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章,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这两篇章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正确地评价了斯大林的功过,维护了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二,分析了个人崇拜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反对和防止个人崇拜的问题。三,分析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挫折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对待其错误的态度;四,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批判了企图否定苏联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修正主义错误;五,论述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坚持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指导起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过程中,在如何评价和对待斯大林及苏联经验问题上,毛泽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评价原则,运用把握本质、总体评价,一分为二、辩证评价,功过分明、量化评价,区分主次、侧重评价,成绩错误、分别评价等唯物辩证方法,成功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评价方法及目的问题,为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3.
中苏论战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经出版的述看,关于中苏论战的原因,主要有中苏之间民族传统的差异、历史的积怨、意识形态的分歧、国家利益的冲突、对外战略的不同、领导人之间的好恶、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争论、在与第三国关系上的不协调、在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道路上意见的不同,等等。关于中苏论战最主要的原因,主要观点有两党在对斯大林体制认识上的分歧,两国关系上的不平等,国内建设道路的不同,苏共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国家利益的冲突,等等,还有人认为是中苏国家利益(包括主权)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分歧及领导个人之间的矛盾三种主要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对于深入揭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加强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都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对于深入揭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加强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都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1919年 3月 2日至 6日 ,在列宁的亲自组织和领导下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共产国际宣言》和列宁所作的《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共产国际的建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 192 1年起到 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的 2 2年中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 ,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重…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明确告诉我们,修正主义是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危险。一九五六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主席及时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特别总结了苏联变修的经验教训,一九五七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资产阶  相似文献   

8.
中苏大论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场论战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至于世界政治格局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与其他各国学者一样,日本学者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日本学术界有关中苏论战爆发的原因、论战涉及的理论问题以及论战所带来的历史教训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深化中苏论战的认识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发表,在当时特定条件下以其光辉的思想彰显了巨大的理论力量。文章从"两论"的当代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去思考"两论"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同时,从今天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背景下去挖掘"两论"对这一时代命题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苏论战是20世纪50-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而且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并进入低潮.反思和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苏论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大事,对论战的双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参战的一方,中苏论战对当时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是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举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成果。它不仅反映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愿,而且将作为华主席继承毛主席遗志,制定“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我们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丰功伟绩而载入史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出版,对于深入揭批“四人帮”反党集团,加强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被压迫人民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文选》凝结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全部实践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伟大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导航灯塔  相似文献   

14.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著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总结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肯定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成果,反映了我国人民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共同愿望。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把我们的主要经验和成果记载下来,为全国人民规定一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前进的道路,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鉴于苏联变修"而在国内开展"反修防修"的一场错误实践,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产物,而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中苏分歧和论战密不可分。对波匈事件的不正确判断和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使毛泽东偏离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开始重新估量国内的阶级斗争;中苏分歧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建设的逆向发展和国内出现的所谓"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使毛泽东从"反修防修"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阶级斗争,初步形成了阶级斗争的理论;中苏公开论战,使得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好了理论准备。这样毛泽东就走上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7.
《哥达纲领批判》是伟大导师马克思于一八七五年所写的一部光辉著作,是继《共产党党宣言》之后的又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在这部光辉著作中,马克思彻底清算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捍卫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理论和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著名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对于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20 世纪50 年代到60 年代的中苏论战共分四个阶段。这场论战既源于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又植根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冲突。毛泽东在领导、部署和参与中苏论战过程中的思考与抉择, 对我们党处理不同国家、不同国家政党之间的关系, 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这部光辉著作中,总结了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地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理论。列宁精辟地阐明了被推翻的资产阶级并不甘心于它们的失败,而是“凶猛十倍”地向无产阶级反扑。因此,“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台海危机"是毛泽东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局势的战略反应,也是其将新的外交理论付诸实施的重大行动.由于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和"不断革命"外交理论以及由此越来越明显的中国外交的"激进"色彩,使得中国同苏联外交政策的分歧不断加大.第二次"台海危机"使得苏联陷入两难境地,不仅在中苏同盟关系上投下阴影,还加深了中苏在台湾和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同时也促使赫鲁晓夫决定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武器和核技术.第二次"台海危机"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苏关系的走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