言》里写的中国西南地理,大致不错。你有《野叟曝言》没有?"  相似文献   

13.
梁萍 《出版参考》2012,(31):29+28
前一段工作,需要解读古籍,涉及个别字句的使用。我们发现《左传·隐公元年》有:"庄公寤生。"王力主编版《古代汉语》下注:"寤,通啎。逆,倒着。"而郭锡良主编版《古代汉语》下注:"寤,通牾。逆,倒着。"在这里"寤"分别有两个通假字,那么"啎"和"牾"到底有没有关系?孰是孰非呢?  相似文献   

14.
韬奋先生曾经在一篇题名为《机会》的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参观一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室,看见里面排着许多神像,其中有一个神像的脸被头发掩得看不见,而两只脚上有两个翅膀。他问这是什么神?那位艺术家说:这是机会神。那个人问:为什么面孔掩蔽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到人的面前,人们往往不知道是他。那个人又问:为什么脚上长着翅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去得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命题从何而来?在与《编辑之友》杂志社的编辑同仁切磋稿件时,得知,一篇文章至少要有一二让人过目难忘之处,于是,恍然大悟:文者,贵在亮点。何谓亮点?福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立根主张"作文中应有‘亮点’"。他以为这个亮点可以是独特的思想,可以是新鲜的材料,也可以是华丽的语言,等等。他对"亮点"的诠释相当到位。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19):70-72
<正>"党报的组织性"是列宁、斯大林有关文章里使用过的概念,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前者的论述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列宁的《从何着手?》、斯大林的《报刊的集体组织者》等文章中。1901年5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第5期发表列宁的文章《从何着手?》~([1]),该文用比喻解释了《火星报》"集体的组织者"的角色。他写道:"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就  相似文献   

17.
《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实,首句苟日新本不需探,为什么要探?有什么可探?现将笔者思路汇报一下:《师嫠簋》铭文有"敬夙夜……"一词,《师虎簋》铭文也有此词,但虎铭拓本的敬字缺少右半字。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张维为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2014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即: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中国超越》与之前的《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起构成了张维为先生的"思考中国三部曲"。在《中国超越》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其在西方国家生活20多年、走访100多个国家的经历,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13):33
正《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东子/著定价:28.00元漓江出版社2012年4月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相似文献   

20.
正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浏览任何一张报纸,不管多少版面,首先吸引读者眼球的是一个个新闻标题。常言道:"看书看皮,读报读题"。新闻标题是否有新意,决定着稿件的吸引力。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你可以把报道送到读者面前,但你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党报如何提炼新闻标题?提炼标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